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烏魯木齊市某石化公司3、4號燃煤鍋爐增設了脫硝系統,采用“低氮燃燒器技術(LNB)+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組合脫硝技術。實際應用情況說明,(LNB+SCR)組合脫硝技術具有脫硝效果穩定可靠,自動化程度高,運行成本較低,社會效益顯著等特點。
關鍵詞:組合脫硝技術;LNB;SCR
前言
目前,燃煤鍋爐脫硝技術日趨成熟,市場上主要的脫硝技術有SCR脫硝技術、SNCR脫硝技術、低氮燃燒器技術(LNB)等。但是,僅用一種脫硝技術往往不能滿足《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中NOx排放濃度100mg/Nm3的要求。
烏魯木齊某石化公司現有3、4號燃煤鍋爐2臺210噸DG210/10.5-1型鍋爐系高壓、自然循環汽包爐,∏型結構、四角切圓燃燒、全封閉布置,爐膛四角布置燃燒器。綜合考慮投資、運行成本和技術等因素,采用(LNB+SCR)組合脫硝技術,改造前NOx排放濃度為650mg/Nm3,改造后NOx排放濃度為80mg/Nm3,效果顯著。
因此,文章以該廠燃煤鍋爐脫硝改造工程為例,簡要介紹組合脫硝技術(LNB+SCR)在燃煤鍋爐中的應用情況以及工程實踐中的一些問題。
1 組合脫硝技術簡介
1.1 低氮燃燒器技術(LNB)
低氮燃燒器技術(LNB)設計用于控制每一個燃燒器的燃料和空氣的混合,燃料和空氣分級送入燃燒設備,其特點在于降低初始燃燒區域內的氧濃度,從而也相應的降低火焰峰值溫度,達到了較少NOx形成的目的。
本次鍋爐改造內容:(1)燃燒器采用水平布置的對置丘體式高濃縮比燃燒器(濃粉處于迎火面、淡粉處于背火面);(2)主燃燒區域二次風噴嘴全部更換,其風量比率重新配置;(3)爐內縱向高度方向預留大空間還原區間;(4)主燃區域上方角水冷壁管屏開孔,增設SOFA燃燼風噴嘴等。
將爐膛內燃燒人為的劃分為三個區域(主燃燒區、NOx還原區、可燃質燃燼區),依據區域劃分合理配風:主燃燒區域欠氧燃燒(a<1即供入總風量的80%左右;燃燼區域過氧燃燒,即供入總風量的20%左右)。此種技術的利用,最大限度的優化了爐內燃燒、增大了較差煤種鍋爐穩定燃燒能力,并可在不降低爐效前題下大幅度降低NOx生成和排放(與之前比降35~55%)。
1.2 SCR技術
SCR技術,又名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是一種通過在煙氣中噴入合適的還原劑,在一定溫度條件(一般為300~450℃)下利用催化劑將煙氣中的NOx轉化為氮氣和水的技術。常用的還原劑是液氨、氨水和尿素,催化劑為釩基氧化物催化劑。SCR技術是我國目前選擇的主流工藝。
3、4號爐SCR脫硝工程采用高含塵布置方案,煙氣從省煤器出口經過SCR反應器后回到空預器。SCR反應器布置在距鍋爐K5柱外5.2m間距的反應器支架上。鍋爐在低負荷狀態工作時,進入SCR反應器的煙氣溫度達不到正常反應的溫度要求,故在省煤器上方引出旁路至SCR反應器入口煙道處,來增加SCR反應器入口處煙氣的溫度。
該項目脫硝還原劑采用液氨;催化劑選用蜂窩式;吹灰方式為聲波吹灰;由于空預器移出,在空預器上方設置了蒸汽吹灰裝置,避免氨逃逸腐蝕問題。
2 工程應用情況
目前,(LNB+SCR)組合脫硝技術在該廠燃煤鍋爐成功投入運行,應用情況如表1。
3 工程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3.1 燃煤鍋爐負荷工況波動有時較大,會造成出口NOx濃度瞬時超標。因此,應盡可能將出口NOx濃度設定值調低。
3.2 氨逃逸一直是SCR脫硝技術中的難題。本此改造工程運用了CFD流場模擬軟件,除了在煙道拐彎處增加了導流板外,另在SCR入口處增加了一臺具有專利技術的氣體均布器-微分式氣體均布器,最大程度地將煙氣與氨氣均勻混合,減少氨逃逸。此外,在空預器上方安裝了蒸汽吹灰器進行定時吹掃。
3.3 應合理控制低氮燃燒器(LNB)技術的脫硝效率,如果脫硝效率定得過高,會影響鍋爐的燃燒效率。如何權衡LNB技術和SCR技術之間的脫硝效率問題,對整套裝置的脫硝效果和鍋爐運行有著重要意義。
3.4 該廠燃煤鍋爐省煤器出口溫度有時會出現低于脫硝溫度(300℃)的時間段,針對此種情況,增設了高溫煙氣旁路,將煙氣溫度提升至300℃以上。
4 結束語
根據此石化公司燃煤鍋爐現有條件和我國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規定,文章簡要介紹了3、4號燃煤鍋爐組合脫硝技術及其應用情況,并列出了工程實踐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和解決方法。工程應用結果證明,(LNB+SCR)組合脫硝技術具有脫硝效果穩定可靠,自動化程度高,運行成本較低,社會效益顯著等特點。
參考文獻
[1]GB 13223-2011.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S].
[2]黃少波,趙景偉,劉志國.淺析330MW電站鍋爐SCR脫硝技術改造[J].金田,2013(7):102.
[3]段傳和,夏懷祥.燃煤電站SCR煙氣脫硝工程技術/中國大唐集團科技工程有限公司[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4]張起,杜京武.低NOx燃燒技術[J].黑龍江電力,2004,1:027.
[5]周新雅.大型燃煤電站鍋爐低氮燃燒技術分析及應用策略[J].華東電力,2003(10):6-12.
[6]馬曉馳.選擇性催化還原廢氣脫硝技術及應用[J].化工環保,2005,25(5):358-360.
作者簡介:嚴國雄(1970-),男,大專,工程師、注冊一級建造師、注冊造價師、注冊監理工程師、注冊咨詢師。主要從事環保工程項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