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野
摘 要:各類火災事故中,火災調查是非常關鍵的,特別是在火災中對物證的尋找一直是調查的難題,有些物證還會在取證時有一些損壞,不能達到證明的目的,這些物證的保存與利用,一直困擾火災調查人員。文章重點通過對各種火災事故中物證損壞原因進行分析,通過對原因和查找,提出相關的防范鬼話與方法,以此提高火災調查人員業務水平與能力,拓展火災調查工作良好的進步空間,為火災事故物證調查工作的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火災調查;物證損壞;防范措施
1 概述
在各種火災事故中,要想不留死角的收集和保全物證,就需要具備專業的條件與知識,物證調查是火災調查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物證能夠查明起火原因,確定責任,對火災物證進行分析,充分回放案件真實情況,這項證據一直是火災現場原因調查的關鍵點,對把握起火點、起火物、火災發生時間、火災蔓延過程、火災造成損失與人員傷亡等情況有一些個清晰的描述與痕跡。但是因為是火災事故,有些物證自身就受到了破壞,在取證時無法還原,特別是物品和痕跡勘驗、提取中,更是不能保證其自身發生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物證損壞的原因較多,也較為復雜,如果對物證保存不當,則會對火災原因無法進行劃分,假如火災現場損壞的是一個重要的物證,那么對了解與掌握火災真實情況與最后定性來說,則是災難性的。火災發生時,需要進入現場法收集和保全物證,目前是公安消防部門火災調查人員的責任,只有充分重視這項工作,才能有效保證火災調查工作真實可靠。
2 火災調查中物證損壞的原因
2.1 現場勘驗導致物證損壞
火災現場的調查人員在進入現場后,需要根據火災燃燒狀態和燃燒痕跡查找起火點,同時快速鑒別火災路徑由來,迅速提取能夠證明起火原因的痕跡物證。火災現場勘驗是一項專業性較強、內容細密的工作,一般情況下,把現場調查分成四個步驟,環境勘驗、初步勘驗、細項勘驗和專項勘驗,每一個步驟都要仔細認真,在這四個調查過程中,每一個過程操作出現不當,都會使物證形成破損。比如說,環境勘驗過程,主要就是對現場進行保護,對火災外圍進行勘驗,保護不及時就會出現問題,圍觀群眾、救援人員等就可能進入保護區域,使外圍環境形成整體性的破壞。調查人員外圍采集物證工作中,也能在初期不明真相時,對相關物證進行破壞,形成物證的二次損毀。初步勘驗的時候,有一些重要的物證還漢有馬上被發現,調查人員就會出現失誤,重要的物證就會遺漏在現場,而在取證時,有一些還會受到人為的損壞。細項等更深層次勘驗和專項勘驗中,調查人員如果不按現場勘驗的程序進行,就會在收集和提取火災痕跡物證時,把一些重要的物證損壞,當再次使用時,已經無法修復與利用。
2.2 現場提取導致物證損壞
現場提取物證是關鍵,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證據,才能準確確認物證物品,如果調查人員未對火災現場采取物證照相、錄像、繪圖等固定措施,對現場隨意搬動,就會導致物證原始狀態發生變化與移動,有些嚴重的會造成不能修復利用的永久損壞,增加了火災原因調查難度。
2.3 保存送檢導致物證損壞
有些重要的物證雖然收集到了,但是并沒有很好的保存與保留,主要表現就是收集后不能妥善保管,特別是不能使用一些專業設備進行保存,使許多物證無法利用,在保存中,可以利用容器進行保存,有些物證需要密封保存,如果操作不當,有些已經保存的物證可能會導致容器生銹被腐蝕,物證也會出現破壞現象。勘驗筆錄、詢問筆錄、鑒定結論以及檔案等物證是現場最重要的記錄資料,原始資料能夠有力的分析出當時的情況,如果出現保存不當的問題,也會造成一定歡度。
2.4 其他因素導致的損壞
可以說,對火災事故的調查要專業、細致,在充分確保調查人員專業能力的基礎上,更要保證調查人員認真負責的職業態度,火災調查工作相當專業精細,只有保證人員素質,才能保證物證不在調查是受到破壞。有些區域裝備落后、沒有專門保管室,這也能使物證受到一定程度破壞和遺失。
3 火災調查中物證損壞的防范措施
3.1 提高調查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素養
火災調查是一門技術,更是一個專業,其內容涉及社會科學、法律政治、經濟等多個領域,集科學、技術與政策為一體。現場火災調查人員一定要有良好的職業技能,能夠通過專業的知識,快速鎖定物證,良好的政治素養、專業的技術能力、物實的職業理念是調查人同必備的。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全面加強學習提高,這樣才能勝任調查工作發展需要,可以通過專家講課、交流、溝通等形勢,了解前沿技術,提高理論水平。
3.2 加強勘驗現場保護
進入勘驗現場,一事實上要加強各種保護措施,使勘驗現場的保護工作提以完好,現場保持滅火后的原始狀態,能夠快速的反映出火災實情,對調查人員提高現場勘驗工作效率的一定好處,能夠全面的保證搜集現場物證精準無誤,便于調查人員還原現場、查清過程。在保護中,需要對已經確定,但拿不走的物證進行保護與標示,拍照、錄像或繪制現場圖的時候,要全面、細心,通過多角度的組合,使現場情況更加明確。調查勘驗人員在移動或清理堆積物品時,一定要要有責任心,謹慎、細致操作,避免移動或清理的時候,對重要物證形成損壞。
3.3 收集提取物證時加強保護
火災現場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劃分出傳統常規的痕跡物證和特殊的痕跡物證,只有全面分清了兩種形式,才能正確采用方法,快速實現調查取證的目的。物證提取前必須通過照相、攝或筆錄等形式對物證進行固定保存,使物證不變,保持其證據的合法性不受到人們與責任方質疑。只有確定了方法,才能通過正確的調查程序,保證調查人員現場收集提取的物證,不受到二次損壞,使物證保全下來,起到證明火災原因的作用。
3.4 收集提取物證依法進行
任何一項工作,均離不開法律支撐,那么在火災調查取證的時候,也需要調查人員收集依照法定程序進行,一定要緊緊依靠守《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以及《行政訴訟法》,等內容進行取證,同時還要嚴格遵守《消防法》和《火災事故調查規定》的有關規定。只有依靠法律程序取得的證據,才能在法院中被采信,依照法定程序收集提取的物證,是最有效預防人為偏差環節,能夠在調查中糾正錯誤、有效減少對物證的損壞,對處理火災事故能夠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3.5 健全火災物證保護流程
火災物證保護流程或操作規范是有效保證火災事故物證收集提取的重要條件,只有依照規范的流程進行相關操作,才能確保規范作業。在進行物證調查時,嚴格遵守各項規定,保證每一個程序都科學合理,在程序的約束下,使相關調查人員辦案能力不斷提高,進一步增強調查人員物證保全、保存意識。對那些沒有火災物證保管室的,需要全面提升各級人員保全意識,遵守相關規定,不斷通過完善,把操作流程規范起來、人員裝備配置好,通過安全可靠的火災物證保管室配備,提高火災物證保全能力和水平,保證火災事故操作規范合格,形成有力的運行機制。
3.6 妥善保存物證
保存物證是在收集提取物證之后需要做到的重要內容,這是整個物證調查中,尤其關鍵的環節,是對調查取證前工作的加強與延伸。只有對物證進行妥善保存、保管,才能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下,使物證完好無損,不因環境等為因素變化而出現意外損壞,保證證物的證明力。只有選擇適合的保存容器,才能使物證分類保存得以實現,做好物證保全工作。
參考文獻
[1]馬磊.火災調查中物證損壞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討[J].武警學院學報,2014,2(30).
[2]魏秀麗.現場常見物證提取、保存的規范操作[J].警察技術,2006(6).
[3]杜寶相,姜英.火調工作中應注重證據保全[J].消防科學與技術, 200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