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科技與經濟的不斷進步,電力事業也取得了長遠的發展。農網是我國電網系統當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其運行的質量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電力系統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對整個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農村的經濟進步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現如今,部分農村配網存在著低電壓的現象,對農網的供電可靠性和優質服務質量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文章重點談論了農村電網電壓的特點以及農村地區出現低電壓問題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農村低電壓問題的治理措施以及農網改造方案,給相關的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農村地區;低電壓治理;農網改造
引言
近年來,農村電網改造規模逐漸擴大,這為農戶的日常生活生產活動提供了基本的電力服務。與此同時,農村經濟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農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家庭中大功率電氣設備逐漸增多,這就給農村電網增加了壓力,過負荷及低電壓等問題也逐漸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那么將影響到農村的正常發展。因此,必須要加強農村地區低電壓問題的研究,以此來提高居民的用電質量,妥善解決農網低電壓問題,促進農村電網的改造,使農網更好地服務于農村的生產活動。
1 農村電網低電壓特點
農村電網低電壓具有三項明顯的特征:第一,季節性。低電壓現象在春夏季的發生率較高,以某縣城為例,其在一年內共出現了120起低電壓投訴,在夏季用電高峰期更是達到90多起。第二,時段性。一般情況下,低電壓現象都出現在午高峰及晚高峰,具體時間段為每天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下午六點到晚上10點。由于用戶在這兩個時間段內使用家用電器的頻率較高,因而會導致用電負荷大幅度上升,引發低電壓問題。第三,區域性。低電壓現象通常集中發生在鄉鎮、城鄉結合部及山區等地區,這是由于鄉鎮的個體戶較多,其生產經營活動需要大量的電力需求,用電負荷較大;城鄉結合部通常較為偏僻,人員流動性較強、個體戶較多,因而用電量較大。山區的電力用戶相對分散,這就導致低壓線路的路徑較長,這就會增加電壓損耗,極易帶來低電壓問題。
2 農村地區出現低電壓問題的原因
2.1 農村用電負荷持續快速增長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電腦、冰箱、空調等家用電氣設備在農村家庭中廣泛應用,加大了農村電力需求量。另外,農村產業,如種植業、養殖業、旅游業等產業的發展,都使得農村用電量迅速提升,農村原有的配電設備無法滿足其需求,對農村電力企業經濟運行造成影響。
2.2 部分農網結構薄弱
由于部分地區35千伏變電站布點不足,10千伏配電線路供電半徑長,線路末端電壓偏低。由于之前農網改造,標準低,不能滿足現在的用電需求,農網線路的供電半徑很多都過大,其線徑較小,并且老化嚴重。配電變壓器的容量也常常不足,導致配變經常過載運行,處于非經濟運行狀態,配變損耗增加,導致低電壓的狀況更加嚴重。
2.3 運行管理存在問題
一是部分單位運維不足,導致農網配變三相負荷不平衡,產生低電壓問題。二是缺少實時監控手段,無法對臺區的電壓、電流等信息進行數據采集、監測、分析。三是對電力用戶的報裝管理不夠規范,造成大量的單相負荷無序使用,影響電壓的穩定性。
2.4 農村負荷率低
一般情況下,農村用電負荷在高峰期與低谷期的差距較大。例如春節屬于用電高峰期,農村在外務工的人大量返鄉,農戶所使用的家用電器數量及時間也大大增長,這就容易導致配變處于過載的狀態;而農村的負荷在用電低谷期又會大幅度下降,在這一時期內,配變基本處于空載狀態。線路低電壓現象在用電高峰期最易出現。
2.5 農網改造不徹底
由于資金等限制,對于一些低電壓線路的改造有心無力。隨著農網改造的投資不斷增加,低電壓線路的現象得到明顯改善,但要徹底解決農網低電壓的問題則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精力。
3 農村低電壓問題的治理措施以及農網改造方案
3.1 精益運行維護管理
一是加強變電站無功補償設施的運行管理,合理調整變電站母線電壓,按照運行需要投切無功補償設備。二是開展配變分接頭檔位排查調整工作。距線路首端15公里以內的配變分接頭檔位設置為10.5千伏,距線路首端15-30公里的配變分接頭檔位設置為10千伏,線路超過30公里的末端配變分接頭檔位設置為9.5千伏,并根據臺區負荷季節性變化及時調整配變分接頭。三是根據負荷實測結果,對于出口電流不平衡度超過15%且負載率大于60%的配變,調整三相負荷平衡配。四是對新接入的負荷,根據配變三相負荷分布情況,優化低壓用戶報裝接電,平衡有序接入低壓負荷。五是加強監控,實時掌握低電壓問題,充分利用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及負荷實測結果,及時掌握低電壓用戶情況。六是組織對私自增容的用戶進行排查,確保有序用電。
3.2 提升農網供電能力
結合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技改項目的實施,一是增加變電站和配電臺區布點,提高農網供電能力和設備運行水平。二是在供電半徑長、供電距離遠的10kV線路上加裝調壓器,調節線路末端電壓。三是增加配變布點,縮短低壓線路供電半徑。四是改造低壓線路,增大導線截面。五是針對低壓供電距離遠,用戶少,無法新增配變縮短供電半徑的用戶,加裝低壓調壓器。六是使用160(50)、315(100)、630(200)型有載調容變壓器,根據負荷情況及時調節變壓器容量,解決季節性低電壓問題。
3.3 對農村電網建設改造投入適當加大
要將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的機遇緊緊把握住,對農網低電壓項目及時地儲備和上報,并且立項專題解決。不能夠僅僅考慮現實,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還需要從長遠規劃來解決。在改造的過程中,需要將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給充分地利用起來,將農網智能化建設給深入開展下去,促使農網的設備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3.4 管理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組織機構,落實治理責任,實行縣公司領導及管理人員分片包干到鄉(鎮),供電所員管理人員包干到村組(臺區)的承包機制,“低電壓”治理責任落實到人,細化工作任務,明確時間節點,確保工作順利推進。二是實行“銷號式”全過程管控。按照行政組織機構圖表對“低電壓”問題開展銷號式治理,做到發現、治理、驗收、銷號全過程閉環管理,建立包村、包臺區銷號管理檔案,避免重復投資建設等問題。三是精準投資、優化立項,防止低效、無效投入。對于低電壓用戶多渠道列入工程項目,項目主管部門對低電壓治理技術方案是否合理,設備選型是否符合要求,拆舊設備(材料)清單是否明確,配變再利用有無計劃,技經取費是否合理等進行審查,切實做到精準投資。
4 結束語
通過文章的闡述與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一些結論,隨著新農村如火如荼地開展,部分農村地區出現了低電壓現象,通過提升農網精益運維水平,對低電壓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通過農網改造,優化立項,精準投資,提升農村電網裝備水平和供電能力,農網供電可靠性,才可以改善農村的用電問題,才可以更好地推進農村社會生活與經濟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龍玲玲.電力信息網絡安全防范措施分析[J].電力訊息,2014(15).
[2]趙麗娟,馬景春.刮板鏈的使用壽命及損壞原因分析[J].煤炭技術,2014(3).
[3]周志中.農網“低電壓”綜合治理及無功優化系統[J].寧夏機械,2011(2).
作者簡介:馬付彪(1982-),男,本科學歷,畢業于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電力工程技術工程師,主要從事配電網運維,檢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