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 林燕瓊
摘 要:隨著企業專利化和標準化意識的不斷提高,如何將標準與專利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了業內熱議的話題。文章通過簡析行業內標準和專利之間的關系,希望能夠達到幫助企業實現“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產業市場化“的目標。
關鍵詞:專利;標準;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
專利“標準“,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定義,是指由一些技術規范或其他明確的準則所組成被用作規則、指南或特征的定義的文件,其目的是要求產品、工藝及服務等達到一定的要求。標準化可使新技術和新科技成果得到推廣應用,從而促進技術進行。傳統意義上講,標準與專利技術,這兩者在本質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標準追求公開性和普通適應性,專利在法律上是一種具有較強排他性和絕對性的私有產品,兩者從利益角度上講是互斥的,因此早期標準化組織在制定標準的時候都盡可能避免將專利技術引入標準。然而在專利申請呈爆炸性增長的今天,專利技術產業化速度的不斷提升,使得標準與專利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改變,出現了技術標準專利化、專利技術標準化的趨勢。對于企業而言,專利標準是規范,可以幫助占據市場,專利是產權,可以保護自己,兩者相結合,可以使得企業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我們現有階段,隨著企業專利化和標準化意識的不斷提高,一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已經開始進行專利戰略布局,積極參與各種標準化組織的活動,努力探索如何將標準與專利更好地結合在一起,以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 注重基礎技術的研究
在專利申請呈爆炸性增長的今天,雖然申請數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企業的技術實力,但是相比于數量,專利的質量則更能反映企業在某一領域的技術占有度。雖然擁有大量專利可以在短期內加大企業商業談判時的籌碼,但是長遠而言專利的實際價值將最終反映到市場地位中。我國通信企業也逐步認識到這一點,已經從前期的盲目追求專利數量轉變為注重專利質量,基于此,企業在提升自身技術實力時不應當盲目追求專利申請數量,而要注重基礎技術的研發。同時在技術層面上,為了更加真實的反映出各個企業的技術實力,需要一個標準來對該企業所擁有的高質量的、無可替代的專利進行衡量,而基礎專利的定義則可以滿足這一需求?!盎A”的含義,根據ETSI的官方解釋,意味著其是在技術(而不是商業)的基礎上,考慮到標準化可用時的通常技術慣例和現有技術狀態,在不侵犯該IPR的基礎上,不可能制造、出售、出租、轉讓、修復、使用或操作符合某一標準的設備或者方法?;A專利就是在某一領域,要研發某一產品或實現某一功能所必須用到的技術,所揭示的技術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認為是最低標準。在各個行業中,并不是每一個專利申請只要授權了就具有價值,最具有價值的專利申請是獲得授權并處于保護期的基礎專利。
在提交標準草案之前,各個企業或者研究機構必須將所涉及的發明進行專利申請。這樣如果提交草案最終寫入了標準中,相關的專利申請就必然成為了本行業的基礎專利。而且專利申請必須早于標準草案提交,一旦遲滯于標準后再進行申請,可能導致所提交的標準草案構成了所提交的發明申請的對比文件,影響到自身的利益。因此,企業應當加強標準制定的參與力度,對于參與哪些標準的制定,可以有所側重,對于重點標準投入更多的研發力量,以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而如何選擇側重點,可以基于以下兩方面的考量:一是根據企業自身的技術戰略;二是對標準相關的提案進行篩選分類,分析哪些標準的提案已經相對飽和,哪些標準仍然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從而找到參與標準制定的切入口,這也可以作為專利技術的后續研究方向。
2 提高專利撰寫的水平
在一項標準最終成型的過程中,各個企業或者研究機構不斷地提交相關的會議提案,這些提案需要經過多次的討論修改,最終才能寫入協議中成為行業標準,因此,最終的標準必然不可能與最初提案的內容完全相同,然而,相關的專利申請卻需要在首次提交標準提案之前就進行提交。因此,如何撰寫相關的專利申請,使得最大限度的保證最終通過的提案落入所提交的專利申請的保護范圍中,是企業進行專利布局的一個關鍵步驟,一項好的權利要求,在以說明書為依據的前提下,應該利用合理的上位限定來重點突出解決技術問題的關鍵步驟,力求通過高質量的專利申請來獲得最有效的專利保護,最大限度地保護申請人的利益。另外,在專利撰寫時應該充分考慮相關標準提案可能的修改方向,在說明書中通過多個實施方式來盡量覆蓋各個可能的提案修改方向,并通過從屬權利要求的方式來對各個細節進行覆蓋。如果各個可能的提案修改方向不具備單一性,也可以通過系列申請的方式申請專利,力求對每個提案都進行完整的專利布局。對于重點的技術,可以在撰寫一項基本專利的同時,圍繞該項基本專利撰寫形成輻射性的外圍專利,形成專利群,編織嚴密的專利網。在技術轉為專利的過程中,應該加強技術人員與專利撰寫者之間的交流,從而提高專利撰寫水平和質量,避免出現因撰寫不當而造成的權利喪失。
3 創建產業聯盟,共同“專利池”
在標準制定過程中,標準組織會考慮各個公司所提交的標準提案,在任何一項協議中,都不可能僅僅只包括一家公司所提交的申請,因此,任何公司所生產的相關產品都必然會涉及到其他公司的標準,而這些標準中勢必存在一些對應的專利。對于中國的企業,由于大多企業的力量單薄,存在技術人員缺乏,研究資金不足,資助專利少等弱勢,單個的企業在面對跨國公司的知識產權戰略時往往顯得力量不夠,底氣不足,這樣就顯示出創建產業聯盟的必要性了。在創建產業聯盟方面,可以從技術領域的角度來建立強強聯合。例如,通信行業中,面對老牌的歐美企業,在制定LTE相關標準時,為了爭奪更大的話語權,作為運營商的中國移動可以與諸如華為中興大唐等的國內研發企業一起形成產業聯盟。例如,在國內的研發通信企業推廣和應用該通信技術的同時,中國移動可以和大唐通信等公司聯合開展技術研發和專利布局,既可以利用在TDD上的優勢進行后續的研發和專利布局,而且還可以研究各研發企業或者運營商在其他通信技術上的技術成果和研發方向,取長補短,做好未來通信技術和多網融合的技術儲備。
創建產業聯盟,可以更好地發展我國的知識產權經濟,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門可以出臺更優惠的政策和激勵措施來引導標準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大對產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掌握部分核心技術的新興企業,給予新興技術領域更多的政策優惠;另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門可以進行有區別的政策性導引,例如,對于新興技術領域,引導企業加大基礎專利布局區域,加快基礎專利布局速度,對于基礎技術領域,引導企業發展改進專利和周邊專利,以增大交叉許可的可能性,最終以整體優勢帶動薄弱環節的建設,實現產業的集群化優勢。
以上三點思考,簡析行業內標準和專利之間的關系,希望能夠達到幫助企業實現“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產業市場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孫運德.政府知識產權能力解讀[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9(12):4-6.
[2]金永紅.日本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管理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科技與經濟,2008(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