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以“高科技高產值、低污染低排放、帶有研發性質高競爭力”的高端制造型企業為主的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成立四年來,各項工作快速推進,高精尖產業聚集效應日漸突出,基地建設取得顯著成果,進入探索升級發展的新階段。
而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的建設,為房山打造首都高端制造業新區找到了新途徑,也從根本上為基地未來發展由高端“制造”向科技“智造”的升級版打開了智慧的窗口。
四年時間 玉米地里建起新城
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是房山“兩軸、三帶、五園區”產業戰略布局中五大園區之一,同時也是北京市著眼提升首都高端制造業水平,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抵御經濟風險能力,促進首都南部地區科學發展的重要戰略承載地。
自2011年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成立以來,圍繞長安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等大型央企,依托中關村引進優質“高精尖”產業項目,破解資金難、手續難、拆遷難等制約基地發展的不利因素,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績。
目前,基地規劃面積由最初的4.85平方公里擴至7平方公里,催生了首都高端制造業新區定位和竇店組團概念,率先納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并與中關村實現無縫對接。僅僅四年多時間,一個業城融合的新城從一片玉米地里拔地而起,閃耀在京南大地。
記者了解到,2014年1至10月,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內包括長安汽車、京西重工、金朋達、國能電池、海斯特項目等五家投產企業共實現工業總產值約77.16億元,稅收突破3.49億元,解決就業約4200人。隨著中關村遴選的博曼迪汽車科技、航峰科偉、九州一軌、美景環保等優質項目的入駐,基地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長安汽車、中國北車為龍頭,以奧祥通風、九州一軌、博曼迪汽車科技等優質項目為補充的“高精尖”產業結構,產業聚集效應日漸明顯。
其中,長安自主品牌汽車新車型cs75上市以來,受到消費者廣泛認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2014年底該車型市場銷售已突破7萬輛,長安也憑借不俗成績成為基地發展的龍頭。基地另一重點項目中國北車目前正在進行項目調整,計劃引入軌道交通裝備集團,重點發展城鐵、地鐵、高鐵等軌道交通車輛,進軍國際國內兩大市場。經中關村推薦入駐的奧祥通風項目,產品以城鐵、高鐵的通風設備為主,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50%,訂單已經預定到了2015年底。此外,經中關村推薦的美景環保、航峰科偉、博曼迪汽車科技等等項目,都是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占地規模小的優質項目,發展后勁十足。
探索高端制造“升級版”新路
“智造”是制造業發展的最高形態,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過渡的必由之路。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不僅強調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強競爭力的建園標準,更注重依托北京地區的創新研發能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為加快產業集群的形成,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園區產業鏈合作,增強企業快速學習和持續創新能力,協助企業實現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合力打造一個高標準的園區“智造”平臺。
一方面,基地利用制造業全產業鏈的競爭特質,優化資源配比,吸引投資,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體系;另一方面,實現對科技成果的即時轉化,高效率轉化研發創新成果,提高研發所帶來的本地利潤。
在取得初步發展成績的同時,基地始終沒有停止發展思路的探索,一直致力于思考未來發展的方向,尋找打造“升級版”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徑。
可以說,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的建設,為基地未來發展打開了智慧的窗口,為打造升級版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開啟了科技創新的大門。
2013年2月,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茍仲文到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調研后,以建立“尖端材料與新產業技術北京研究院”向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提交了請示,并得到了市委書記郭金龍、市長王安順等領導的一致認可。
2013年10月3日,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項目于高端制造業基地正式開工,項目占地181畝,總建筑面積約16.89萬平方米,含地下4.6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2.5億元。
項目建設歷時一年多時間,目前已初步建成并具備入駐條件。這是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建設的又一碩果,是攜手中關村、打造國際一流科技創新中心取得的實質性突破,為推進基地實現科學、快速、可持續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也為打造升級版基地探索出了一條嶄新道路。
“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項目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視察講話精神的重要成果,順應了首都‘四個中心的發展要求,為房山緊跟首都發展步伐找到了新動力,為房山打造首都高端制造業新區找到了新途徑,也從根本上為基地未來發展由高端‘制造向科技‘智造升級打開了新的窗口。”基地管委會副主任楊巍說。
力爭建成新房山示范項目
記者了解到,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項目,包括12個獨立分院,每個分院面積為5000至6000平方米,可容納研究人員1500至2000人。配備的國際會議中心,可舉行新產品發布、國際學術交流等學術會議活動;多功能廳配置圖書館、體檢中心、游泳池、咖啡屋等綜合服務功能;專家公寓用來滿足不同類型的科技人才入駐。另外,為營造一流的生活環境,在研究院內部規劃設計了四個不同類型的公園,修建微地形等景觀區域,布置了小橋流水、花團錦簇、竹林環繞等景觀區域。
為使各類創新人才、創業團隊能夠在園林中工作,在景區內生活,基地以建設生態文明的花園式園區為目標,在宏安路兩側和研究院對面等區域,規劃設計2個廣場,3個公園,并在普安路、弘安路、久安路、智高大街等主要交通干線兩側,進行森林式綠化,預計總綠化面積2500畝。
經過四年的快速發展,目前起步區5.85平方公里的路網工程已經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便捷的內部路網已經形成。連接京港澳高速的弘安路工程已經啟動,部分路段基本完工,預計2015年上半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屆時從研究院直達市區將不足20分鐘車程。未來幾年,首都第二機場和房黃奕聯絡線建成后,以研究院為中心的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將西依京港澳高速,東接規劃建設的首都第二機場,南聯房黃亦聯絡線,北靠中心城區,交匯聯通,形成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
考慮到所有的科技研發,必須經過中試之后,才能實現產業化,基地在研究院周邊配建了兩個共計約10萬平方米的中試廠房,為研究院的研發成果轉化提供中試車間,滿足研究院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的中試需求。目前,兩個標準廠房已經建成,在購置相關生產設備后,即可投入使用。
為充分引進和服務人才,基地多措并舉全方位解決專家團隊的居住需求、入駐科研團隊的進京問題、專家團隊入駐研究院后的子女教育問題、就醫需求等問題,形成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城市服務區。
“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建設正在創新中探索前行,無論是在建設初期、建設過程以及今后發展階段,研究院建設都堅持改革創新的思路,打破慣性思維,打破條條框框,力爭打造成為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一區一城新房山的示范項目。”楊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