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2013年6月,舉世矚目的中國神舟十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升空,并與“天宮一號”完美對接。在許多人見證這神圣莊嚴的一刻背后,卻有著鮮為人知的后續畫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內,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共同參與的神舟十號返回艙開艙儀式如期進行,這里也正是神舟飛船的誕生之地。隨著開艙指令的下達,工作人員使用開艙鑰匙打開返回船,陸續取出搭載的物品。此次移交的搭載物包括糧食和經濟作物種子、醫學生物樣本等科學實驗物品及部分美術書法作品等,航天飛船的搭載物,對品質、重量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能夠搭載“神十”上太空的繪畫作品,則更是鳳毛麟角,而這其中就有本次采訪的主人公顧正主的兩幅作品。
電話中三言兩語的簡短相約,顧正主的軍人作風顯現無遺。記者如約在總政干部管理局見到了一身戎裝的主人公,卻無論如何也無法把眼前這位軍人的硬朗同朦朧的月色荷香聯系起來。
軍人畫荷的深意
荷花是顧正主近十年來的創作主題,他筆下的荷花或晨曦中迎風搖曳,或雨后清新疏朗,或六月驕日照耀,或薄暮余暉鋪灑,都不失荷花生機盎然、純凈高潔之氣質。荷花象征神圣,具有花之君子的象征意義。縱觀人類漫長的精神成長,荷花與文化關系最為密切的當屬中國,荷花代表著我們這個古老的東方民族的理想人格。
“荷花非常難畫,每一朵的荷花的任何一種意境都不盡相同。”顧正主發出這樣的感慨。歷史上的畫荷名家常以潑墨潑彩取勝,而他卻是在以工筆手法融會西畫的色彩,結合軍人的豪邁和藝術家的細膩畫出水墨淋漓、氣勢磅礴的人文寫意。
更加重要的是他作為一名軍人畫荷花的另有深意。幾十年的軍旅生涯鍛造了顧正主強烈的家國意識,他的創作始終圍繞軍旅題材展開,其創作的作品承載軍人使命、呼喚人類和平。畫荷更是顧正主在經過了深深的思考之后,期待著將“和而不同”、“以和為貴”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傳播,以作品向世人展示中國人民渴望和平、祝福世界的美好心愿。
畫筆改寫人生
顧正主的畫作風格獨特,具有個性鮮明的風格特征。多種設色風格、技巧的運用,強化水墨渲染,使他的工筆不見工筆易有的匠氣和刻板,也從傳統的雙勾花紅葉綠固有色敷彩的程式中脫穎而出,他以多種技法融入更多的寫意筆法與精神,使畫面浪漫、靈活、奔放、燦爛。
每一件與眾不同的絕世好作品,其實都是以無比寂寞的勤奮為前提,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時光。顧正主的背后也記錄著這樣的光陰。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是地方戲種淮劇的發祥地,顧正主就出生在這里一個普通的家庭。自幼家境貧寒,沒有更多的娛樂,他卻手拿畫筆,接受了大自然最好的饋贈。這里的山水、湖泊、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無一不出現在這位被當地人稱為“小畫家”、“神筆馬良”的筆下。為了幫家里減輕負擔,上了高中的顧正主為村里的文化站畫戲臺的布景賺點外快。在一個傍晚,部隊負責征兵的兩位軍官被正在作畫的顧正主所吸引,沒想到眼前這位少年竟有如此出色的繪畫功底,恰好部隊當時正需要一位這樣的文藝骨干,盡管少年的顧正主在長期物質匱乏的生活中身體并未達標,卻這樣機緣巧合被破格收入到部隊中,這一次的破格改寫了他的人生。
到了軍隊,顧正主憑借他手中的畫筆一路跨越而行,先后榮立了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他無疑是幸運的,這一路的榮譽使得他最終跨進了部隊最高級別的藝術學習殿堂——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從此開啟了他絢爛輝煌的藝術人生。
在軍藝學習是段畢生難忘的時光,顧正主深深地癡迷于繪畫,每到周末的晚上,他總是背上兩三個饅頭奔赴北京火車站。
他繪聲繪色地給記者講起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說到為什么晚上要去火車站,那是因為夜里的候車大廳是人們等車休息的地方,場面如時光靜止般凝固,姿態各異的人群成了顧正主筆下最好的免費模特,因此他舍棄了休息的時間抓住一切機會練習繪畫。出人意料的是,半夜的候車大廳也是小偷們下手的最佳時機,“那段時間,我抓了不下十幾個小偷,當時車站的警察跟我都成了朋友。”顧正主戲謔地說起“業余警察”的這段經歷,令人不難感受學海無涯背后的艱辛與付出。
系統的學習和勤于他人的付出得到了包括時任軍藝系主任的劉大為等老師的格外看重,在校期間,他在國內眾多繪畫比賽中屢獲殊榮。在完成了學院的學習之后,顧正主因突出的專業技能和表現被留校擔任美術系學員隊隊長,后又歷任了軍務處副處長、院務部副部長、美術系副主任。顧正主時刻牢記自己首先是個軍人,然后才是畫家。因此,他從不因藝術創作而影響管理工作,他對待學員的輔導耐心細致,他以出類拔萃的專業技能、嚴格卻不失謙和的管理博得了學員們的喜愛,經他親手修改而獲獎的學員數不勝數。為了不耽誤自己的創作,他利用休息時間到各處寫生,挖掘創作靈感,放棄了所有休閑娛樂的時間,通宵畫畫更是家常便飯。
天道酬勤終有時
2007年,顧正主由解放軍藝術學院調任總政干部管理局工作。在新的領導崗位上,顧正主對國畫的潛心研究創作的同時,還致力于中國畫的傳播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新的平臺使得他如魚得水般找到了工作與創作的最佳平衡。創作中他對荷花的詮釋漸入佳境,他的荷花四條屏《清音世界》中,宣紙上的荷花亭亭凈植,燦然綻放。誠如著名美術評論家孫克對他畫作的評價:形象生動、筆法精練,濃縮的形式和直觀的表達直指人心,簡潔之中看到一種灑脫、清新、純樸與寧靜的美感。
顧正主的作品多次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釣魚臺國賓館、中央軍委等單位展示和收藏,還在國家外事活動中作為“國禮”饋贈外國元首。
2009年1月17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的中國國際藝術理論研討會上,顧正主的《和平昌盛》、《和諧》兩幅作品,受到來自23個國家的藝術理論家的一致好評。國際學術研討會委員會決定授予他“優秀現實主義藝術家”稱號,他還被聘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特聘藝術家。同年,顧正主獲得了俄羅斯藝術家創作聯盟授予的俄羅斯“人民友誼藝術家”稱號。
繼2007年顧正主作為文化大使隨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圓滿出訪俄羅斯后,2010年6月,應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總統邀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該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烏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次會議。這次顧正主作為代表團工作人員提前抵達烏首都塔什干開展兩國文化交流,受到了烏茲別克斯坦元首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贊揚。顧正主的藝術作品突破了國家甚至空間的界限,他在藝術之路上愈行愈遠。
在榮譽和贊美面前,顧正主并沒有迷失,他以這些鼓勵作為鞭策,激發自己更大的創作熱情和動力。采訪時,與他整潔明亮、布滿光鮮奪目成績的辦公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這間辦公室樓下的一間創作室,創作室一如大多數藝術家的工作室,筆墨紙硯一應俱全,略顯零亂的環境卻令他有了最初的回歸與安心。一幅半成品作品傳遞著他無論怎樣忙碌都堅持創作的態度。
在北京幾十年,難改的除了純正的蘇北口音還有就是顧正主對故鄉深深的眷戀。工作之余只要有空,他就會回到生育他的故土,每每看著存在于記憶中如今卻產生巨大變化的村莊,聽著那令他魂牽夢縈的鄉音,握著老淚縱橫的鄉親的手,這一切都直抵他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顧正主簡介
顧正主,江蘇鹽城人,1992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并留校先后任院務部副部長、美術系副主任。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現任總政治部黃寺干管局副局長(大校軍銜),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軍地書畫研究院副主任、總政老干部學院副院長,中國國際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美術家分會主席,美國內申大學中華文化藝術學院特聘教授、專家委員會委員;博士生導師等。入伍以來先后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八次。
顧正主早期作品以表現軍旅題材為主,近十年來專攻工筆荷花創作,大量作品被國家級報刊雜志選登,在國內外大型展覽中展出并屢獲大獎,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釣魚臺國賓館、中央軍委等單位展出和收藏,在國家外事活動中作為國禮饋贈外國元首。其出眾的業績被收編于《世界優秀人才大典》、《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世紀珍藏版) 》等。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