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會
2007年3月,新聞出版總署會同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國家人口計生委聯合發出了《關于印發〈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切實解決廣大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作為圖書提供者——出版社也因此承擔了重任。
出版社轉企改制工作結束后,出版社作為市場的主體,更多地關注經濟效益了。但我國的出版企業從誕生就肩負著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弘揚優秀文化的社會責任。所以在任何時候,出版企業首先要考慮的是社會效益,其次才是經濟效益。當國家的惠農工程——農家書屋啟動后,出版企業也要義不容辭地擔起供好書的責任。
農村的人口基數較大,但是購買力有限,所以大多數出版企業更多地將選題定位在了城市。所以當農家書屋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出版企業沒有適銷對路的圖書,沒辦法滿足農村人口的閱讀要求。一些出版社將庫存積壓圖書送進了書屋,上了書架。隨著國家對該項目的投入不斷升溫,出版企業越來越重視針對農村市場的選題調研和開挖,一批適合農村閱讀需求的好書應運而生。特別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也加強了好書的篩選工作,連年編制《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給書屋選擇提供了參考。
想給農家書屋送好書,首先要了解農民的閱讀需求,能夠“量身定做”最好。8億的農村人口,最關注的還是和土地有關的知識。怎樣養殖家禽?怎樣種植經濟作物?怎樣防治病蟲害這些肯定是第一位的,農民急切關心的是和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有關的問題。所以我們出版社要深入田間地頭,聯合農科院所,扎扎實實做選題,實實在在解決農民的農業種植問題。指導完種植就要考慮指導銷售,讓農產品做到深加工,通過網絡銷售、農業合作生產等模式產生效益,為解決農業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出版社通過自己的產品給農業出謀劃策,讓農民受益。
其次,農民的閱讀需求不是單一、一成不變的,針對不同群體的閱讀,提供不同的圖書。農村人口有8億多,閱讀群體有中小學生、老年人、務農青壯年、外出打工人員。各個群體的閱讀需求是不同的,中小學生需要閱讀一些和學習有關的書籍,需要閱讀一些經典名著,開闊眼界,提高文化修養,讓農村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在大學會有一些自卑感,因為他們缺少各種各樣的書籍滋潤,他們上大學后才開始閱讀名著、才了解藝術。農村的生活質量也越來越好,留守的老人也越來越多,由于兒女在身邊的時間也短了,所以他們的自我保健意識也增強了,養生閱讀需求加大。出版社推選的《五谷雜糧治百病》讓保健從日常一日三餐開始。外出打工人員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為外出做好準備,《小心別被忽悠了》幫農民朋友了解形形色色的騙術,以防萬一。全面閱讀的普及,要關注這個8億的群體。
最后,農民的閱讀不能只局限于低層次。很多人認為農民的閱讀就是種植養殖的一些科普讀物,只需要一些簡單易懂的通俗讀物。其實,說是農家書屋,面對的是農民,但是越來越多的農民外出打工,成為新市民,隨著城鎮化的步伐加快,農村已經不再是傳統的自然生息之地,城市文明之光已經照到了農村。農民的閱讀范圍再不會局限于一畝三分地上的事了,視野需要開闊,市場暢銷書和一些社會熱點類的圖書應該送進農家書屋,農民也應該通過閱讀,解放小農思想,農民的文化素養要和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一致。
農家書屋工程體現了國家的惠農政策,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是普及全面閱讀的有力保障。出版企業作為優秀文化傳承者,有義務給書屋送上好書,承擔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