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是落實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的重要保證,對環境管理部門提供技術支持。文章對項目負責人在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開展過程中各階段注意事項加以說明討論。
關鍵詞:驗收監測;項目負責人;注意事項
前言
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國家環保總局第13號令)規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作為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主要技術依據,其范圍和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范圍是相同的,是對整個項目而言,是有資質驗收監測機構依據環評報告書、審批意見及其項目設計文件采用監測、調查和檢查等多種方法,監測驗證建設項目是否達到了各項環境保護的要求,同時驗證環評報告的結論是否準確的一個過程。
作為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以下簡稱驗收監測)工作的項目負責人應具備較高的業務水平,熟悉國家法律法規、環境保護各類標準、規范,且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做到與時俱進,以保證順利完成驗收監測工作。
1 對項目進行初步了解
根據各省市管理辦法不同,監測站接到的驗收監測任務來源大體分為為環保廳(局)委托與企業直接委托兩種。項目委托方應提供報批版的環評報告書(表)、環保主管部門對項目的批復等基礎資料。通過仔細閱讀項目環評報告與環評批復等基礎資料,對項目有初步了解。項目負責人應注意以下幾點。
(1)根據地方環境保護局提出的執行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文件或函確定污染物排放標準。(2)了解項目建設內容、工藝流程、污染物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初步確認項目污染物排放種類及源強。(3)了解項目是否涉及“以新帶老”(指通過新、改、擴建等項目,完善健全建設單位已完成項目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的環保措施與設施)內容。
2 現場踏查
現場踏查是驗收監測工作承上啟下的重要一環,對驗收監測方案、報告的編寫與驗收監測現場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項目負責人應注意以下幾點:
(1)確認項目實際建設內容是否有變更情況,如有變更應根據《關于印發環評管理中部分行業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的通知》(環辦[2015]52號)及附件清單的要求屬于重大變動的應當重新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不屬于重大變動的納入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2)確認驗收監測工作的范圍,對項目相關技術資料作全面的收集與核對。主要包含工程《初步設計》(環保篇)、工程設計和施工中的變更及相應的報批手續和批文、環保部門對建設項目檢查或督察的報告、通知、整改要求等、試生產許可(如果試生產超期,應向管理部門申請延期)、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及備案表等。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文件要求開展環境監理的建設項目,還應提交施工期環境監理報告。(3)檢查環保設施建設建成及運行情況,如有“以新帶老”內容應將其環保設施一并確認廢氣排氣筒數量、高度、監測孔;廢水確認主要污染物及來源、排放量、采樣點。根據實際工藝流程由原料制備到成品貯存從頭到尾逐一檢查,確認生產周期,防止遺漏。(4)重點檢查固廢(危廢)的種類、數量、貯存方式、轉移方式、處置方式。如涉及委托處置、綜合利用的情況廠家應提供相關單位的資質證明及合同等。(5)了解其他環境管理檢查內容如環境保護審批手續及環境保護檔案資料是否齊全;環境保護組織機構及規章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環境保護設施建成及運行紀錄(如環保設施運行臺帳、試劑采購及使用記錄等);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及實施效果;“以新帶老”環境保護要求的落實;排污口規范化、污染源在線監測儀的安裝、測試情況檢查;生態恢復、綠化及植被恢復、搬遷或移民工程落實情況;廢水循環利用情況;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提出的環境監測計劃落實情況等。其中衛生防護距離問題應重點關注。要認真核實衛生防護距離內有無搬遷未完成現象、有無新建敏感點。(6)收集各類圖件,如水量平衡圖、生產工藝流程圖、廢水流向圖等。(7)如驗收監測涉及土壤、地下水、灰場等廠外監測點位時,應在現場踏查時一并查勘,避免現場監測期間臨時尋找點位或方案選定點位無法采用的情況出現。(8)現場踏查工作應認真仔細,不留死角、盲點。對項目環保工作不妥之處給予指正,督促其積極整改,避免影響驗收監測工作的進行。
3 編制驗收監測方案
驗收監測方案應中應包含前言、驗收監測依據、建設項目工程概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環評結論及環評批復要求、驗收監測評價標準、驗收監測內容、驗收監測方法及質量保證、環境管理檢查、公眾意見調查實施方案等章節。根據建設項目情況不同,如有必要驗收監測內容應包含環境敏感區域環境質量監測。
項目負責人根據環評報告書等資料及現場踏查的結果編制驗收監測方案時要注意方案的可實施性,要保證方案中的所有采樣點位都能夠便于實際操作采集樣品,避免現場監測期間無法采樣帶來的問題。
4 現場監測
項目負責人在現場監測入場前與被監測單位應充分溝通保證監測的順利進行。在組織監測人員時要強調嚴格按照規范與方案進行工作,如有突發情況應與項目負責人及時溝通,保證在現場能解決的問題決不帶走。
(1)現場監測期間,企業生產工況是否達到規范要求是數據有效性的基礎。一般工業企業要求生產工況達到設計生產能力的75%以上,水泥行業80%以上。如無法調整工況達到設計生產能力要求以上的項目,驗收監測應在征得環保主管部門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并保證主體工程穩定、環保設施運行正常,同時注明實際監測時的工況。(2)現場監測期間,應注意對廢氣、廢水、噪聲、土壤及固體廢棄物等采樣的質量控制。(3)公眾意見調查應注意的有:調查內容的針對性;調查對象的代表性及全面性。
5 結束語
環保驗收監測工作是落實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制度的重要保證,對環境管理部門提供技術支持。作為驗收監測工作項目負責人應在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為環境保護事業做出貢獻。
作者簡介:黃文鵬(1978-),男,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保護監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