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明
摘 要:通過科學的技術以及分析研究手段對煤礦床進行分析、研究的作業即地質勘探。煤礦資源開發中,煤礦地質勘探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主要針對煤礦生產建設過程中地質勘探相關管理工作進行了分析,從而保證煤礦開采工作的順利推進。
關鍵詞:地質勘查;管理;煤礦;優化
煤礦地質勘探主要是針對煤礦采取的實際狀況,依照合理的勘探原則以及勘探手段,對采取進行圈定,并通過合理的選擇與布置研究礦床分布、煤質狀況、開采條件以及儲量,并對礦床工業價值進行評價。
1 基本內容分析
1.1 基本原則
礦區地質勘探的設計方案需要依據開發條件以及當地的地質狀況、工業發展規律等,通過戰略性計劃,對勘探任務、勘探力量進行規定、組織,同時對勘探方向以及地區進行確定和劃分,依照規定的勘探原則,制定具體的勘探項目。
在進行地質勘探過程中,除了需要進行基礎的煤礦地質規律研究外,還需要以礦區的經濟實力以及技術實力作為前提,依照當前的礦區發展規劃以及勘探的基本原則,具體分析包括以下幾方面:
1.1.1 勘查工作必須以可持續發展作為基礎服務目標。首先在勘查的過程中需要依照先淺層勘探后深層勘探,先近距離勘探后遠距離勘探的原則,并通過當前勘探工作,進行礦區發展的長遠打算。通過普查階段以及詳查階段,確定采區的價值,并通過勘探階段做好重點礦區的勘探,完成預查工作。
1.1.2 資源勘探必須以提供優質的地質報告為中心,一切勘探手段都必須為地質目的服務,注重地質效果,嚴格遵守勘探程序,正確掌握勘探程度,選用合理的勘探方法,做到經濟、技術的合理配置。
1.1.3 加強科學研究,采用國內外的先進技術,不斷研究和適應煤礦設計和生產采用新技術、新裝備對地質勘探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1.1.4 依照實際情況,通過對油頁巖、泥炭以及石煤等低熱值燃料的地質勘探工作,擴大燃料資源,做好煤礦石和其它有益礦產的綜合評價工作。
1.2 基本依據
1.2.1 地質依據。該依據主要為煤礦采區的地質條件,主要包括煤礦的賦存條件以及每層的變化規律(穩定性)和地質結構等內容。在已經進行過地質工作的區域,應當對原有的地質資料進行收集,并全面整理分析,而針對未進行作業的區域,則應首先進行找礦和區域普查,并通過嚴密的調研后獲得。
1.2.2 經濟依據以及技術依據。首先,應當對勘探任務以及勘探要求進行合理的確定,這就需要明確工程技術管理標準以及工程質量驗收標準,并針對勘探工作質量以及礦床價值的評估標準進行確認。只有保證這些標準才能夠使勘探工作滿足現代煤礦工業的基本要求,使煤礦的勘探工作更加的規范化。其次,需要依照統一的勘探計劃,在制定的區域以及時間進行規定范圍的勘探工作,并依照規定的勘探原則以及勘探方法,確定勘探所使用的技術手段,最重要的是進行設計方案的制定。勘探設計方案主要包括對勘探任務以及要求的確定,并合理劃分勘探階段,同時確定勘探類型,并選擇科學的勘探施工密度,將勘探方法以及原則、手段進行綜合性的安排。
1.3 地質勘探四階段
通過地質勘探工作,對于煤礦采區地質不斷進行深入研究,不斷對認識進行更新。通常的煤礦地質勘探工作主要包括四個階段的內容,即預查階段,普查階段以及詳查階段和勘探階段。
1.3.1 預查階段。該階段主要在對煤礦進行充分的預測并詳細調查研究過采區地質狀況之后進行,通過預查階段,對煤炭資源進行發現,并對工作區的價值性進行評估,為普查階段奠定基礎。
1.3.2 普查階段。通過該階段,對預查階段進行進一步的延伸,在預查階段會確定具有勘探價值的區域。而普查階段的主要任務就在于,對這些地區的開發價值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評估,為下面的勘探環節奠定基礎。
1.3.3 詳查階段。通過該階段,對普查階段所確認的區域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依照煤炭工業布局的總體規劃要求,選出開發容易且資源質量高的區域。即,通過詳查,為礦區設計的總體規劃提供必要的資料,因而詳查的結果必須建立在保證礦區規模的基礎上,并保證井田劃分不會受到地質變化的重大影響,同時還需要詳細的對礦區中影響開采的地質條件進行評價。
1.3.4 勘探。勘探需要建立在礦區總體規劃以及設計基礎上的,主要目的在于為礦井設計提供必要的資料。勘探的結果不但要滿足水平運輸巷以及總回風巷的位置要求,還應當滿足選擇井筒的要求,并為劃分初期采取提供必要的資料。從而保證井田以及礦井不會由于地質狀況的改變而變化。
2 勘查管理中的實際問題
2.1 地質勘查工作精細化程度不夠
地質勘查工作是一項長遠的系統工程,我國地質勘查工作者在地質勘查實踐過程中,必須堅持勘查施工與分析研究地質資料、調整修改勘查設計與改進工作計劃相結合的工作制度。目前,煤炭地質勘查過程中的精細化程度的弱化是最突出的問題,其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勘查工程結束后,才發現一些工程部署不很合理,極大的浪費了資源。
2.2 質量標準監督體系執行不到位
其表現為質量體系的相關標準過程存在應付現象,遇到檢查時突擊填寫質量記錄表,實施過程中未嚴格按程序文件執行,更談不上有項目策劃書、特殊作業指導書等資料,質量標準監督體系執行不到位。
2.3 基礎性工作程序不規范
違反地質工作程序,并且不按照標準操作規程而盲目施工。一些項目先施工鉆探后填圖,沒有按照標準程序操作,甚至不作地質調查就依靠訪問資料就開始勘查工作。
3 煤礦地質勘查管理優化措施
3.1 全面推進人才隊伍建設
人員是地質勘查活動的主體,人員的素質,即能力和技術水平都將直接和間接的對勘查效果產生影響,所以人員是影響勘查工作質量的首要因素。要重視對高質量和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工作,主要引進人才專業的研究領域。要做好新引進人才基層培訓工作,鼓勵以老帶新,鼓勵崗位成才,提高技術人員的業務技能。
3.2 做好“精細化”勘查工作
地質勘查精細化工作弱化,勢必造成工程布置不合理,工期目標不合理,進而影響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精細化勘查工作弱化,也極易造成極個別的地勘單位項目組弄虛作假,因此,要科學合理的確定勘查周期和施工機械、人員的投入,保證勘查階段工作的高質量。
3.3 加強技術標準監督管理力度,嚴格把關
不斷的將標準監督體系精細化、規范化、數量化,將工作目標特別是質量目標考核結果與經濟利益掛鉤,并作好評定驗收工作。加強對勘查報告成果審查制度;強化對外包單位的管理,對其基本條件、施工業績進行認真資質評估,同時將其納入統一質量管理體系。
4 結束語
作為我國當前最主要的能源物質,煤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一次性能源中已經占有了重要的地位。而在煤炭開采過程中,地質勘探作業具有重要作用,而勘探作業大多為流動性作業,危險性以及技術性要求較高,且工作環境較為復雜、惡劣。隨著我國煤礦事業的發展以及經濟體制改革,對煤礦地質勘探工作的要求也不斷得以深化,而勘察隊伍建設也不斷得以壯大,因而勘察管理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通過對管理手段能不斷地優化,提高勘探隊伍建設,才能夠滿足煤礦開采中對于地質資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李斌.煤炭行業職業危害分析與控制技術[M].冶金工業出版社,2005.
[2]張衛東.地質環境經濟論文集[M].中國大地出版社,2005.
[3]趙隆業.煤層地質基礎[M].地震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