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斐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農業技術體制改革持續深化,農業技術進步貢獻率不斷提升。但農業與科技“兩張皮”問題依然存在,農業技術仍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對貴州省廣大貧困地區來說,通過農技推廣提升農業發展效率,增強科學種植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貴州省不斷加快農業科研成果轉化,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據貴州省科技廳統計,目前,貴州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上升到50%左右,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也大幅提高。此外,在反季節蔬菜、辣椒、馬鈴薯、烤煙、山區精品水果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技術突破。2014年,貴州省專門出臺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實施方案,通過強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不斷健全農技推廣管理制度、完善服務機制、提升隊伍能力,全面提高農技推廣服務效能。
雖然貴州省農技推廣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相比,不少貧困地區農技推廣工作中還存在著職能不清、管理體制不順、投入保障不足、人員素質不高、運行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分析其原因,有體系自身發展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受外部政策環境影響,迫切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深入推進改革與建設,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切實滿足廣大農民需求。
為此,結合全國不同地區農業技術推廣的經驗,提出加快貴州貧困地區農技推廣機制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是建立多元化的技術擴散機制。深化體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術擴散機制。所謂多元化擴散機制,就是把政府推廣機構、高校推廣機構、農業科研院所推廣機構、涉農企業(公司)推廣機構及民間推廣組織等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形成既能發揮各自優勢,又能優勢互補;既有利于合理競爭,又利于整體合作的上下相通、左右相連、專群結合、多層次、多渠道的農業技術知識傳播網絡。這種網絡的構建,需要在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又要符合貧困地區特點的前提下,進行體制創新,管理創新。通過對崗位的科學設置,實現人才資源科學配置的合理流動與相對穩定相結合的人事制度;制定業績考核與獎懲相結合的激勵機制,調動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及創新意識。
二是完善農業技術市場機制。進一步增強農業技術知識在市場求生存、求發展的意識,強化科技成果商品的觀念,加強科技市場的建設,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大科技與農業發展的結合力度,把科技產品開發與進入科技市場結合起來。為滿足市場和農民的需求,擴大市場的適應面,注重研究開發一些適用于農業產業化的產前、產后深層次開發性科技成果,不斷拓寬服務領域,對轉化快、轉化率高的科技成果,可以直接推向市場。有些可以實行產供銷相結合的辦法,以物化的形式推入市場,如提供種子、苗木、化肥、農藥、地膜、飼料等,再配上與生產相關的實用技術,備受農民歡迎。對一些推廣難度大、周期長的科技成果,可采取科研生產聯合體形式,由成果研制者提供成果,生產單位提供土地,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下,對成果進行大面積開發。在科技市場的建設中,還要注意搞好技術轉讓中介隊伍,技術市場管理體系。技術信息網絡系統、技術估價系統、技術市場、融資機構建設,制定好與之配套的政策法規,以保護交易雙方的權益等。
三是建立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相結合機制。農業技術推廣在服務內容上不能僅僅限于農業生產中的技術服務,而應該服務于產前、產中及產后,并同時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和技術信息,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另外,農業經營體制的變化使農業技術推廣在范圍上不僅僅限于主要糧食作物,還應向果蔬、花卉、特種經濟作物、畜牧及水產養殖與加工、特種動物養殖等方面拓寬。所以,通過龍頭企業,使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生產的產前相結合,包括為農民提供優質種子、種苗、肥料,使農民獲得優質和低廉的農業生產資料;將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生產的產中相結合,為農民提供集約化種養殖生產技術和標準化生產規程,按照農產品生產的標準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將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生產的產后相結合,為農民提供產品加工、產品檢測、產品包裝、銷售品牌和市場銷售服務,提高農產品的科技附加值和加工附加值。
四是農業技術推廣要建立低成本、適度投入、高效益的技術選擇機制。傳統農業技術不能滿足農戶對技術的需求,技術推廣成本較高、應用范圍較窄以及效益低是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對推廣農業技術進行試點,選擇一些低成本、技術成熟度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農業技術進行試驗和示范。通過試驗和示范后,把適合當地生態類型、投入成本低、技術成熟、高效益的技術向當地農村和農民進行輻射推廣,帶動當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
五是建立農技推廣網絡與信息服務機制。由于對現代網絡應用技術知識的缺乏,政府和多數推廣人員尚未認識到農業網絡信息服務是農業推廣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推廣受地理位置、交通因素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推廣人員要將一項新技術或新信息傳遞到農民手中,往往需要較多的時間、精力和費用。隨著農業信息網絡系統的迅猛發展,農業推廣信息網絡服務必將成為提高推廣效率的重要手段。要實現推廣人員與農民群眾不受地理位置與時間、空間的阻礙而進行自由的雙向溝通,目前必須注意加強以下工作:第一是農業推廣機構與農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應在各級政府的協調指導下建立推廣信息咨詢服務網絡;第二是加強農業推廣系統網絡人才的培訓(包括信息專業人才的引進),使其迅速掌握現代網絡應用技能;第三是對一些科技帶頭戶、專業生產大戶進行網絡信息接收應用技能的培訓,并逐步擴大這部分人員在農民中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