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數字圖書館統一檢索平臺的相關理論和技術進行簡要論述,對建設原則和實現功能做了簡要介紹,并對整合模式和內容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圖書館;資源整合;數字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及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網絡數據庫、數字期刊及電子圖書為代表的數字資源種類及數量日益增多,商業數據庫不斷更新,為我們獲取信息提供了大量的資源。但是不同的數字資源都有獨立的數據庫、檢索系統和發布系統,因為缺乏統一的標準,使各種資源處于無序狀態,使讀者在檢索過程中,增加了難度,耗費了時間和精力。面對數量龐大,類型多樣,格式多元的海量信息,資源整合勢在必行。
西安醫學院圖書館是一所專科性的中小型圖書館,文獻專業性強,數量相對有限,類型相對單一。2006年學院升為本科院校,目前已經設置包括內科(心血管方向)、神經病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外科學(骨科方向、普外方向)、眼科學、全科學等六個專業方向的碩士點,建成了基礎與轉化醫學研究所、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研究所、藥研所四個研究所。這些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及科研所的科研需求,對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和提高服務水平、增加服務項目,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圖書館在提供現有基本服務的基礎上,更好地為教學和科研工作服務,成為目前圖書館工作的重點。這就要求首先在資源上滿足讀者需求的前提下,怎樣利用有限的經費,在能購買的有限的數據庫之外,利用更加方便快捷的途徑,為讀者獲取更多的資源。因此,我館經過多方調研和論證,采用了建設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平臺這一方法,以解決有限的資源和讀者日益增長的文獻需求之間的矛盾。數字資源整合的概念:數字資源整合是指在網絡環境下,采用數字化信息處理和集成整合技術,對多種來源的數字化信息資源有目的地進行重新組合的過程,同時為用戶提供統一的檢索界面,實現高效傳播信息的一種服務方式。它包括:數字資源的聚合及融合。“聚合”,即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融合,通過各種技術和手段,將所集合的各種信息資源進行規范、科學地組織,以供方便、快捷、高效地利用。后者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將各種不同來源、不同性質的數字資源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的、效率更高的資源體體系;是一種對原生和轉換的數字資源優化組合的存在狀態。
1 數字資源整合的意義
1.1 解決信息資源分散性問題
近年來,我館文獻數量及文獻種類在程度上有所增加,讀者在獲取資源的時候,往往需要多次在不同的數據庫中查找同一課題的文獻,登錄及檢索的過程有很大的重復性,將時間和精力耗費在了獲取文獻的查找過程中,形成了信息資源的分散性與讀者信息需求綜合性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建立一個綜合所有資源的整合平臺,可以為了消除信息孤島,增強不同類型文獻資源聯系,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檢索方式。
1.2 優化數字資源環境,提高文獻資源利用率
在多個數據庫并存的情況下,重復查找,不利于相同文獻的去重,同時增加了檢索的時間,極大地浪費了讀者的時間和精力。建立資源整合平臺,實現多個數據庫的一站式檢索,直接把讀者最需要的資源展現出來,優化檢索環境,提高文獻利用率。
1.3 實現資源的特有化
數據庫資源的眾多,為我們獲取資源提供海量信息源的同時,也為我們查找特定專業領域資源帶來了一定障礙。建立資源整合平臺,讀者可以根據個人研究發展方向,定制屬于自己的信息資源,利用網絡聚合,將多個資源庫中的特定資源第一時間推送到讀者個人賬戶中,使讀者方便快捷地獲取感興趣的信息。
1.4 節省經費,彌補不足
由于我館起點低,底子薄。通過建立資源整合平臺,將我們現有的超星百鏈云、NSTL和醫知網三個文獻傳遞平臺整合在一起,解決我們數據庫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對非醫學專業及外文文獻資源方面予以補充,既保證了使用,也節省了購買大量數據庫資源的經費。用有限的投入,換取最大的收益。
2 數字資源整合應遵循的原則
結合我館實際情況,特提出以下建設原則。
2.1 整體性原則
統一設計資源整合系統框架。整合是將多類型多語種多形式資源整合在一起,作為學校文獻信息收集加工整理有序化的窗口,同時具備向讀者提供統一入口界面實現一次性登錄檢索,輸出文獻信息資源的通道的功能。統一規劃時應妥善考慮系統建設框架、數據模型構成、數據存儲模式、系統擴容性。這些因素均應該從資源整體情況出發,設計上具有統籌性。
2.2 先進性原則
系統在構成及開發過程中采用的技術、軟件及設備應該為成熟的具有先進水平,適應國際發展趨勢的,在滿足目前需求的前提下,還應該充分考慮今后的發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具有包容性及前瞻性。在充分了解國內先進技術的同時,依據國際案例,熟悉借鑒國內外先進成熟的技術,保證所開發的新系統具有拓展性,但是需要注意保證技術的穩定性及安全性。
2.3 導向性原則
整合資源是為了提供統一的檢索途徑,方便讀者在眾多的數據庫海量數據資源中更快更準確的獲取所需資源,因此整合應該遵循導向性原則,從讀者的角度出發,建立成為以讀者為主體的整合平臺。在平臺的頁面設計,內容布局,模塊名稱,檢索方式等方面的設置,均以讀者為目標,站在讀者的立場上設計,方便讀者的使用。
2.4 效益性原則
資源整合追求的是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多的產出,這個過程就是資源的再次增值過程。我館是小型專業圖書館,底子薄,經費有限,利用有限的經費以及人力物力,使資源整合平臺發揮最大作用。
2.5 發展性原則
電子資源種類及形式多樣,系統設計實施時應充分考慮到未來發展的需要,功能全面,界面簡潔明快,降低模塊耦合度考慮兼容性,支持多種格式存儲,面對日后越來越多的數據庫與多種的文獻形式,均能兼容其整合,并做到無縫連接。
3 數字資源整合的模式及內容
3.1 基于OPAC 資源系統的整合
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即聯機公共目錄檢索系統,將 MARC 記錄納入本館的 OPAC 系統,使 OPAC 真正成為揭示全部館藏的目錄檢索系統。根據整合對象不同,可將基于 OPAC 平臺那個的資源整合分為館外整合和館內整合。館外整合實現本館與不同的異構 OPAC 數據的整合,采用通過執行Z39.50標準,將所要整合的圖書館的書目數據庫先映像成自己專用模型,再根據本館要求建立統一檢索入口。館內整合是實現 OPAC 書目星系與數字資源的整合,主要在MARC記錄里增加865字段,即“電子資源地址與存取”字段,數字資源被著錄是記錄存取地址和存取方式。在一站式檢索中,查找本館紙本文獻,進入OPAC界面,可獲取資源在本館的館藏信息。
3.2 基于導航系統的整合
主要是根據用戶個性化的信息需求,提供按字母或學科分類的樹狀結構的入口方式的網絡連接模式。對數據庫進行二次加工,將不同的數據庫根據讀者的使用習慣,結合分類法進行再分類。讓讀者在不了解分類法、不熟悉數據庫的情況下,也可以從簡單的專業入口出發,直接找到所需要的期刊論文。通過導航系統整合網絡信息資源,可彌補本館資源的不足,這種整合方式多用于電子期刊導航系統。
3.3 基于特色資源的整合
由于專業設置情況的不同,我館結合本校情況及本館特藏,進行資源整合。主要包括教師在教學和科研過程中產生信息資源的收集,包括教師課件、講義、試題及聲像資料等,科研成果發表論文,專家學者講座報告,畢業生論文等。將這些資料分類整理,按學科專業分類加工整理,形成特色數據庫。
3.4 基于異構數據跨庫檢索的整合
異構數據整合就是對分散異構的多數據源實行同一的訪問機制,實時地、智能地將有價值的數據傳遞給分析系統或其他應用系統。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一站式檢索服務,提供統一的檢索界面和檢索語言。
4 數字資源整合核心技術
(1) 整個應用平臺遵循java EE技術架構,嚴格遵守CAILS規范、OAI收割等規范。由于java EE技術的核心就是Java2平臺,所以它不僅繼承了Java2平臺的一些優點,如:平臺無關性,安全性等,而且增加了一整套核心企業應用程序編程界面,而所有這些界面均為標準的模塊化組件,其中包括:Struts & SpringMvc,Lucene,Servlets,JSP,JDBC,HIBERNATE,SPRING,velocity & freemarker,Oscache,jgroups,acegi ,site mesh等。(2)業務交互平臺。
5 數字資源整合平臺讀者應用體驗
整合資源的目的是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檢索途徑,使用便捷的門戶登錄技術,對讀者感興趣的資源進行分類聚合推送,并形成一個以讀者核心的特色的個人數字圖書館。我館數字資源整合和平臺的建設始終堅持“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建設的很多細節均以此為前提,盡量實現讀者檢索的人性化。在讀者登錄界面,輸入讀者借閱證號和密碼,即可成功進入讀者管理界面。可以實現以下功能:個人資料管理:讀者登錄后,可以實現個人賬戶管理,密碼管理,個人信息修改及評論管理;圖書借閱管理:圖書預約、續借、借閱歷史、瀏覽歷史;薦購管理:新書薦購、資源薦購等;百科:個人詞條管理、專業百科等;熱點推送:專業關鍵詞、熱點文獻推送、資源自動推送;社區:以專業為核心的知識社區、問答;論壇:交互式資源交流區、留言。
在本館資源整合平臺建設過程中,也提出一些問題。就此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逐步實現和完善資源整合平臺的功能,使其能更好地為讀者服務。在此平臺建立過程中,體會到數字資源共建共享迫在眉睫,各個數據庫數據模式的不統一成為資源獲取的一種障礙,在數據量增大時,檢索速度減慢,等等技術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程麗,粟慧.淺論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J].圖書館建設,2004(2):29-31.
[2]鐘夢嬌.論高校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的整合[J].圖書與情報,2011(1):153-154.
[3]王利蕊.淺論高校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整合[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2):5-7.
[4]白莉娜.統一檢索平臺在我館應用之探討[J].農業圖書館情報學刊,2010(4),128-129+133.
作者簡介:張靜(1978,5-),女,2002年畢業于西北大學圖書館學專業,館員,現在西安醫學院圖書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