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11月29日,自媒體“二更”,在杭州舉行品牌發布會暨新媒體視頻高峰論壇。2015年7月商業化以來,二更已和近百個品牌建立合作,商業化營收超過千萬。二更CEO李明表示,這只是開始,二更的愿景是做中國最大的移動互聯網視頻創作和播出平臺。今后二更將在新媒體視頻產品研發、影視IP孵化、產業鏈拓展等多個方面做更多嘗試,進而衍生出更多移動端視頻內容。
兩個自媒體的相遇
2013年~2014年之間,微信大范圍普及,各類微信公眾號開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2014年春節,出于自身興趣,李明創辦了公眾號“深夜食堂”,靈感來自于同名日劇。一開始“深夜食堂”定期推送一些關于美食的文章,后來李明嘗試在該公眾號講述鬼故事,基于讀者不斷反饋,“深夜食堂”推送文章逐漸形成現在溫馨治愈、短小精悍的風格。
雖然李明只利用業務時間推送,但“深夜食堂”粉絲增長迅速,僅僅一年時間,聚集了200多萬粉絲。龐大的粉絲數開始讓李明重新思考“深夜食堂”的價值。“粉絲們都很活躍,我對大家也很有感情,我不希望因為自己的精力抑或是能力不足,讓平臺衰落,讓讀者失望,我希望能把《深夜食堂》繼續做好。”
但在”深夜食堂”發展壯大的同一年時間里,微信公眾號已從新興之地變為一片競爭紅海。今年5月,騰訊公布2015年業績報告。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5.49億,各品牌微信公眾賬號總數超過800萬個,近80%微信用戶關注微信公眾號。但據業內估算,微信品牌公眾號目前真正實現盈利的尚不及整體數量的百分之一,看衰微信公眾號的聲音并不鮮見。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并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李明認為,光靠單打獨斗肯定不行,需要一個優秀團隊,需要對未來進行更好的規劃。
機緣巧合之下,李明認識了公眾號“二更”的創始人丁豐。在傳統媒體從業20余年的丁豐,2013年辭去媒體要職,走上創業之路。“每晚二更,用鏡頭記錄身邊的故事,發現身邊不知道的美。”這是微信公眾號“二更”的slogan。每晚9點左右(古時的二更天),“二更”便會推一條三五分鐘原創視頻,鏡頭對準人文、藝術、潮流、生活等各個方面,致力于表現各領域內精英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以及生活理念。一年時間,二更粉絲突破300萬,每期閱讀量均超過30萬,全網視頻播放量2.5億次。
“深夜食堂”內容以文字為主,而“二更”主要推送視頻,李明認為二者有互補之處。丁豐出身傳統媒體,而李明做了將近十年的互聯網運營,二人工作經驗不同,但卻都認可自媒體的發展空間,一拍即合,兩人決定一起干。2015年6月,“二更”與“深夜食堂”(后更名為“二更食堂)合并。 合并后,“二更食堂”粉絲量超過600萬,每天閱讀量150萬次以上。
三分鐘視頻的未來
微信自媒體市場趨于飽和,但移動端視頻確是眾多資本關注的下一個風口。對于李明和丁豐來說,自媒體的角色更多是一個發聲和傳播的渠道,短視頻產品的研發、品牌的經營、視頻行業從業者和客戶的整合,才是二更未來的戰略方向。
2015年8月30日,“二更”宣布啟動全國“二更伙伴”計劃。李明希望,二更平臺能夠幫助全國伙伴們孵化好的影視內容。
“二更伙伴”目前主要分為以下幾類,一是來自全國甚至是全球的影視制作團隊;二是內容或媒體合作方,如《國家地理》等;三是商業合作伙伴,如一些品牌主和廣告主,為二更注入更多的商業資源。李明透露,目前“二更”與媒體以及商業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了10條產品線,如微記錄、地道風物、時尚、公益、商業、微電影、美食、MV、城市等;二更平臺上30%—40%的視頻內容由合作伙伴提供。
自今年7月商業化以來,二更目前營收超過千萬。李明介紹,二更的商業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是自媒體渠道的廣告投放;第二是廣告定制與廣告植入;第三則是內容孵化。“明年的規劃是準備拍攝1000條視頻短片、拍100部微電影;在營收上,希望能達到4000萬到5000萬的規模。目前我們的團隊已有100多人,總部在杭州,北京設有分公司,明年希望能擴展到200人左右,同時在上海、成都、廣州三地開設分公司。”自媒體二更正迎來它的大好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