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翠
“魯抗醫藥”大量偷排抗生素污水,濃度超自然水體10000倍;山東、遼寧、河南部分養殖戶濫用抗生素添加飼料泛濫,動物檢疫成走過場……抗生素亂排濫用并不罕見,全國主要河流黃埔江、長江入海口、珠江都檢出抗生素。
面對這樣嚴峻的抗生素危機,需要警惕購“藥”的不是公眾,而是有關監管者和標準、政策制定者。
濫用抗生素問題能不能從源頭斬斷?關鍵是斬斷抗生素背后的利益鏈。
不問處方是為了“方便顧客”
在泉城路一家藥店,記者以顧客身份想要購買一盒頭孢拉定(先鋒6號膠囊),實際上,這屬于抗生素類藥物,需要醫生處方才能購買。
“以前吃過頭孢嗎?”“有沒有類似青霉素過敏現象?”在簡單詢問過后,工作人員李晨(化名)得知記者無過敏癥狀后,給記者開了購買小票,“前臺交款去”。
記者取藥時與李晨談起抗生素的話題,“真正執行處方購買抗生素的藥店不多,大多都是簡單詢問過敏情況后即可購買?”李晨告訴記者,這是為了方便顧客。“有些顧客經常吃這種處方藥,家里藥吃完了,這時候醫生開的處方單也找不著了,來藥店買藥還得再去醫院花錢開處方單,這很麻煩,顧客本身也不愿意這么去做。所以只要顧客表示吃過這類藥,沒有過敏史,多數藥店都會賣出。”
據調查,市內多家大型醫院已不再開處方,尤其是帶有抗生素的處方單嚴禁帶出醫院。“查東區門診1148張處方,發現515張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抗生素)占44?郾86%……”據齊魯醫院高海青副院長介紹,近幾年,醫院加大力度加強對處方抗生素的監管。他列舉了曾經被處罰過的一條藥劑科記錄:患者被診斷為病毒感染,醫生為其開了青霉素藥膏的處方。“病毒性感染使用抗生素是無效的,這個處方肯定不合理。”據介紹,一旦出現用藥與診斷不符,醫院不僅要進行通報,還采用扣發獎金的“經濟制裁”措施,“目的就是要更規范合理的用藥,讓老百姓更加放心。”
據李晨介紹,很多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指明要購買抗生素類藥物,“要做生意就不能不賣給他們”。由此,很多藥店都配備一位坐堂醫生,只要顧客需要就可以開一張處方出來。
“很多老年人對抗生素的依賴未改變,一感冒就會使用抗生素,堅持認為可以消炎。”高海青告訴記者,明明是可治愈的“小病”,卻因長期過量服用抗生素,耐藥性增加,“小病”最終成為“致死病”、“致貧病”,“目前抗生素類藥物長期盤踞農村,大量村民耐藥性逐年增強,患上常見病卻無藥可治,已成為基層醫療的待解難題。”
國內一份權威調查顯示,78?郾5%的農村居民在感冒時會服用抗生素類藥物,而德國一項同類研究中,服用抗生素的農村居民僅為10?郾5%。為此,高海青指出,為解決抗生素耐藥問題,目前醫院普遍使用新型廣譜抗生素,“國內研發的還是少,很多藥企都不愿意研發,畢竟利潤比原來的抗生素低多了,付出的代價也大。”
頻頻放毒的隱形鏈
國家三令五申“切忌濫用濫賣抗生素”為何屢禁不止?究其背后,一條隱形產業利益鏈在“頻頻放毒”。
杜憲峰的藥店在匡山汽車城對面的小街上,剛經營半年。問及是否賣抗生素時,他很警惕的打量著記者說,“賣,不賣靠什么賺錢?”
杜憲峰告訴記者,抗生素類藥的確在藥店里很好賣,由于價格比較低,利潤比其他藥高出不少。他告訴記者醫藥的利潤產業鏈,“店里賣的大多數藥品都是從總公司進貨,一方面保證質量,另一方面從總部拿貨價格低,避開從醫藥代表那里拿藥,利潤會被剝削一部分。但抗生素不一樣,因為風頭緊,醫藥代表會根據藥店進貨量給予相應提成。”至于具體多少,杜憲峰并不愿透露。
到底抗生素的利潤究竟多大?記者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藥代表取得聯系,“如今有以藥廠名義到各地參與藥品招標的藥販子,藥企通過他們把抗生素流向藥店,至少藥店有30%的利潤回扣。”
“藥店的供需量還是少,醫藥代表主要還是活躍在大醫院里。”該醫藥代表告訴記者,目前抗生素泛濫,與國內藥廠眾多分不開,并且國家對藥廠的監管制度上也存在漏洞,“美國好像只有70多家藥廠,而中國,只要做好臨床就能開藥廠,遍地都是藥廠。”
據了解,10年前我國就已經有4000多家藥企,現在全國有6500家制藥企業。“實際上絕大多數藥廠,都不能開足馬力生產,早在10年前醫藥市場就飽和了。”高海青說,為此,抗生素正在悄悄瘋銷,“很大程度上屢禁不止,主要是醫藥代表與醫生之間存在暗箱操作,每銷售一批貨給予20%-30%的回扣。這樣的現象在一些小醫院、民營醫院特別多。
實際上,抗生素的最大利益鏈條在畜牧養殖業。有關報道稱,抗生素類藥物在人類使用量占6%以上,在獸藥用量中高達70%以上。
“養殖戶一方面對抗生素使用存在誤區;另一方面藥販子打通了一條售賣抗生素的產業鏈,本來每只肉雞0?郾5元藥費就超量,可現在部分養殖戶每只肉雞的藥費已上升到2元以上,不僅催動物早熟,而且用藥還有提成可拿。”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所尹曉青副研究員經過調查后發現,在山東、遼寧、河南等地,養豬者大量使用添加了抗生素等藥物的飼料,“約有50%養殖戶在飼料里不同程度地添加抗生素等藥物。”
據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教授肖永紅等專家調查推算,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大約21萬噸,其中9?郾7萬噸抗生素用于畜牧養殖業。更有專家預測,這個數量可能超過一半。
如何斬斷濫用源頭?
2014年12月25日,央視報道了山東魯抗醫藥大量偷排抗生素污水,濃度超自然水體10000倍的新聞,實際上,早在2013年環保專項行動醫藥制造企業督查情況中,環保部當時對18家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的企業予以掛牌督辦,其中包括上市公司魯抗醫藥。當時魯抗醫藥被以“違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違反危險廢物管理規定”處以重金罰款。
而此次偷排抗生素污水將面臨更為高額的處罰。
“必須重視抗生素可能引發的生態隱患。”山東省藥監局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調研員表示,政府應對抗生素藥物的使用和回收進行追蹤,將醫療機構抗菌藥物應用納入考核體系,對于濫用抗生素的醫院和醫生加大處罰力度。
不過,當前抗生素治理的難度仍在畜牧業。盡管農業部出臺了《允許使用的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動物源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等規定,但是養殖戶濫用抗生素的現象依然難以監控。
除法規不夠健全,監管人手少,養殖者多且松散,難以有效監管外,有關部門對每批上市的禽畜類肉產品都進行抗生素殘留等檢測也很難做到。而即便檢查到養殖者違規使用抗生素,處罰措施也一般是批評教育和罰款,威懾力度不夠。
“要遏止這種亂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藥品管理著手,立法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抗生素的應用管理。”肖永紅說,要立法禁止人獸同藥,制定食品中可殘留抗生素的種類和含量標準,加強監測和檢測。養殖業全面禁止抗生素使用,從食品源頭防止抗生素殘留物傳入人體的可能。
鑒于“抗生素污染”食品將嚴重損害國民健康,降低民族素質,肖永紅還建議,建立抗生素預防感染性使用的控制制度,并加強宣傳,普及對抗生素的認識,讓抗生素從家庭藥箱中清出。
歐盟國家已全面禁止在飼料中添加任何抗生素。目前,國內為克服現代化學合成飼料添加劑與抗生素藥物的濫用,一些專家與養殖企業正在探索運用中草藥解決抗生素污染問題。
北京飼料工業協會會長謝仲權從1996年開始關注飼料中的抗生素問題,“國外養殖方式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只講效益不講安全,這種掠奪式的養殖方式對國內是一種誤導。”意識到問題嚴重的也聯合了一些企業成立天然植物添加劑委員會,試圖通過天然植物中草藥飼料添加劑解決養殖出現的問題。
經過研究,他發現可以用金銀花、蓮翹、大青葉、牛蒡子、馬齒莧、魚腥草等中草藥代替抗生素。他把這一研究成果應用到企業,成效顯著。讓謝仲權感到遺憾的是,天然中草藥并沒有列入農業部飼料添加劑目錄里,對于推廣這種養殖方式缺乏政策上的支持。
據謝仲權介紹,目前天然中草藥添加劑在各省份都有試用,但最多的省份也只有5%的份額。很多養殖戶都意識到抗生素的問題,他們自己也不吃自己養出來的豬,如果他們知道有替代品,政府又支持,我們可以為食品安全發揮作用。
謝仲權認為,推廣中草藥飼料添加劑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在觀念上引導,同時要進行廣泛的健康養殖配套技術推廣示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