張冬雪等
教學內容:
“剪一剪”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后的實踐活動課。
教學目標:
1.運用對稱的知識剪一剪,加深對圖形的平移的認識及進行簡單的推理。
2.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剪紙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在動手實踐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觀察剪紙過程中圖形的形成,加深對圖形的平移的認識及進行簡單的推理。
2.發揮想象,設計出有創意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剪紙嗎?
(欣賞:中國剪紙藝術作品。)
師:你們覺得這些剪紙作品美嗎?其實這些剪紙作品不只是看著美,如果我們用數學的眼光來欣賞它,它還藏著許多與數學知識有關的小秘密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剪一剪,在剪紙中發現數學知識,在剪紙中感受數學的美。(出示課題。)
二、實踐探索,體驗感悟
1.回顧對稱圖形的特點和剪法。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些圖案,你發現了什么?
生:它們都是對稱圖形。
師:請你再接著觀察這些對稱圖形有什么特點。
生:對稱圖形都有對稱軸。
生:對稱軸兩邊的圖案是一模一樣的,可以重合。
師:同學們對以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那你知道怎樣剪對稱圖形嗎?
生:先把紙對折。(讓一個學生演示。)
師:為什么要先把紙對折?
生:對折后有一條折痕,在折痕的一邊畫上半個圖案。
師:對折后的這條折痕就是對稱軸。把紙對折是為了找到對稱軸。在對稱軸的一邊為什么要畫上半個圖案?
生:因為畫上半個圖案,剪下后打開就是一個兩邊對稱的完整的圖案。
2.單一對稱小紙人的剪法。
師:下面我們就運用對稱圖形的知識先來剪1個小紙人。
(1)介紹方法
師:誰能告訴大家怎樣能很快地剪出1個小紙人?(由學生介紹方法,教師演示折法和畫法,強調把半個小紙人畫在對稱軸的一邊。)
(2)動手剪一剪
師:我們在剪的時候要注意安全。還要注意不要把剪下來的小紙片弄到地上。
(3)學生展示作品,教師收集各種典型問題的作品,先讓學生在組內評一評,并找找原因。
①展示成功作品:選出每個小組里剪的最好的作品貼在黑板前的成功樹上,其他同學的作品貼在小組里的展板上。
②展示問題作品:誰發現這些作品的問題出現在哪里?有什么改進的方法?學生交流匯報:半邊人,說明畫的方向不對,要靠對稱軸這邊畫。
(4)小結:剛才我們把紙對折一次,在對稱軸這邊畫半個小紙人,剪下來打開就是一個完整的小紙人。(同時板書。)
3. 兩個并排排列的小紙人剪法。
(1)猜一猜
師:請同學們觀察老師剪的這兩個小紙人有什么特點?(出示事先剪好的兩個并排排列的小紙人。引導學生觀察出是一模一樣的兩個小紙人,而且是手拉手連起來,并排排列的。)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是怎么剪出來的。
(2)試一試
①折:學生拿出長方形紙,邊想邊折,并把自己的折法說給伙伴聽。
學生上臺展示可能出現的折法。
方法一:把紙連續對折兩次;
方法二:把紙從一端連續往里邊折;
方法三:把紙里外翻著折;
②畫 剪
師:請同學們來試一試,按照你的折法來畫一畫,剪一剪,看看能不能剪出兩個連續的手拉手的小紙人。
(學生動手嘗試、驗證。)
(3)議一議
學生展示作品,教師收集各種典型問題的作品,先讓學生在組內評一評,并找找原因。
①展示成功作品:選出每個小組里剪得最好的作品貼在黑板前的成功樹上,其他同學的作品貼在小組里的展板上。
②展示問題作品:誰發現這些作品的問題出現在哪里?有什么改進的方法?
學生交流匯報:
問題1:斷開!原因是沒有把小人的胳膊畫到紙的邊沿。
問題2:半邊人,說明畫的方向不對或折的方法不對。
③請一個剪成功的孩子來介紹正確的折法和畫法。
師:請剪錯的同學再剪一次,剪對的同學仔細觀察一下,他剪對了嗎?
(個別輔導:有針對性地關注一些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4)小結:我們把長方形紙連續對折2次,以最后一次折痕為對稱軸,沿著對稱軸方向畫半個小人,小人的胳膊一直延伸到紙的邊沿,再沿著畫線剪開并展開,就得到了兩個連續的手拉手的小紙人。(同時板書。)
4.四個并排排列的小紙人剪法。
師:請同學們再猜一猜,把一張長方形的紙連續對折三次,能剪出幾個連續的手拉手的小紙人?
(1) 猜一猜
小組討論,交流。
(2)試一試
(學生操作)得出結論:連續對折三次,能剪出 4 個連續的小紙人。
5.小結,感悟規律。
對折一次:1 個。
對折二次:2 個。
對折三次:4 個。
師: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折的次數越多,剪出的小紙人越多。
生:我發現……(引導學生發現每折一次,剪出的小紙人的個數是原來的2倍。)
師:觀察并排排列的小紙人,用一個小紙人怎樣移動可以得到其他三個小紙人?
生:沿著小紙人的手臂做平移運動。
三、知識運用,體驗成功
師:老師在課余時間非常喜歡剪紙,那么同學們想不想欣賞一下老師的剪紙作品呢?(欣賞作品。)
師:(出示剪的一連串的蘋果)希望同學們平時多吃蘋果,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好處。
師:(出示剪的一連串的小樹)春天到了,我們要多植樹,綠化祖國,美化環境。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剪出更多更美的圖案來裝扮我們的教室嗎?
(學生嘗試剪出更多更有創意的圖案,展示佳作。)
四、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師:這節課我們運用對稱的知識學會剪幾個連續的手拉手的小紙人,在剪的過程中還發現了不少的數學知識,希望孩子們今后多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你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師:像這樣手拉手圍成一圈的小紙人該怎樣剪呢?(展示4個圍成一圈的小人)課后請同學們按照書中教你的方法來剪一剪,并在剪的過程中想一想你發現了哪些和數學有關的知識。
反思:
這是一堂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通過剪紙活動,讓孩子去猜想推理、實踐驗證,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探究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1.在實踐中驗證猜想
本節課我安排了多次猜想,首先讓學生猜想如何剪出連續的兩個小紙人,然后根據自己的猜想,來動手實踐一下,驗證猜想是否正確。當出現剪出的小紙人和老師展示的不同,再共同猜測他是怎么折的、怎么畫的、怎么剪的,分析錯誤的原因,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接著再一次讓學生猜想,如果把一張長方形的紙連續對折三次會剪出幾個連續的手拉手的小紙人呢?先在小組里討論交流,說一說是怎樣猜的,然后動手實踐、驗證。這樣既讓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的數學實踐過程,同時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精神,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2.在實踐中運用知識
在這節課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點有:軸對稱、平移以及在折紙過程中感受對折的次數與圖形個數的變化之間的規律。教學時,首先讓學生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引起學生的興趣的同時,回憶對稱圖形的特點及對稱圖形的剪法,然后運用對稱圖形的知識來剪小紙人。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從而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3.在實踐中發現規律
在每一次學生動手操作之前都是要學生先動腦想想方法是怎么樣的,想好了,再動手實踐,而不是盲目地拿起就剪。當出現錯誤時也是讓學生先放下剪刀,仔細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些錯誤,可以怎么樣避免。最后,通過在不斷的操作中得出規律:紙的折法,小紙人畫的方向,紙對折的次數和最后剪出的小紙人的個數之間的關系等。通過讓學生探索剪小紙人的折法,感悟剪并排排列的小紙人與平移間的聯系,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一節課下來,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在這節課中,涉及到的數學知識點有:軸對稱、平移、旋轉以及在折紙過程中感受對折的次數與圖形個數的變化之間的規律。那么如何將這些知識點與剪紙活動融合在一起,并且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升數學思維水平呢?我覺得這個內容相對于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來說,還是有點抽象,在教學中沒有把這個抽象的知識點變得更直觀,讓學生容易接受。
二年級的孩子動手操作能力較差,動作較慢,如果剪一排小紙人和剪旋轉的小紙人,恐怕時間上是不夠的,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還有在剪一剪這樣的實踐活動課中,剪是一定的,但怎樣才能剪出數學味;怎樣加深對平移、旋轉的認識呢,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
總之,我認為在實踐活動中要想讓學生發現其中所蘊含的數學知識,就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的機會,多一點成功愉快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