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 張紅
摘 要:在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環境監理的設立能真正做到在保證建設項目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下,有效控制生態污染問題,從而實現建設與生態和諧統一的發展。文章主要對環境監理的背景、意義以及主要作用等進行了論述分析,并對未來如何開展環境監理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環境監理;環境管理;建設項目;意義;建議
近年來,國家的建設工程如火如荼地開展,然而伴隨出現的卻是環境生態保護問題的日益嚴峻。目前,現行的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模式主要是實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以及“三同時”這兩項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通俗講就是分析建設工程項目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并提出污染防止對策和措施。
建設項目在實施前必須通過環評報告的技術評估,即邀請有關專家對實施項目的環境可行性進行評估,評估通過后上報有關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取得環評批復后,工程才可開工建設?!叭瑫r”制度是指“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比欢?,隨著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建設項目的規模日益擴大,涵蓋的技術也已經越來越復雜,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更好地落實環評文件要求,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保護監理制度應運而生。
1 開展建設項目環境監理的背景及意義
環境監理的職責就是在建設項目工程設計和施工管理中,負責貫徹實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及批復文件的相關規定和要求,從而在保障生態環境的條件下順利實施建設項目。在我國,對于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主要實行的是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兩項制度,這兩種制度分別側重于環保審批和竣工驗收兩個環節,即環保部門的介入大多在項目建設前和項目建成后,對于項目建設過程中環保制度的落實不能很好地監管,掌握。特別是對于一些建設周期較長,生態影響較大的工程來說,傳統的“啞鈴”模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需要在中間環節設置環境監理。例如,對于石油開發型資源開發工程來說,隨著工程的推進所引發的環境問題也愈發嚴峻,如果監管不到位,建設結束后再進行“三同時”核查時,有些工程已經發生了不可逆轉的生態破壞。因此,借助環境監理變“事后監管”為“全過程監管”,確保了環評文件要求及“三同時”制度的落實。建設項目環境監理內容主要為監督項目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落實建設項目配套環保措施,以及對建設項目施工區域內的環境保護進行監督管理。環境監理通過明確并強化工程建設單位、環境監理單位的責任,彌補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以及“三同時”制度之間的缺口,以實現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
2 環境監理在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具體監管工程實施過程,有效控制環境污染
在實際的工程環境保護工作中,建設單位在取得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批復后,工程如果開展環境監理工作,有利于環保部門及時掌握項目的建設情況并進行針對性調控,從而實現對建設項目周邊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環境監理人員通常采用現場勘察、旁站監督等方式來保證施工達到環保設計要求,一旦發現工程未按照環評報告及批復要求建設環保設施,或項目建設中存在生態破壞事件就可及時向建設單位提出整改要求并上報環保行政主管部門。
2.2 有效提高各級部門環境保護管理效率
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建設項目增多,涵蓋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而環保隊伍建設卻稍顯滯后,人員配套嚴重不足,導致相關人員管理起來力不從心。隨著建設工程環境監理的逐步實施,環境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與改革,改變了過去陳舊的管理方式,改為由工程環境監理單位定期向上級環境保護管理部門匯報的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減少政府環保部門的工作量,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設項目實施的具體情況,從而制定和修改環保計劃,建立健全管理對策。
2.3 為企業提供環境保護技術及增值服務
傳統的環境保護體系側重于工程前和工程后的監管,環境監理可使企業建設少走些彎路,避免了有些工程竣工后才發現環保設施的建設與環評要求不符,企業事后補救的情況發生。如今,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對于建設工程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實施工程環境監理,得到了專業而有效的指導。通過實施工程環境監理,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就可以對環境問題進行處理,最終盡量避免環境污染問題的發生,即使問題發生,也有助于查詢哪個環節出現問題并及時進行整改,為建設單位解決環境保護技術問題。
3 未來開展環境監理的建議
3.1 強化環境監理宣貫,推進環境監理工作的開展
目前我國環境監理還處于實施的初級階段,環境監理沒有現成的模版可供參考和借鑒,很多東西還處在摸索階段,管理也相對薄弱,建設單位和大眾對這項制度的認識更是寥寥無幾,環保宣傳工作責任重大。因此,環保部門應強化環境監理制度的宣傳,向建設項目施工單位以及民眾宣貫環境監理的重要作用,使施工單位認清環保形勢,了解實施環境監理的重要性;使民眾參與建設工程環保監督,從而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推進建設項目工程環境監理工作的開展。
3.2 明確環境監理法律地位,維護市場良好運作
目前,我國法律對于環境監理的責任認定一項仍是空白。有些地方根據地方實際出臺了相應的環境監理的規定,但缺乏環境監理未落實情況的罰則。為了維護環境監理市場的良好運作,強化法制建設,相關部門有必要盡快出臺有關工程環境監理的法律法規及實施細則,明確環境監理制度的法律地位,對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單位資質、人員資質進行規范,同時對未落實環境監理單位的責任做出規定。使環境監理的技術規范、標準、指標考核與驗收、收費標準等等,做到有法可依。
3.3 提高環境監理管理要求,強化環境監理日??己肆Χ?/p>
隨著環境監理制度的推行,許多專職的環境監理單位應運而生,也配備了一定數量的環境監理工程師及環境監理員。但實際情況是,很大一部分人沒有工程和環境影響評價經驗,甚至沒有從事過環境保護相關工作。有的監理員到現場監理卻從未見過項目的環評報告及其批復文件,只是根據初步設計進行環境監理。然而,環境監理的技術依據是相關法律法規、環境影響報告及其批復文件,這就要求環境監理人員要有較為豐富的環保知識素養,熟悉國家和地方的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在監理實踐中及時發現環評文件的缺陷,從而提出改正的意見和建議。因此,環境監理管理部門應提高要求,規范相關考核制度,強化對環境監理單位的日??己肆Χ?,確保環境監理隊伍健康、持續發展。
3.4 推進環境監理制度國際化發展
建設項目中的環境監理制度作為一項國際普遍認可和廣泛使用的制度,在許多國家也有多年的推廣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國也可以借鑒外國優秀的實踐模式,并且積極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推行環境監理制與國際標準接軌。
近年來,我國工程環境監理已經取得了飛躍式的進展,但是由于建設項目環境監理總體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亟待完善,這就要求政府與環境監理單位共同努力,從制定標準和培養人才兩方面著手,逐步提高我國工程環境監理水平,實現整個工程環境監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促進工程環境監理在環境管理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環保總局.關于在重點建設項目中開展工程環境監理試點的通知[R].北京:國家環境總局,2002.
[2]鑫海,潘哲明,胡桂昌.工業類建設項目環境監理制度的實踐與思考[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8,33(2):11.
[3]楊超,鮑炯炯,夏文健.工程環境監理在環境保護管理中的作用及前景展望[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8,30(5):104-105.
[4]李強,李敬偉,王克軍.關于環境監理工作的探討[J].北方環境,2011(8):167-168.
[5]葉宏,胡穎銘.建設項目環境監理的地位和作用初議[J].四川環境,20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