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敏
摘 要:大型儀器設備在高校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衡量高校辦學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礎條件之一。文章分析了建立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的必要性,著重從隊伍建設、制度建設、網絡化信息建設等方面闡述了在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管理工作中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大型公共平臺;專享共用;網絡信息化建設
西南科技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成立于2006年,是學校投入巨資打造的一個為教學科研提供分析測試服務的公共平臺,同時是分析測試理論、技術和方法研究與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教學和實驗基地。多年來,學校和中心在平臺共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獲得了管理建設方面的若干經驗。
1 建立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學校公共研究平臺水平
測試中心是學校的公共服務體系,多學科分析測試和研究平臺所支撐的是全校幾乎所有的理、工、農類專業和學科。所以,提升大型精密儀器檔次,完善平臺的功能,對于提升學??傮w教學和研究設備條件,培養高水平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學校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及區域經濟建設的迫切需要,符合大型測試設備管理的方向,大型精密儀器作為諸多學科的分析測試手段,已成為申報重大課題、完成高水平成果、發表高級別刊物論文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是學校提高綜合學術實力的基本保證。
1.2 科學集成,提升學校顯示度
學校在各方面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整合資源、優化配置是科學管理、提高效率的重要舉措。學校建設多學科公共測試平臺,將公用大型測試設備集成于一體,同專業學科調整一樣可形成優勢,避免小而全、低水平和重復建設,集中精力和財力上水平,可以極大地提高學校的顯示度。通過不斷地建設,我們的目標是把多學科的分析測試平臺打造成具備川內和西部高校一流水平的測試服務平臺。
2 儀器共享管理已有的經驗
2.1 分析測試隊伍建設
2.1.1 人才招聘與引進
中心的教師面向全校和社會公開招聘,應聘者一般應具有博士學歷或高級以上職稱。中心自組建之初,即從其他學院抽調出具有較強業務與管理能力的教師加入中心的建設,在隨后的發展過程中,陸續引進具有高學歷的博士、博士后加入中心。我校分析測試中心區別于其他高校的顯著特點是所有人員均為教師編制,極大地提高了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因而,中心具備了較強的分析測試技術力量?,F有教授2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7人,講師13人,職員1人。其中博士(含在讀)17人,碩士學位5人,碩士學位以上學歷占95.6%。學科涉及材料物理、凝聚態物理、分析化學、應用化學等多種學科。
2.1.2 業務能力的提升
中心采取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有計劃選派到對口院校短期培訓、工作崗位自主學習等措施不斷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及教學、科研和分析測試能力。具體方法包括:
(1)制定培訓計劃,定期培訓。注重對儀器實驗技術人員的業務再培訓,掌握相關儀器的最新技術動態,研討改進測試條件,不斷更新和拓展實驗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
(2)邀請專家講學。中心不定期邀請相關專家、教授進行先進儀器設備的測試、使用和維護技術等方面的報告和講座,不斷提高大型儀器設備管理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
(3)鼓勵合作交流。鼓勵測試人員加強院際、校際合作與交流。專業技術人員之間加強信息溝通、取長補短,有助于共同提高業務水平和資源共享服務水平,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通過學習、交流、培訓,使大型儀器設備實驗技術人員開闊了視野、更新了知識、提高了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1]。
2.1.3 儀器協管
中心的每臺設備交叉配備技術考核合格的專門從事儀器操作和維護的教師1~2人,組成儀器組,同時負責該儀器相關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教學工作、相關課題的研究工作和儀器的開發研究工作等。首先,儀器協管可以避免由于儀器負責人外出學習等原因造成的儀器暫停服務的情況發生。另外,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完成也需要多人管理儀器,儀器功能的深層次開發將對高水平科研的產出起到極大地促進作用。
2.2 制度建設
規范制度,提升團隊戰斗力,完善制度,是實現平臺平穩有序運行的根本保障[3]。中心領導非常重視通過制度創新、完善機制規范平臺的有序運行。為此,出臺了“分析測試中心管理制度”,就人員管理、儀器管理、經費管理、獎懲辦法、滿意度測評、測試收費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使平臺運行有章可依、有據可循[4]。
2.3 質量、計量認證
經過努力建設,2008年中心配合學校通過了軍工系統管理體系質量認證;2009年配合學校通過了軍工產品生產許可證評審;2010年,中心首次通過了資質認定現場審核并獲得國家資質認定CMA計量認證證書,2012年通過計量認證擴項評審和中期審核,2013年通過計量認證的換證復評審,涉及無機分析、有機分析、物性分析及爆破地震波測定等4大類147個參數。
3 儀器共享管理的新舉措
3.1 設立儀器專項基金
為推進平臺的有序運行,學校設立大型儀器開放基金以保證平臺持續發展。開放基金包括維護基金和測試基金。維護基金主要用于大型儀器的維修維護,維護基金由學校劃撥的大型儀器維持費與中心測試收入的30%組成。學校從2015年起設置測試基金,一方面可以支持部分青年教師的科研工作,提高儀器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補貼中心,保證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通過測試基金的資助,提高了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和完好率,促進儀器設備的專管共用。
3.2 大型儀器培訓工作常態化
為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率與效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中心定期面向全校師生組織儀器操作培訓。首先中心向全校發布具體儀器的培訓信息,有意參加培訓的學生向中心提交申請表,經批準后由負責該儀器的教師對其進行具體的理論和操作培訓,為考核合格者頒發合格證書,并給部分優秀學員頒發上機證,獲得上機證的學員可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操作該儀器,并可利用節假日及休息時間測試樣品。
3.3 網絡信息化管理,加入四川測試平臺
為適應網絡信息化發展的需要,學校國資處牽頭把全校價值10萬元以上的設備信息均納入學校優質儀器共享平臺,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于2015年1月起正式在中心試運行,各單位或個人在任一端口都可以查閱任何一臺儀器的基本信息和使用狀況,并可根據查閱情況,進行網上預約測試。運行幾個月后,在師生中反映良好,為進一步在全校的推廣奠定了基礎。此外,中心加入了四川測試平臺,實現了川內儀器的共享。
4 結束語
儀器設備的共享管理以及高效使用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我們在前期的實踐探索中,結合學校和中心實際,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儀器共享管理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還需要繼續更新觀念,不斷研究,進一步提高儀器資源的共享,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科研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立才,孫峰,胡小剛,等.采取有力舉措提高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率與效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7):177-178.
[2]張玉平,徐洲,林忠欽.新時期一流大學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64-67.
[3]陳敬德,溫光浩,周海濤.貴重儀器設備共享激勵機制的系統構建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0):12-15.
[4]韓靜,錢圣杰.提高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率的探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