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華
摘 要:我國是森林資源大國,但是人均森林資源占有量在全球排名倒數,所以保護森林資源,呵護林業生態環境是我國社會發展必須處理的重中之重,可謂任重而道遠。作為森林災害之一的病蟲害是我國林業生態環境破壞的主要元兇之一。病蟲害不僅嚴重危害了我國林業資源,從根本上還阻礙了我國科學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病蟲害猛如虎,在如今社會對森林資源環境保護要求越來越高的大時代背景下,病蟲害的防治任務愈加顯得迫切而且具有挑戰性。文章通過對我國森林病蟲害的原因以及制約病蟲害防治因素的分析初步提出符合我國病蟲害防治的幾項具體措施。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原因;林業生態環境;實施手段
前言
森林是地球的肺臟,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創造生活所需要的氧氣,為生命提供了安全舒適的生存環境,是全世界所有生物共同的母親。然而,當森林遭遇到病蟲害的大肆入侵,森林本身就會愈加地衰弱,如同一葉扁舟在風浪中搖搖欲墜,那么人類以及其他所有動物的共同家園就會危在旦夕。所以加大力度參與森林病蟲害工作是勢在必行勢,必須采取雷霆手段解決病蟲害這個危害林業生態環境的罪魁禍首,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建設,維護脆弱“家園”。
1 病蟲害原因分析
1.1 無法抗拒的自然因素
不得不承認,病蟲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們善于繁殖。人們在初步處理掉病蟲之后,它們往往靠自己強大的繁殖能力大肆繁衍,只要有少數個體逃脫人類的捕殺,它們就能擁有重新再來的能力,可以形容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只要稍不注意,它們又能靠星星之火引起燎原之勢。另一方面,害蟲自身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無論在多么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它們總能靠著自身強大的抗逆性在不可思議的環境下茍且偷生。
1.2 人類自己犯下的錯誤
俗話說,“天作孽,有可容。自作孽,不可活”,這一點正好驗證了人類如今所犯下的嚴重錯誤。社會的經濟在發展,基礎建設穩步提升,但是與此嚴重不協調的是人們的自身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質,嚴重和社會發展速度脫節。人們為了一味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不惜以犧牲共同生活的生態環境為代價,亂砍亂伐,排放生活污水,傾倒化工廢料等等。如此種種惡行嚴重破壞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嚴重污染的生態環境,比如臭水溝,垃圾場等變成了害蟲的安樂窩,成了害蟲滋生的巨大溫床。經過自然的篩選,在這種嚴重污染的生態環境下產生了多種變異的害蟲,這往往使得人們措手不及,一時間無法找到相應的武器或是手段對付那些自身變異的害蟲,這無疑阻礙了與害蟲斗爭的步伐,使得森林病蟲害防治這項任務變得更加艱巨和復雜。
2 病蟲害防治道路上的“絆腳石”
2.1 對病蟲害防范意識薄弱
有這樣的一種錯誤思想廣泛地存在于我國廣大公民的頭腦之中:大自然是一個有機的系統,它有著自己的防御體系,就像人類有自己的白細胞一樣當病毒入侵人體的時候,白細胞自然會去處理和解決。然而人們往往高估了大自然的自我調節能力,不知道它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于是人們往往對于病蟲害的侵入不管不理,正如不管自己的事一樣。這無疑放縱了害蟲肆意破壞森林的“罪惡行徑”。
2.2 技術落后的害蟲防治設施
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需要一個有機的系統,這個系統需要先進的裝備和設施以及作戰素質優良的人員。然而,我國的現狀是病蟲害防治體系不健全,使用的病蟲害防治手段和工具十分的落后,病蟲害防治的專業人員并不專業,沒有受過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教育,缺乏基本的防治專業技能水平和防治意識。人們只是沒有組織地,沒有計劃地采用傳統的施用大量農藥化肥的手段殺死害蟲,但這樣往往是治標不治本,最終還嚴重地污染原有的土壤環境,最后使得病蟲害防治得不到有效地發揮,完全背離了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初衷。
2.3 缺乏完整的專門的法律規定
我國是法治國家,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無法可依,無法可循將會嚴重地降低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人員的辦事效率,沒有相關法律的保障,病蟲害的防治將失去一個有效的法律武器,無所依靠。
3 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實施手段
3.1 加深自主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意識
我國的經濟建設走的是一條科學、環保、可持續、循環發展的道路。可持續發展要求生態環境的健康和穩定。作為生態經濟的一大助力,林業對我國的經濟建設貢獻了難能可貴的力量。保證林業生態環境的健康良好發展,是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前提。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需要加強個人對森林病蟲害防治的認識和理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充分地認識敵人,了解敵人,重視敵人才能在對敵作戰中取得先機。能充分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才能給予足夠的重視,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手段,最后病蟲害的防治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3.2 改善病蟲害防治手段,加深科學研究
理論基礎是靈魂,設施設備是武器。所以在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要從兩方面入手。一個是軟實力,一個是外在的硬件設備。只有兩方面都同時照顧到并有所提高,才能不偏不倚地穩步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水平,逐步趕上國外先進水平。對于理論基礎是指,加強對病蟲害防治相關人員的專業知識素養的教育培養,從知識層面上武裝他們,高素質的專業人員往往能夠憑借自己的高超技藝解決疑難問題。設備方面,主要是要求不斷改進病蟲害防治基礎設備,注重研發,設計出新穎的能夠對付相應害蟲的高科技設備,提高辦事效率。
3.3 提前對病蟲害進行預報
病蟲害要以處理為主,預防為輔。但是這并不代表病蟲害預警不重要,從一定程度上講,如果能夠及時地對病蟲害進行預報預警,人們就能及時地采取相關措施,打有準備的仗。這樣使得相關工作人員行動起來更加有目的性,不會無的放矢。較為準確的預警,一方面會使得病蟲害的防治取得較好的成績,另一方面,又能節約成本,減少開支。
3.4 生物技術是“奇兵”
生物本身是一門有趣的科學,人類的諸多知識和科技都是從它們的身上學來的,所以在處理和解決問題時要多向生物學習和請教。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可以采取混交林帶技術。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簡單,一個豐富多樣的混交林往往能夠產生一個復雜多樣的微型生態圈,微型生態圈中的各種生物所構成的食物鏈相比于一片簡單單一的樹林而言就要復雜的多。因此復雜的混交林相比于單一的樹林而言具備更加強大的生物凈化手段,在遇到病蟲時,其自身的處理機制會更加強大和完善。生物手段具有著環保健康的得天獨厚的巨大優勢,我們應該在這方面大下功夫,建立更加完善的生物預防體系。
4 結束語
我國的森林病蟲害防御處理手段較弱,起步較那些發達國家晚,整個病蟲害防治機制不健全,所面臨的病蟲害也比較嚴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和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更加迫切。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的高速發展中,相關部門必須給予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足夠的重視,加大專業人員的培養力度,提升病蟲害防治科技手段,健全病蟲害預防和處理機制,提高我國在面臨病蟲危害時的應急處理能力,才能促進社會主義科學長久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彥榮.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林業生態環境建設[J].中國農業信息(上半月),2014(7):177-177.
[2]李炳華,葉亮新,吳少珍,等.試論森林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4(5):192-192.
[3]哈那提·加米力哈.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林業生態環境建設[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