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琴 應森業 李楠
摘 要:目前的地下水環境面臨著嚴重的污染問題,地下水環境的污染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我國現階段開展了地下水環境污染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合理的應用了傳統水文地質調查方法,該方法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調查結果的精確性。文章就主要針對傳統水文地質調查方法在地下水環境污染調查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具體的探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水文地質調查方法;地下水;環境污染;調查;應用
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力度逐漸加大,可以說,地下水是工業以及社會發展主要依賴的水資源之一。但是在地下水開發的過程中,地下水環境也遭到了嚴重的污染,要想使得地下水環境可以得到改善,就需要針對地下水環境污染展開調查,而在調查的過程中,可采用的調查方法主要包括傳統水文地質調查方法,該方法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能夠全面的反映出地下水環境污染的現狀,從而使得地下水環境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理。
1 地下水環境污染調查的目的
地下水環境調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剖析地下水環境污染的原因,為治理手段的選擇提供基準。一般而言,地下水污染可分為“三氮”污染、有機污染和重金屬污染。造成我國地下水污染的原因除了地表水污染的影響外,還包括以下三點:
(1)地下水長期過度開采,從而導致部分地區的地下漏斗面積不斷的擴大。進而造成地下水水位出現下降的情況,這就使得沿海地區海水趁虛而入。(2)各類生活、農業和工業污染源的排放對地下水造成了連續污染,如工礦企業廢水的排放入滲導致地下水有機和重金屬污染,以及農村農藥和化肥面源污染。(3)目前我國開展全國范圍的地下水環境監測以及污染調查評估工作尚未成熟,污染底數不清。造成地下水環境監管基礎薄弱。而且當今實施的環境保護法律文件中涉及地下水污染調查和防治項目的很少,缺乏完整的地下水污染調查和防治法規。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是造成如今的地下水環境污染嚴重、調查不全面局面出現的主要因素。
2 實例分析
2.1 調查區資料收集
(1)地質地層狀況。調查區地層屬于第四系沉積物以及太古界強風化花崗巖,從向往下首先是厚度約0.3-1.2m的素填土;然后是厚度約0.4-3.7m的粉質粘土;接著是中砂,厚度在0.5-1.1m范圍內;緊接著為厚度約0.2-3.0m的粉質粘土;最后是厚度約0.6-4.1m的砂質粘性土以及最大揭露厚度為6.1m的強風化花崗巖。(2)地下水概況。該調查區地下水埋藏深度0.9-4.1m,水位隨季節變化,年均變幅1m左右。調查可知,該地區地下水以大氣降水入滲補給為主,其次是農田灌溉回滲以及戴河側向補給。主要排泄方式為向下游徑流和人工開采,地下水整體流向為東南向西北方向徑流。
2.2 滲漏實驗
為查明該調查區所有的污水處理站的滲漏量,我們在污水處理站拉閘斷電、曝氣池液面降低至排水管口下后,開始測量曝氣池以及凈化塘內的水位下降速度。經過一天測量得出,曝氣池的水位降速約為4.2cm/d,而凈化塘的水位降速為1.52cm/d。最后再根據該調查區的平均蒸發量(0.9cm/d)、曝氣池及凈化塘有水面積,計算得出曝氣池滲漏量為23.85m3/d,凈化塘的滲漏量為12.14m3/d。
3 傳統水文地質調查方法在地下水環境污染調查中的具體應用情況
3.1 在地下水環境污染中傳統水文地質調查法所要調查的主要內容
在傳統水文地質調查中,主要調查的內容包括如下幾點:首先,就是對需要調查區域內的水質情況進行偵查,同時對所要調查的區域內部的地下水環境以及地質等信息數據進行合理的調查,根據這些材料來充分的分析所要調查區域地下水的水質情況、水環境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等。其次,就是針對所要調查區域中的水質情況以及地下水污染源進行詳盡的探究,并清楚的了解地下水污染源出現的情況以及特點。最后,就是深入探測地下水質,深入的了解地下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質,對所要調查區域的地層的結構、隔水層以及含水層的分布情況以及周圍的巖層分布情況等進行詳盡的了解,除此之外,在地下水環境污染中,運用傳統水文地質調查法所要調查的內容還包括地下水中所含有的化學物質以及地下水的滲漏情況,并采取抽樣的方式,對地下水質中所含有的成分進行詳細的調查和研究。
3.2 傳統水文地質調查方法在地下水環境污染調查中的應用方法
在對地下水環境污染進行調查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的調查方法就是傳統水文地質調查法,該方法在實際的應用中,應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如下幾種:
第一,針對展開調查的區域,先進行相關水質調查報告以及相關水質評估報告等文獻資料的收集,根據這些資料中的內容,來對所要調查區域的具體水質狀況進行分析,通過這些資料就可以充分的了解到調查區的環境條件以及水質情況,在清楚的調查區域的基礎情況的前提下,針對后續的實驗分析做好鋪墊工作,從而使得后續的實驗分析工作可以順利的開展。
第二,針對調查區的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全面的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所要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該區域地下水質的類型、隔水層的分布情況以及周圍巖體的厚度等,針對這些內容展開深入的調查,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該區域地下水污染的具體情況。
第三,在利用傳統水文地質調查進行地下水環境污染調查的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地下水中所含有的化學物質,并且積極的進行滲漏試驗,并對水位的高程進行合理的測量,同時要做好相關水文地質參數的確定和分析工作。
總而言之,傳統水文地質調查的主要方法為先對水文地質調查的工作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然后將需要調查區域的地質、水質以及環境相關的數據資料進行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接下來就是針對地下水目前的質量與開發利用情況、水質現狀、地下水污染的程度、環境水文地質存在的問題等進行調查,其進行水質現狀調查的過程中,要注意清楚的了解地層、巖層、含水層以及隔水層的分布情況,并確定水質的具體參數,最后針對調查所得的相關數據對地下水的污染情況作出預估和評斷。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地下水環境污染調查中合理的應用傳統水文地質調查方法,可以有效的保障調查結果的精確度,并且這種方法的應用,也為地下水環境污染調查指明了正確的方向,起到了有效地導向作用,該方法具有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價值。除此之外,一些傳統的調查方法所具有的弊端逐漸暴露,已經無法適應現今地下水環境污染調查發展的需要,而傳統水文地質調查方法融合了相應的現代技術,不僅能夠使得調查的速度提升,而且能夠保障調查的質量,在我國的地下水環境污染調查中,是最理想的調查應用方法。
參考文獻
[1]田春聲.環境水文地質學[M].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2]李昌靜,衛鐘鼎.地下水水質及其污染[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3]黃陽,黃梅,王智華.地質勘查階段水文地質參數的確定[J].陜西煤炭,2011(1).
[4]孟美杉.鐵嶺市地下水環境評價與變化趨勢分析[J].現代農業.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