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高偉峰 梁姬君 陳存廣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二氧化硫的來源和危害,重點分析了目前有關二氧化硫濃度檢測的方法,并分析了每種方法的優缺點。二氧化硫作為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之一,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對二氧化硫濃度檢測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氣SO2;檢測方法;研究
引言
進入21世紀,人類進入又一個文明時代,各種工業技術迅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各種智能電器和交通工具逐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但是在智能電氣生產和制造過程中產生大量工業尾氣,另外,人類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車也排放大量尾氣到大氣中,這些尾氣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氣體,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這些有毒有害氣體主要包括:硫氧化物、NOX、有機化合物、PM2.5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二氧化硫,它是環境污染的主要物質,造成空氣質量嚴重下降,對人們的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因引,對大氣中二氧化硫濃度的檢測是十分必要的。
1 二氧化硫的來源
由于二氧化硫的來源十分廣泛,對環境污染最嚴重,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最大,很多國家把二氧化硫在空氣中的含量作為衡量空氣污染的主要指標。產生的二氧化硫的源頭有很多,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火山爆發是二氧化硫的一個重要源頭,火山爆發主要產生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硫和水蒸氣,它們夾雜在火山灰中隨大氣流動到較遠的地方,根據有關部門估算,全球火山爆發每年釋放出數百億千克的二氧化硫。
生物腐爛過程同樣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氣體,而世界上各種浮游植物、各種魚類及活動在地球表面的動物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在它們腐爛的過程中都會直接產生二氧化硫氣體。或者先產生其它氣體。例如:硫化氫、有機硫化物,這些物質在大氣中經過各種化學反應,最終被氧化成二氧化硫氣體,排放到大氣中。
2 二氧化硫的危害
SO2的危害直接表現是酸雨,在中國近四成的面積已經受到酸雨的污染和危害。我們國家酸雨形成的主要是由SO2引起的,這些SO2主要來源于人為排放,很多地方的生態環境已經被酸雨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人類的生活環境受到嚴重影響,歸根到底,這些都是隨意排放SO2造成的,因此,對SO2造成的環境污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人若在含有SO2的環境中,身體的各部位會有明顯的不適,而人能聞到的SO2深度僅為4umol/mol,如果環境中的SO2濃度達到8-12umol/mol時,就會刺激人體的咽喉,引發劇烈咳嗽;如果環境中的SO2濃度達到20umol/mol時,就會影響到人的視覺神經,造成眼睛流淚;如果SO2濃度更高時會引起人的呼吸系統疾病,嚴重時造成肺癌。目前,人們的很多身體健康問題都與SO2的污染息息相關。SO2除了對動物造成危害外,對植物同樣存在危害,并且很小濃度的SO2就會對植物造成危害,如果環境中的SO2濃度達到0.2umol/mol臨界濃度時,就會造成植物枯萎,嚴重時能造成大面積死亡。
針對SO2的強危害性,我國已經把治理SO2污染,減小SO2排放量,列為環境治理的重要任物,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嚴格執行下去。目前,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理想的監測SO2濃度的方法,確定SO2排放的各個要點,控制排放源。特別是針對排放比較多的地方,例如,電廠煙氣排放。采用合適的監測方法能有效控制SO2的排放量,減少環境污染。
3 SO2的檢測方法
在國內SO2在大氣中的含量通常用質量體積比mg/m3表示,國際上采用體積比ppm來表示,近年來我國也采用氣體體積比umol/mol來表示,國際上對SO2含量的測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3.1 電量法
電量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測量電荷的多少來確認樣品中氣體濃度的含量,該方法早在幾十年前就被用于測量二氧化硫的濃度。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二氧化硫與碘相互反應的機理,將取樣氣體通入到電解液中,加外一個恒流源,恒流源的陽極上發生氧化反應,源源不斷的產生元素碘,同時在恒流源的陰極上反生還原反應,使電解液中的碘元素達到一個平衡狀態,在另一個參比電極上就沒有電荷流過。如果樣氣中含有二氧化硫時,碘與二氧化硫就發生化學反應,這樣在電解液中的碘元素就會減少,破壞了電解液中的平衡,部分電荷就會流向參比電極,電荷的移動形成電流,電流的大小與樣氣中二氧化硫濃度成正比,通過檢測參比電極電流的大小就可以確認樣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這種方法的測量范圍為0-10umol/mol,檢測下限為0.01umol/mol。這種方法相對實驗室測量液體試劑的量要方便很多,但由于采用的是化學反應的方法,所有可以與碘反應的氣體例如硫化物,都會被誤認為是二氧化硫,該方法選擇性相對較差,但如果能做出過濾器來過濾掉干擾氣體,該方法也較為實用。
3.2 電導法
科學家們發現溶液導體靠的是溶液中的濃度,如果液體中離子濃度大時,其電導率就大。依靠這種原理,把含有二氧化硫的樣氣通入到弱酸性過氧化氫溶液中,二氧化硫被氧化成硫酸,這樣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就會增加,溶液的電導率就會變強,通過計算電導率的變化得知二氧化硫的濃度。這種方法的測量范圍為0-1umol/mol,此方法簡便、快捷、可靠,適合在線連續測量,目前主要應用于自動儀表,主要干擾因素是對電導率有影響的其它物質。
3.3 比色法
該方法主要用于微量二氧化硫的測量,主要應用于空氣質量監測,是相對標準的二氧化硫檢測方法。其原理是過氧化氫-高氯酸吸收,高氯酸鋇沉淀,過量鋇與釷試劑生成有色絡合物,用比色法測量該絡合物體系在一定波長(顯示溶液磷酸含量少、紅紫色548nm;顯示溶液磷酸含量多,藍紫色575nm:甲醛吸收、紫紅色577nm)的吸收,來確認二氧化硫的濃度。該方法優點是靈敏度高,準確。缺點是操作復雜,伴生物含有污染物質,易受溫度和時間影響,重復性不好。
3.4 離子色譜法[2]
該方法是利用離子交換原理,對硫酸根離子定量分析得知二氧化硫濃度大小。把采樣氣體通入到含有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溶液中,再經過雙氧水氧化成硫酸根離子,再用電導檢測器測量酸性陰離子的電導值,經過數據處理,測定峰值面積,得知硫酸根離子含量,再推算出二氧化硫的含量,該方法主要用于實驗室的精確測量,精度高。
3.5 紫外熒光法[1、4]
由于物質分子具有吸收光譜和熒光光譜能級躍遷能力,所以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具有吸收光子能力的物質可在瞬間發射出熒光,其熒光強度與物質濃度呈線性關系,從而可測出該物質濃度。二氧化硫分子受紫外光照射后會發出熒光,濃度越高,熒光強度越強,兩者成正比關系,由此測量出二氧化硫的濃度。紫外熒光法的優點是抗干擾性強,檢測速度快,分辨率高,并且能夠實現自動連續監測,應用前景十分廣泛。
3.6 光譜吸收法[3]
紅外技術用于檢測氣體的濃度有成熟的理論基礎,并且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大氣分子吸收紅外輻射光譜特性,不對分子吸收波長在不同位置出現極值,利用譜線位置來確定分子的數量和種類。通過在實驗發現,二氧化硫在7.30um紅外區域吸收波最強,當一束恒定的7.30um紅外光通過含有二氧化硫的氣體時,部分光會被二氧化硫吸收,光強變弱,通過測量光強來確認二氧化硫濃度。該方法以響應時間快,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得到迅速應用,但成本偏高制約了它的推廣。
3.7 電化學傳感器法
電化學氣體傳感器是利用電化學控制電位電解的基本原理,將電極恒定在選定的電位下(不同氣體在某電位下的反應信號較大),使被測氣體在該電極上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產生氧化還原電流,該電流與氣體濃度成正比,可以實現精確定量檢測,在寬的濃度范圍內呈現良好的線性關系,因此測量準確度高,又因其體積小、使用維護簡單,可現場連續檢測,得到極為廣泛的應用,二氧化硫電化學傳感器目前主要應用于工業安防現場、空氣質量檢測、污水治理等。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關于二氧化硫的危害比較清晰,二氧化硫的檢測方法也比較多,文章分析了七種常用的檢測方法,它們有各自的應用場所和環境,可根據實際的應用來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例如,對于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燃料燃燒或工藝尾氣中高濃度SO2的檢測,紫外吸收法和紅外法以靈敏度高、穩定性好、抗干擾性強得到廣泛應用,由于此類儀器設計復雜,費用高,專業性強等特點,主要以發達國家產品為主,主要用于特定場所的測量。目前,電化學傳感器法具有低價位、高實用性的特點,無論是在大型鍋爐企業,還是中小型污染源排放企業應用最為廣泛,有較高的性價比,易于推廣普及。SO2的檢測方法可能還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懈的研究,找到更加實用的檢測方法,更加準確的檢測出二氧化硫的濃度,為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提供更多有效的工具。
參考文獻
[1]楊初平.ppb級大氣二氧化硫紫外熒光檢測理論與實現技術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12.
[2]龍綺云.離子色譜法測定大氣中二氧化硫方法的探討[J].鐵道勞動安全衛生與環保,2001,2(28).
[3]孫紅梅,彭慰先,孫桂娟.二氧化硫光譜檢測技術[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4,6.
[4]尚麗平.紫外熒光法測定煙氣中SO2濃度的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