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強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前我國道路施工規模不斷擴大,對于道路施工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就需要加強道路施工技術的提升,保證道路工程的順利進行,文章就對當前道路施工技術的相關要點進行分析,以便在今后的施工中確保工程的技術含量和質量水平。
關鍵詞:道路施工;路面;路基;施工技術
1 路面施工技術要點
1.1 施工設備選用
路面施工對于施工設備的選擇是極其嚴格的。通常情況下必須采用大型機械設備進行施工作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推土機、平地機、裝載機及其他壓路機械設備。推土機必須將土料均勻的壓平,然后裝載機才能將土料不斷進行攤鋪,待此環節完成后再用平地機進行壓實精平,每道工藝都是環環相扣的,不容有任何閃失,對此針對每段施工作業的機械設備都要進行嚴格的審查,選擇符合標準要求的機械設備進行施工作業,確保其質量。
1.2 攤鋪整平工作
(1)土方填筑采用分層填筑、分層壓實的方法。路基填筑前,在邊樁位置堆30cm高的土柱并用白灰標示,用以控制攤鋪厚度,分層的最大松鋪厚度不應超過30cm;然后用平地機對整個作業面進行精平。填筑至路床頂面最后一層的最小壓實厚度,不得小于8.0cm。(2)路堤填土寬度每側應寬于填層設計寬度50cm,壓實寬度不應小于設計寬度,最后削平,確保路基邊緣的壓實度。(3)在兩個工作面交接處,不在同一時間填筑,則先填地段,按照1:1坡度分層留臺階。若兩地段同時填筑,則需要分層相互交疊銜接,其搭接長度,不得小于2.0m。
1.3 壓實作業
(1)合理選用壓實機具。(2)掌握土層含水量:使其處于最佳含水量±2%范圍內時開始碾壓。(3)有條件時應做試驗段,以便取得路基或基層施工相關的技術參數。
2 路基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2.1 軟土地基處理技術
在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是最常見的一種施工技術,也是一種相對難度較高的施工作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變化發展,對于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施工也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故此在進行軟土路基施工時,必須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及合成材料進行施工,以此確保軟土路基的質量。但是在實際道路施工中,卻有很多因素影響著軟土路基施工的質量。首先,施工人員必須依據施工現場情況進行合理的地基穩定,避免出現滑動變形等問題。針對路基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要加強其質量監督管理,利用現代化先進的技術改變原有的碾壓方法,增強路基自身的承載力。此外,為了更好的提升合成材料的使用率,必須控制好其配合比,一定程度上增強路基車輛承載力。近年來,隨著道路施工建設的不斷完善與壯大,在道路施工中采用新技術進行軟土路基壓實已經逐漸被重視,且完全符合路基建設施工標準要求。
2.2 路基填筑與壓實
在道路施工中對于路基填筑與壓實都有著嚴格的標準與要求,所以施工時必須控制好填筑材料的質量及粒徑大小,保證上路床、下路床及路床底等填筑都符合規范標準。但是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填筑強度及粒徑大小很難被掌控,這就需要建筑施工人員對其進行研究與分析,最終選擇強度高、粒徑大小符合實際施工需要的填筑材料。然后通過合理的施工技術方法對路基進行壓實,通常采用大型壓路機進行碾壓,這種壓實其效果很好。
2.3 路基排水
溝槽排水。溝槽排水可通過夯拍表層、三合土(水泥:砂:爐渣=1:5:15,石灰:黏土:小礫石=15:50:35)或四合土(石灰:水泥:砂:爐渣=1:3:6:9)捶面、卵石護面、干砌片石護、漿砌片石護面和拼裝式混凝土護面等措施。跌水與急流槽。(1)跌水與急流槽必須采用漿砌結構或混凝土結構,跌水的臺階高度可根據地形、地質等條件決定,多級臺階的各級高度可以不同,其高度與長度應之比與原地面坡度相適應。(2)急流槽的縱坡不宜超過1:1.5,同時應與天然地面坡度相配合。當急流槽較長時,槽底可用幾個縱坡,一般是上段較陡,向下逐漸放緩。
3 道橋施工技術要點
3.1 道橋防水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在整個道路施工過程中,防水施工技術是極其重要的一項施工工藝,對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及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對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路基澆筑完成后,初凝階段必須加強對混凝土表面的拉毛處理,這樣不僅僅能夠增強道路路面的粗糙程度,更加有利于路面與道路防水層之間的粘結力,提高了道路防水的可靠性。此外,在道路施工過程中,還要考慮其他因素對于防水性能的影響,其最主要的體現之一就是水泥混凝土裂縫現象的產生。混凝土裂縫可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下而發生的,這種情況的發生不僅僅會破壞防水層的抗滲透能力,更加會影響道路施工質量。此時可以利用鑿毛機進行施工作業處理,從而提升新舊混凝土的結合度,進而確保道路施工澆筑的完整性,提升了整體了性能。最后,在整個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要針對路基表面浮漿進行適當地處理,針對路面網紋、車轍等印記利用銑刨機進行清理,確保其質量。
3.2 道路橋梁過渡段的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在道路實際施工過程中,針對過渡段施工工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選擇合格的路堤材料。在實際道路施工前必須針對施工現場及周邊環境進行合理的調查分析,利用科學先進的施工工藝對各種道路施工土壤進行測試,從而選擇最優質的土壤路段作為路堤填土材料,選擇好的路堤填土材料這樣不僅僅可以保證其道路施工質量,更加可以通過材料提升其抗滲透能力。第二,在施工中為了減輕車輛的承載力,需要在道路施工中設置緩和過渡帶,減少其沖擊力。針對不同施工段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藝,尤其是針對軟土路基路段施工時,必須增強其緩和過渡帶的設置,減少對路橋的影響。第三,道路施工中,要設置土工格柵,以便更好的分散路基承載力,提升道路的整體使用壽命。土工格柵具有很好的應變分散能力,不僅僅可以約束土體的側向變形,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路基的穩定性。對于防止道路不均勻沉降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但此施工工藝也需要更好的理論基礎知識及施工工藝水平,施工人員要根據施工具體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分析,根據其土工格柵特有的規律性進行建筑施工。減少道路路基在車輛荷載的作用下對其產生的破壞,同時,土工格柵與路基之間的摩擦力降低了橋臺背局部的承載力,進而減少了不均勻沉降現象的發生。
3.3 道橋施工材料的技術控制要點分析
首先,從材料的選擇角度進行分析。在選擇水泥的過程中,需要滿足施工規范的要求,水泥的細度要適中,早期的強度不能夠太高。摻合料的選擇要科學,以便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混凝土的內部組成,改善混凝土結構性能,更好的保證其耐久性、高強度的優勢。對于外加劑的選擇,需要保證其與水泥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并且能夠根據施工需要很好的控制混凝土的凝結時間,保證其密實度,并降低坍落度的損失。其次,要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控制這一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配合過程中所需要的參數因素,即水膠比、砂率、摻合料、水和水泥用量等因素。對于水膠比的選擇,需要保證其滿足設計的強度等級要求,并且要滿足原材料的需要。
4 結束語
總之,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種新工藝、新材料廣泛的應用于工程建設中,對施工技術有了更高的挑戰。為了保證工程施工質量,需要施工人員不斷學習先進的施工技術,提高綜合素質,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執行操作,保證工程優質高效的完工,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海艇.道路施工中的技術管理探討[J].科技信息,2010,16:339+342.
[2]劉潔.強化道路施工技術嚴格控制施工質量[J].科技資訊,2012,24:37.
[3]劉萬松.對市政道路施工中關鍵技術的幾點研究[J].江西建材,2014,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