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寧

摘 要:隨著煙氣排放標準的提高,現有的濕法脫硫系統需要進行提效改造。該文試驗研究了脫硫塔湍流提效裝置的阻力特性,探討了氣流速度、液氣比、湍流裝置結構參數對湍流裝置阻力特性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隨著氣流速度和液氣比的提高,湍流層阻力增加,而隨著水平間距和垂直間距的增加,阻力有所下降。在試驗條件下,湍流裝置的阻力可控制在600Pa以下。
關鍵詞:濕法煙氣脫硫 湍流裝置 阻力 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X70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a)-0085-03
20世紀70年代,濕法煙氣脫硫裝置誕生[1],但裝置本身存在易堵塞等問題,且綜合效率低。直到20世紀80年代,日趨嚴格的排放標準促使了脫硫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推廣[2]。濕法煙氣脫硫的主要工藝方法是石灰石/石膏法[3],現階段該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得到進一步改善和提高,并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4]。
目前,濕法煙氣脫硫技術是煙氣脫硫工藝中應用比較廣泛的脫硫技術[5]。現階段改善脫硫工藝[6],提高脫硫效率是主要課題。而塔內阻力是系統的主要因素,其特性研究直接設計系統輔助設備的選型以及系統運行狀況[7]。因此,阻力特性的研究對湍流式噴淋塔的設計及運行有很重要的意義[8]。文章采用空氣-水介質進行試驗,探究煙氣脫硫塔中湍流裝置阻力特性的影響因素和規律。
1 試驗裝置及試驗內容
1.1 試驗裝置
試驗吸收塔如圖1所示,塔直徑為1.0 m,總高度為3.4 m,塔內設置有湍流層、5層噴淋及二級除霧器;湍流層由兩排圓管交錯排列而成,通過設計適當的垂直間距和水平間距來實現氣液的湍流。試驗時,水從塔體上方五層噴淋層噴下,至塔底集液池;氣體從塔體下部煙道進入塔體,在湍流層處與液體逆向流動充分接觸,經噴淋層及塔體除霧器后排空。
1.2 測試方法
氣流速度采用型號MP120的風速儀進行測定;液體流量采用電磁流量計直接進行控制,每層噴淋布置一臺電磁流量計,型號為LDB-100L-H2F012;湍流層上下阻力參數采用U型管壓力計及數顯壓力速度測定儀測量,實驗過程對塔內湍流層裝置進口、湍流裝置出口兩個斷面的氣體壓力進行測定。
1.3 試驗參數
試驗工況參數為:氣流速度為2~4.0 m/s,實驗流量范圍為0~350 m3/h,湍流裝置水平和垂直間距為0.08~0.13 m。
2 實驗結果與討論
2.1 氣速對阻力特性的影響
噴淋量一定時,改變氣流速度,得到氣體流速與湍流層壓降關系的曲線,同時改變湍流層結構的垂直間距(垂直間距B>A),得到不同的關系曲線。試驗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可見,液體噴淋量一定時,湍流層壓降隨著氣速的增加而增加。這是因為隨著氣速的增大,氣體分子之間的碰撞加劇,同時氣液兩相之間的摩擦增大,導致湍流層阻力增大。試驗條件下,湍流層阻力最小為110 Pa,隨著噴淋量和氣流速度的增加,湍流層阻力也隨之增大,最大能達到620 Pa;隨著液體量的增加,氣流速度對湍流層壓降的影響較小。液體噴淋量較小時,同時氣體流速較小,特別是小于臨界氣體流速時,湍流層處于穩定狀態,氣體流速增加,湍流層壓降迅速增加;當氣體流速大于臨界氣體流速時,湍流層出現劇烈震動,氣體流速對壓降影響較小,此時液體的噴淋量是主要因素,故而氣體流速增加時,湍流層壓降變化不大。
2.2 液氣比對阻力特性的影響
氣流速度一定時,改變液氣比,得到液氣比對湍流層壓降的影響。同時改變湍流層結構的垂直間距(垂直間距B>A),得到不同的關系曲線。試驗結果如圖3所示。湍流層阻力最小為110 Pa,最大能達到620 Pa。在氣量不變的情況下,液氣比增加與噴淋量增加是一樣的,這就意味著單位體積內噴淋液體量與湍流層的接觸增加,單位體積內湍流層持液量增加,湍流層壓降增加。高的氣體流速與低的氣體流速相比,液氣比的增加對湍流層阻力的增幅增加。這主要是因為在液氣比相對固定時高的氣體流速對應著大的噴淋量,雖然湍流層單位體積內氣液接觸頻繁,但湍流層表面液膜厚度不再變化。在實際的濕法脫硫工藝中,增加液氣比確實能增加氣液接觸,提高脫硫效率,但高液氣比意味著阻力更大,增加設備成本。
2.3 水平間距對阻力特性的影響
垂直間距一定,且氣流速度及噴淋量一定時,水平間距(水平間距C>B>A)與湍流層阻力的關系。(見圖4)
由圖4可知,在不同的氣速條件下,湍流層阻力隨水平間距的變化規律相同。在同一氣體流速、液氣比條件下,隨著水平間距的減小,湍流層的壓降增加。湍流層阻力最小為310 Pa,最大能達到720 Pa。這是因為在氣體流速、液氣比一定時,噴淋層的噴淋量一定,從而湍流層上的持液量一定,隨著水平間距或垂直間距的減小,湍流層孔隙率變小,對氣流造成的阻力增大,最后表現為湍流層壓降增加。
2.4 垂直間距對阻力特性的影響
水平間距一定,且氣流速度及噴淋量一定時,得到垂直間距(垂直間距C>B>A)與湍流層阻力的關系。(見圖5)
由圖5可知,在不同的氣速條件下,湍流層阻力隨垂直間距的變化規律相同。在同一氣體流速、液氣比條件下,隨著垂直間距的減小,湍流層的壓降增加。湍流層阻力最小為260 Pa,最大能達到650 Pa。這是因為在氣體流速、液氣比一定時,噴淋層的噴淋量一定,從而湍流層上的持液量一定,隨著水平間距或垂直間距的減小,湍流層孔隙率變小,對氣流造成的阻力增大,最后表現為湍流層壓降增加。
3 結語
(1)隨著氣體流速、液氣比的增加,湍流層阻力增加。在噴淋條件下,氣體流速對湍流層阻力的影響減弱。
(2)隨著垂直間距和水平間距的增加,湍流層孔隙率增加,湍流層阻力降低。
(3)試驗條件下,湍流層阻力最小為110 Pa,最大達到730 Pa。通過改變湍流裝置結構參數,其阻力可控制在600 Pa以下。
參考文獻
[1] 肖辰暢,李彩亭,崔簫,等.濕法煙氣脫硫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蘇環境科技,2005,18(1):7-9.
[2] 王惠挺,鐘毅,高翔,等.濕法煙氣脫硫篩板式噴淋塔阻力特性的試驗研究[J].動力工程,2009,29(11):1047-1050.
[3] 孔華,高翔,呂同波,等.湍流式濕法除塵脫硫裝置試驗研究及工業性應用[J].燃燒科學與技術,2001(4):261-263.
[4] 程峰,高翔,駱仲泱,等.湍流式濕法煙氣脫硫除塵技術的試驗研究及工程應用[J].熱力發電,2002(6):37-39.
[5] 王淑勤,胡滿銀,高香林.湍球塔阻力特性的冷態試驗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1997(1):74-78.
[6] 陸建榮,王助良,劉強,等.多孔球三相流化床流動特性的研究[J].工業鍋爐,2006(5):4-7.
[7] 廖強,陳蓉,朱恂.規則結構多孔填料床兩相流動特性實驗研究[Z].上海:2002:405-408.
[8] 王雪.基于復合噴動煙氣凈化工藝的反應塔流動特性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