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欣賞上,可以批評,可以諷刺,但是在生活方式上,不應該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嘲笑。在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城里人”看來,“屌絲”的審美邏輯和生活邏輯的確難以理解。理解不理解,不重要,對“屌絲”來說,他們最需要的是尊重。對于龐麥郎和他的歌,你怎么看?
——一首《我的滑板鞋》讓龐麥郎紅遍大江南北,《人物》雜志的采訪《驚惶龐麥郎》又將他推入深淵,對此,《中國青年報》發文稱不要居高臨下地嘲笑“龐麥郎們”。
乳業發展歷程中,凡遇到低谷波折,就會出現“倒奶殺牛”。而事件的主角多是散戶奶農,這嚴重暴露出家庭式、分散式養殖模式的弊端。破解不能只靠市場調節,還需政府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小散戶學會轉型。
——我國不少地區的奶農正在經歷新年的第一個寒冬,山東、河北、內蒙古等地出現奶農大面積“倒奶殺牛”事件。每天把沒有銷售渠道的鮮奶賤價賣給養豬戶,倒入農田,已經成為不少中小奶農的日常工作,更有甚者,選擇殺牛來“斷臂保身”。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認為,“倒奶殺牛”是產業轉型之痛。
11名有關責任人被處分,再嚴重的問責也無法換回曾經鮮活的生命。血的教訓留下慘痛警示:公共安全制度急需健全,控制預警機制不能缺位。也要提升民眾的公共安全意識,更懂自救自保。問責從來不是終點,深刻反思汲取教訓,愿逝者安息,悲劇不再!
——2014年12月31日23時35分許,正值跨年夜活動,因很多游客市民聚集在上海外灘迎接新年,黃浦區外灘陳毅廣場進入和退出的人流對沖,致使有人摔倒,發生踩踏事件。《人民日報》微博發文稱問責從來不是終點。
一直深信,一個人在天地間,與一些事情產生密切的聯系,再產生深沉的愛,以致到無法割舍,這就是一種宿命。比如我,在詩歌里愛著、痛著、追逐著、喜悅著,也有許多許多失落——詩歌把我生命所有的情緒都聯系起來了,再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讓我如此付出、堅持、感恩、期待,所以我感謝詩歌能來到我的生命,呈現我,也隱匿我。
——患有腦癱的女詩人余秀華在《詩刊》配發的自述《搖搖晃晃的人間》里寫出自己對詩歌的感情。
在寫實的傷口上,撒一點憂傷的鹽。
——近日,上海一個拆遷廢墟的涂鴉創作走紅網絡。20日,作者之一施政介紹,涂鴉是和一位法國街頭藝術家共同完成,有幾幅作品還是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創作的。對于涂鴉風格,他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