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鯤 劉思洋 柏林 趙倩 王曉峰 慶娟 金喜
摘要 [目的]為了明確葉面噴施矮壯素、多效唑、烯效唑對紅小豆幼苗硝酸還原酶活性的影響。[方法]以黑龍江主栽紅小豆主栽品種小豐2號為材料,采用沙培培養方法,設不同濃度矮壯素、多效唑、烯效唑葉面噴施處理。[結果]葉面噴施矮壯素、多效唑、烯效唑均可促進紅小豆葉片硝酸還原酶活性的提高,并且不同調節劑作用效果與噴施濃度關系密切。[結論]生產中,矮壯素、多效唑、烯效唑較適宜的濃度分別為200、100、100 mg/L。
關鍵詞 紅小豆;硝酸還原酶;矮壯素;多效唑;烯效唑
中圖分類號 S482.8+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27-021-02
氮素是決定作物產量最主要因素之一[1]。硝酸還原酶(NR)是硝態氮的同化第一個酶,也是關鍵酶,與作物光合作用密切相關[2]。趙洪祥等[3]研究表明,硝酸還原酶活性與大豆產量和品質存在明顯正相關關系。黃瑞冬等[4]也指出,高產高粱品種葉片硝酸還原酶活性高于低產品種。因此,提高硝酸還原酶活性有助于作物生長和產量的提高。目前,農業生長中廣泛使用的植物生長延緩劑包括矮壯素、多效唑、烯效唑。它們對于促進根系發育、防止倒伏、提高作物抗逆能力起到顯著作用[5-8],進而提高作物產量。以蒸餾水為對照,設置不同濃度矮壯素、多效唑、烯效唑葉面噴施處理,筆者研究了葉面噴施上述3種調節劑對紅小豆硝酸還原酶活性的影響,以期為實際生產提供理論基礎與指導。
1 材料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為黑龍江主栽品種小豐2號。
1.2 試驗方法
采用沙培方法,培養紅小豆幼苗。選用江沙,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干凈,再用蒸餾水沖洗2遍,裝入直徑38 cm、高30 cm、底部鉆有1 cm直徑小孔的塑料桶內。每桶均勻播種12粒種子,在二片三出復葉期(V2)間苗且定苗,每桶保苗6株。當播種至真葉期,每桶每天淋澆500 ml蒸餾水,真葉期以后每桶每天淋澆50 ml營養液。營養液具體成分參照金喜軍等[9]研究。
1.3 試驗設計 當紅小豆幼苗生長至四片三出復葉期(V4),選擇均勻一致的材料,平均分成3組,每組12盆,其中6盆噴施含不同濃度生長調節劑的溶液,另外6盆噴施等量水為對照,具體見表1。噴施處理和對照材料均放置在防雨棚中。在噴施后的第2天和第4天,采取葛文婷等[10]方法測定硝酸還原酶活性。每次均取處理和對照3盆,計算平均值。
1.4 數據分析 采用Office2010制圖,SPSS19.0方差分析。
2 結果分析
2.1 矮壯素對紅小豆幼苗硝酸還原酶活性的影響
由圖1可知,噴施第2天,小豆幼苗葉片硝酸還原酶活性隨矮壯素濃度的增加呈逐漸上升趨勢,除CH100處理與對照未達到顯著差異,其他3個處理均在0.01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由圖2可知,至第4天,同樣表現為各矮壯素噴施處理高于對照,但整體上硝酸還原酶活性隨矮壯素濃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趨勢,CH300處理最高。
2.2 多效唑對紅小豆幼苗硝酸還原酶活性的影響
由圖3可知,噴施第2天,各處理紅小豆葉片硝酸還原酶活性均在0.05水平顯著高于對照,其中PA200處理最高,其他3個處理間無顯著差異。由圖4可知,至第4天, PA50處理在數值上略低于對照,其他3個處理均高于對照,其中PA150處理與對照間未到達顯著差異,PA100和PA200在0.01水平顯著高于對照。
2.3 烯效唑對紅小豆幼苗硝酸還原酶活性的影響
由圖5
可知,噴施第2天,各處理紅小豆葉片硝酸還原酶活性隨烯效唑濃度的增加呈逐漸上升趨勢,各處理均在0.01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由圖6可知,至第4天,整體上各處理小豆葉片硝酸還原酶活性隨烯效唑濃度的提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趨勢,其中UN100處理最高,但所有處理與對照均為達到0.05顯著差異水平。
3 結論
研究表明,葉面噴施矮壯素、多效唑、烯效唑均可促進紅小豆葉片硝酸還原酶活性的提高,并且不同調節劑作用效果與噴施濃度關系密切。生產中,矮壯素、多效唑、烯效唑較適宜的濃度為200、100、100 mg/L。
參考文獻
[1] FAGERIA N K,BALIGAR V C.Enhancing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crop plants[J].Advances in agronomy, 2005, 88(3): 97-185.
[2] 陳龍正, 梁亮, 徐海, 等.小白菜光合性能與硝酸還原酶活性關系的研究[J].北植物學報, 2009, 29(11):2256-2260.
[3] 趙洪祥, 徐克章, 李大勇, 等.吉林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種硝酸還原酶活性變化及其與產量的關系[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2007, 30(2):13-17.
[4] 黃瑞冬, 闞魏, 蔣文春.高粱葉片硝酸還原酶活性及含氮量與產量相關性分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 2008, 39(5):611-614.
[5] 王雪蓮, 李宏偉, 王炳舉, 等.PP333和 CCC 對盆栽馬蹄蓮矮化效應研究[J].北方園藝, 2002, 36(1):46-47.
[6] 毛秀杰, 葉景學, 時莉, 等.矮壯素和多效唑對厚皮甜瓜生長發育和抗病性的影響[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 2003, 7(6):657-660.
[7] 周淑清, 黃祖杰, 阿榮, 等.一年生黑麥草施用多效唑的效果[J].四川草原, 2004, 10(1):35-37.
[8] 張武, 齊恩芳, 王一航, 等.馬鈴薯試管薯誘導集成優化研究[J].長江蔬菜, 2008, 14(12):31-33.
[9] 金喜軍, 龔振平, 馬春梅, 等.大豆植株苗期至結莢初期對肥料氮的吸收與分配[J].核農學報, 2012, 26(5):809-814.
[10] 葛文婷, 金喜軍, 馬春梅, 等.大豆硝酸還原酶活性及其與施氮關系的研究[J].核農學報, 2011,25(5):1036-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