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中


摘 要:根據蓮湖水質實際監測結果,結合大湖水系綜合監測各項項目,按照《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對蓮湖水質進行多參數綜合分析與評價。
關鍵詞:水質評價;水質分析;污染
1 分析項目及方法
1.1 采樣點布置
湖泊采樣布點原則可歸納為兩點,一是采樣點所采集的樣品要對整個調查水域的某些指標或多項指標有較好的代表性;二是在保證達到必要的精度和滿足統計學樣品數的前提下,布設的點位應盡量少,要兼顧技術指標和費用支出。在研究區域內共布設了兩個不同的采樣點,并隨機取了兩份水樣,用于檢測之用。這兩分水樣一份采樣于蓮湖的東南角(記作水樣1);另一份采樣于蓮湖的東北角(記作水樣2)。
1.2 常規檢測項目
生化需氧量、化學耗氧量、溶解氧、酸堿度、濁度、氨氮、總磷。
1.3 水質檢測項目、分析方法及檢測儀器
(1)水質監測項目的分析方法。水樣PH值的監測采用的是電位法;溶解氧的監測采用的是碘量法;生化耗氧量的監測采用的是五日培養法(被壓式);化學耗氧量的監測采用的是重鉻酸鉀法;氨氮的監測采用的是滴定法;總磷的監測采用的是鉬酸銨分光光度法;濁度的監測采用的是分光光度法。(2)水質監測項目的監測儀器。水樣PH值的監測使用的儀器是CSPH310儀;生化耗氧量的監測使用的儀器是BOD-220B型快速測定儀;化學耗氧量的監測使用的儀器是HCA-100型COD分析儀;總磷的監測使用的儀器是TN100型分光光度計;濁度的監測使用的儀器是TN100分光光度計。
1.4 湖區水質監測結果
表1 蓮湖水質檢測項目及結果
2 水質現狀綜合分析與評價
2.1 評價標準及方法
水質綜合評價是水環境質量優劣的定量描述和評定,是一個將定性問題定量化的綜合決策過程。通常選不同的指標體系,往往得到不同的結果。將蓮湖水的各項指標與其他大湖水系湖水相比較,如表2所示。
表2 蓮湖及其他湖水的各項指標檢測值(COD、BOD5、DO、氨氮、氮磷單位均為mg/L)
(注:蓮湖CODcr值為22.2mg/L,新河CODcr值為267mg/L)
2.2 對于蓮湖水質狀況的初步評價
對于蓮湖水質狀況的分析與評價,采用國家目前推薦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如表3所示。
對應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以下簡稱標準)可見:(1)蓮湖水的PH值為7.58,符合標準的要求,而大湖水系的PH值均在7以上,可見大湖水系大水均呈堿性。(2)蓮湖水的CODcr值為22.2mg/L,略大于III類水質的標準,基本上符合游覽與觀賞的性水質的要求。但是仍需進行改善。(3)蓮湖水的BOD5值為3.4mg/L,在II類與III類水質的要求之間,也符合游覽與觀賞性水質的要求。(4)蓮湖水的溶解氧值為5.8mg/L,也在II類與III類水質的要求之間,符合游覽與觀賞性水質的要求。說明了近年來水質治理的成效。(5)蓮湖水的氮磷值為0.029mg/L,略大于II類水質的標準。(6)蓮湖水的氨氮值為0.74mg/L,略小于III類水質的標準,已經符合了游覽與觀賞性水質的要求。(7)蓮湖水的濁度值為15.5度,在所監測的水體中的濁度值是最小的,可見其清澈程度已經達到要求,適合水生生物的生存需求。
2.3 對蓮湖水系的分析與評價
(1)石塘湖與破罡湖由于都處在遠離市區的市郊,所以其水質都是最好的。這可以從這兩湖的各項監測的數值可以看出。(2)新河由于處在市區中心,平時接納許多工業與生活廢水的排入,所以水質是蓮湖水系之中最差的由監測所得的數值可以看出,新河水質急需等待處理。(3)蓮湖和菱湖都是處在市區的觀賞和游覽性湖水,所以這兩湖的水質質量也有所相似,這也可以從監測數值中表現出來。但是由于蓮湖是開放性公園,所以在湖水管理中難免比菱湖難以管理,所以從監測數值中可以看出,蓮湖的水質還是比菱湖的水質略差一點。
3 結束語
從各項監測項目可以看出,蓮湖水質屬于III類水體,基本符合觀賞和游覽性水體的要求。但通過與其他水系的比較可以看出,蓮湖水質并不是最好的,還需要進一步的改善和治理。
參考文獻
[1]奚旦立,孫裕生,劉秀英.環境監測(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陸雍森,馬仲文,張爽.環境評價[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0.
[3]水質分析編寫組.水質分析大全[M].重慶: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89.
[4]金相燦,等.中國湖泊環境(第二冊)[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
[5]金相燦,劉鴻亮,等.中國湖泊富營養化[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0.
[6]王燕飛.水污染控制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5:18-24.
[7]劉培桐.環境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8]錢易,唐孝炎.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蔣展鵬.環境工程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0]環境工程導論[M].王建龍,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11]劉天齊.環境保護(第二版)[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