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旭偉 楊力偉 葛文霞
摘要 基于動物診療技術課程非常強的實踐性和經驗性,認為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教學質量,關鍵是建設一支具備豐富臨床經驗和極強的實踐操作能力的“雙師素質”教學團隊;基本途徑是保障學生在學習期間能夠反復進行實踐訓練,獲得動物診療經驗,建設好開放性的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
關鍵詞 動物診療技術;課程;教學團隊;實訓基地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27-360-02
動物診療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和經驗性很強的獸醫專業課,任課教師要求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極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培養一支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學生能力和教學質量的關鍵。反復進行實踐是提高學生對動物疾病診斷和治療操作技能的基本途徑,提供好的實訓基地和場所是保障學生進行操作訓練的前提。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雙師素質”教學團隊和實訓基地建設的途徑,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團隊和實訓基地建設模式。
1 教學團隊建設
1.1 共性培養措施
1.1.1 落實教師企業培養制度。專任教師每年參加不少于1個月的企業實踐鍛煉、學習,鍛煉、學習時間與年底考核掛鉤。新進教師前3年中累計企業鍛煉時間不少于1年。
1.1.2 落實入職培訓制度,使新教師盡快適應工作需要,獲得上崗資格。要求新入職教師參加自治區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普通話培訓、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及考核,并獲得教師資格證;另外沒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新教師必須到企業或實訓室實習,沒有教學經驗的新教師必須跟班聽課。取得教師資格證和獲得一定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經驗后,方能承擔課程教學任務。對新參加工作的教師還指派導師,“一對一”指導培養。
1.1.3 通過教研活動,使新老教師共同獲益。通過課程組集體備課、教師相互聽課、學術活動和教學研討會等教研活動,加強新老教師間的交流溝通,共同切磋提高,并使新教師能從老教師處學習教學經驗,老教師也能感受到新教師朝氣蓬勃的精神而保持活力。
1.1.4 鼓勵教師進修拓展視野。每學期選派1~2名教師到企業中掛職工作,緊密聯系企業生產,拓展生產視野。
1.1.5 支持教師申報教研和科研課題。支撐和幫助教師積極參加申報國家、自治區和校級自然科研項目以及橫向校企結合課題。鼓勵教師進行產、學、研結合,自我提升。
1.1.6 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相關學術活動、培訓和進修。通過相關的學術活動能加強與本行業的聯系,及時了解和跟蹤獸醫診療技術領域的最新發展動向,并將其融入教學中。通過培訓和進修,教師能不斷獲取新知識、新技能,對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也大有裨益。
1.2 個性培養措施
1.2.1 專任教師執業獸醫師資格準入培養。按照國家執業獸醫認定要求,動物診療技術教研組提出,要教出具備執業獸醫綜合素質的高職學生,首先需要具有執業獸醫資格的教師,以及要求3年內課程組教師全部取得執業獸醫資格,并從企業實踐、專業提升兩方面提供支持。
1.2.2 在服務地方產業經濟發展中,提升教師生產、教學能力。 教研組要求教師積極參加教研組承接的自治區、各縣市技術培訓項目,根據技術專長安排理論、實訓授課內容。在每項技術培訓項目中設定了課程組教師“三個一”指標,即與來自生產一線的培訓學員開展一次座談,接受來自生產一線的培訓學員一次教學評價,培訓結束2個月內開展一次培訓回訪。教研組教師通過與來自生產一線的培訓學員座談,收集生產最新信息,掌握行業動態。通過生產一線參訓工作人員的評教,找出差距,快速提升教師自身的生產和教學水平;通過電話、到點等多種形式回訪,反饋教學,整體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2.3 以生產績效考核實踐鍛煉效果。獸醫臨床崗位技術經驗性強,為使教師始終掌握專業技術前沿,鍛煉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專業能力,教研組教師利用校內動物醫院、牛馬市場動物醫院、新實良種動物醫院和養殖技術流動服務車,每月完成5~8天的坐診服務,年底根據疾病診療率和創造的經濟效益進行業務鍛煉考核。
2 實訓基地建設
在解決畢業擇業和畢業實習之間的矛盾沖突問題、校內理論教學和校內實訓問題方面,實訓基地建設是關鍵[1-2]。
2.1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實訓設備與環境是實訓教學過程實施的重要保障,動物診療技術教研組經過多年積累,按照“傳統+現代”,“固定+流動”的建設理念,校內建有動物診療技術實訓室1間,實訓養殖場1個,校內動物醫院2個,動物疾病診療技術流動服務車3臺。教學、培訓所需低、中、高配置實訓設備、設施齊全,條件優越,功能完善、先進,能夠滿足課程生產性實訓、仿真實訓,各類在職培訓的實訓需要。
2.1.1 以“傳統+現代”的理念進行實訓設備建設。學校擁有聽診器、叩診錘、體溫計等各類常規傳統動物疾病診療器械。為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緊跟生產發展需求,教研組又積極申請購進血常規檢測儀、血生化檢測儀、X光機、B超儀、尿檢測儀、內窺鏡、呼吸麻醉機等先進現代設備,既滿足了傳統教學需求,又緊跟生產的發展。
2.1.2 以“固定+流動”的理念進行實訓環境建設。為滿足課程教學,創造實訓環境,為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提供支撐,課程組以“固定+流動”的理念進行實訓環境建設。
(1)固定環境。
①診療技術實訓室。面積70 m2,擁有各類動物疾病診療器械,并有多種緊跟生產發展需求的儀器設備,能夠完成與生產相對應的11項實訓項目高質量開出。
②實驗養殖場。在東泉校區規劃重建實驗養殖場兩個,校內現有過渡性實驗養殖場1個,養殖有荷斯坦奶牛10頭,新疆地方黃牛10頭,羊10只,犬10條,常年按照課程要求開展仿真教學。
③校內動物醫院。目前校內有2個動物醫院,面積約100 m2,主要面向社會開展小動物疾病的診療。教研組與動物醫院進行“醫教結合”[3-4],教師帶著學生在動物醫院利用真實的病例開展教學。
(2)流動環境。教研組有流動動物疾病診療服務車3臺,常年在為昌吉市周邊養殖戶開展養殖技術服務,也創造了師生流動實訓環境,每年參加動物疾病診療流動服務的學生有300余人次。
2.2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教研組通過多年建設,依托畜牧獸醫專業“昌吉畜牧學院理事會”社會化辦學體制,成立了昌吉畜牧學院動物醫學專業辦學理事會,以學校所在地烏昌地區為中心,吸納了疆內全部上規模的現代化養殖企業、動物醫院、基層獸醫站,定期召開理事會,收集疆內獸醫臨床崗位用人信息和畢業生使用反饋,校企合作制訂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教學標準,研討動物診療技術操作規程,實現企業技術骨干和學校教師的互兼互聘,校企共同技術研發,校企共建開放實訓室、實訓場。通過校企共建,學校、企業共同進行課程研討、建設課程資源,并實施教學,真正實現了深層次校企合作辦學。
課程組在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的過程中,按照緊密型、半緊密型和松散型3個類型進行養殖企業的構建。
2.2.1 緊密型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緊密型實訓基地是指參與到人才方案修訂、課程標準制訂、教學、科研、學生實習、就業以及青年教師實踐鍛煉的合作企業。目前,教研組與烏昌地區的天山畜牧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泰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正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日發新西域牧業有限公司、新疆大北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烏魯木齊市寵美康寵物醫院、昌吉愛典寵物醫院等12家大型龍頭企業建立了緊密型校外實訓基地合作關系。
2.2.2 半緊密型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半緊密型實訓基地是指參與到學生實習、就業,校企橫向課題研究,以及青年教師實踐鍛煉的合作企業。目前,教研組與西部牧業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雪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維維牛場、新疆鑫寶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烏魯木齊市美卡爾寵物醫院、烏魯木齊市晨欣寵物醫院、昌吉市家寶寵物醫院、昌吉市獸醫站、昌吉州獸醫站等24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半緊密型校外實訓基地合作關系。
2.2.3 松散型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松散型實訓基地是指參與到學生實習、就業的合作企業。目前,教研組在全疆各地建成該類型校外實訓基地34家。
3 體會與展望
按照以上的建設思路,通過幾年的建設,目前動物診療技術教研組共有專任教師5人,并且已經全部取得執業獸醫師資格,被1~2個企業聘為技術顧問,均有3年以上的企業經歷,每年均有2個月以上的企業實踐鍛煉時間。教研組教師均具備了較為豐富的動物疾病診療實踐經驗,能夠獨擋一面。同時,經過幾年的努力,教研組與疆內的70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滿足了學生實習、就業、青年教師實踐鍛煉、產學研合作等要求。通過動物診療技術課程教學團隊和實訓基地建設,同時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近3年的麥可思調研數據報告顯示,動物診療技術課程在專業調研所有課程中的認可度最高。然而,要進一步提高動物診療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師理論知識和業務素質、業務能力,積極轉變觀念,從傳統的“教學”轉變為“學教”[5],不斷學習、不斷補充,不斷提高,不斷創新,并積極深入生產一線進行實踐鍛煉和調研,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充實,突出學生技能培養,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3個方面能夠協調發展,促使教學符合社會的發展需要,符合新疆畜牧業生產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 魏萍,王燕.合作建立實習基地的前景與設想[J].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學報,1999(4):52.
[2] 魏萍,王燕.對解決畢業實習與擇業沖突的教學改革[J].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學報,2000(5):120.
[3] 王洪斌,田文儒,魏萍.醫教結合動物醫學專業臨床教學的一種有效模式[J].高等農業教育,2000(10):75-77.
[4] 郭定宗,李家奎,周東海,等.動物醫學專業臨床實驗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29-132.
[5] 郝景鋒,苗麗娟,吳斌,等.《獸醫臨床診斷學》教學體會與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獸醫雜志,2013,49(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