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一條條整潔的街道,走在一條條干凈的小路上,欣賞一幅幅漂亮的墻體畫,迎面走來一位位滿面春風的村民……近年來實施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讓新房身村變得越來越美麗了。
新房身村位于內蒙古寧城縣汐子鎮中西部,全村共有耕地3650畝,擁有3個自然營子,4個村民小組,675口人,是一個典型的以種植業為主的偏僻村莊。近年來,該村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經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村民的小日子過得越來越富足。但村內泥濘的道路卻還是老樣子。
2012年末,鎮政府在部署安排2013年全鎮經濟工作會議上,該村支部書記兼主任王鳳聽到了“一事一議”這個事后,便開始四處“活動”起來,找鎮政府,去縣財政局,聯系村里出去的能人,共同商討村道路硬化工作。村民們也沒閑著,大家都開始為修路的事出謀劃策,最后經村民表決一致同意: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硬化該村村內戶外所有道路。
表決通過了,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資金問題了。以上項目計劃通過兩期組織實施,預算總投資需要135萬元,能夠爭取財政獎補資金88萬元,除了以勞折資15萬元外,村民需要自籌款32萬元。如何將這30多萬元湊齊?村民們在村書記王鳳的組織下開始積極籌措資金,經過努力,在家的村民共計自籌8.5萬元。聽說家鄉要修路,在縣城做鋼材生意的個體工商戶趙忠嶺主動捐助資金1萬元。即便如此,尚有20多萬元沒有著落。在此關鍵時刻,在赤峰多年自謀發展的村民王圣軍得知消息后,主動為家鄉建設捐款22.5萬元,補足了項目建設自籌款的不足。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個感人的場面,演奏了建設美麗鄉村的動人交響曲。
自籌資金全部籌措到位了,縣財政局綜改辦按照審批程序,以最快的辦事效率批復了項目實施。寧城縣財政局和汐子鎮黨委、政府成立專項工作推進組,多次駐村入戶,走訪調研,實地設計,共同搞規劃、抓落實。在具體工作中重點把握兩個關鍵環節:一是把好政策關,確保國家政策執行不走樣,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二是嚴把工程質量關,嚴格按照施工標準組織施工,村民代表組成的工程監理小組全程監督工程質量,鎮、村各個環節聯合組織驗收,并當場填寫驗收單,以確保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真正把“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工程打造成陽光工程、民心工程。
該村歷時五個月硬化村內戶外水泥路3596延長米,合計15623平方米;硬化活動廣場2200平方米;繪制以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社會安定為主題的文化宣傳墻4000平方米,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倡導人人都要心懷善念,崇德學教。
如今的新房身村,六縱四橫的道路框架網絡已經全部得到硬化,村民們一走出大門口,便直接步入了潔凈、寬敞、平坦的水泥路。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農民休閑文化廣場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村民們過上城里人一樣的生活,茶余飯后,可以到廣場上做做健身操,跳跳交際舞,孩子們能夠無憂無慮地玩起滑板車。
“自從道路硬化了,廣場建成了,小孩們可樂壞了。孩子小的家庭基本上都給孩子買了旱冰鞋、滑板車、輪滑板,我家小孫子這些都有。”退休老教師劉國清向我們娓娓道來,“每家都得花個幾百元,全村光購買這些孩童健身器材,就得兩、三萬的花銷。”
老共產黨員謝金瑞一氣呵成,寫出了《家鄉賦》:茶余飯后,村民相聚,談民富,議國強,贊盛世,笑語歡聲,晚歌悠揚,渾然天簌……明天,美麗家園,更加美好。
(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財政局趙彩霞 王東震供稿)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