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堯
摘 要:近年來,隨著路網的逐漸飽和及交通壓力的增長,遼寧省內的多條公路都在進行改擴建工程,拆除下來的舊標志數量不容小視,然而,這些舊的標志卻很少得到再利用,任由環境的侵蝕。如何合理的利用這些舊標志,成了擺在我們交通人面前的一道難題。交通標志的再利用可以大大減少建設成本,避免資源浪費,文章通過對交通標志的規格尺寸、防腐處理、版面更新三方面的討論,尋求交通標志再利用的可行方法。
關鍵詞:交通標志;標志版面;結構件;防腐;反光膜
1 概述
一直以來,交通標志都是道路建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向道路行駛者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引導,使之可以順利快捷地抵達目的地,促進交通暢通和行車安全。
拆除下來的舊標志主要包括標志版面和支撐件兩部分。阻礙這些舊標志再利用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支撐件由于常年日曬雨淋,金屬部分早已氧化變色,看起來比較臟舊。二是由于新老設計的差異問題,這些支撐件的規格尺寸基本無法滿足現在設計的要求。三是貼在就標志板上的反光膜由于時間較長很難再從底板上清除。以上三個原因是制約舊標志利用的關鍵因素,若果能解決這三個問題,舊標志的再利用將不再是難事。
2 支撐件二次防腐處理
交通標志支撐件又叫結構件,通體均為鋼材焊接制造。結構件的防腐處理要求通常為熱浸鋅,鍍鋅量為600g/m2,換算成厚度約為85um。正常情況下,剛進行完熱浸鋅處理的結構件表面呈光亮的銀白色,但無論防腐處理進行的多好,這些交通標志結構件在路上服役幾年以后,都會出現表面防腐層氧化的情況,氧化之后的結構件表面顏色呈深灰色,看起來比較老舊,但防腐的功能并未受到影響。
拋去規格尺寸不談,這些老舊的結構件要想重新利用,作者覺得其實不難,它們被棄用的一大原因就是老、臟、舊的外貌,與剛剛新建成的公路的確不相配,但是,只要能給他們穿上新“衣服”,讓其舊貌換新顏,問題自然迎刃而解。這里作者提出的“穿新衣”的方法就是重新進行噴漆處理。為什么選擇噴漆而不用熱浸鋅呢?原因有二,一是這種老舊結構件由于多年的日曬雨淋,表面的鋅層早已氧化,酸洗很難洗掉,里面的鐵件露不出來外面的鋅層就很難附著其上,達不到防腐的效果。二是相比于熱浸鋅,噴漆的成本要更低,而且操作方便,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減少了來回運輸的成本。而且歸根到底,這些都是做面子功夫,這些結構件雖然舊,但只要不被銹蝕,就不影響其使用,這種“穿新衣”的方法就完全能夠滿足要求了。
3 支撐件結構尺寸調整
交通標志所用的支撐件大致分為單柱式、雙柱式、單懸式、雙懸式和門架式五種。每種結構件的規格尺寸及用料都根據其所匹配的標志板面的大小而不同。比如,同樣為單懸式的標志,如果所匹配的標志板尺寸為3m×3m,那么所選擇的結構件的立柱為Φ325×10×9670mm(直徑325mm,壁厚10mm,長9670mm)的鋼管,懸臂則為Φ168×6×3420mm的鋼管;如果所匹配的標志板尺寸為4m×3m,那么所選擇的結構件的立柱為Φ406×10×9670mm的鋼管,懸臂則為Φ219×8×4500mm的鋼管。這種情況就導致要想在舊結構件中找到尺寸和規格都完全滿足設計要求,且能夠與新設計的版面相匹配的結構件難度極大。
若想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在設計上做些讓步。比如,實際情況是找不到正好符合設計要求的舊結構件,而卻有相近的尺寸,這時,若能以實際情況優先考慮,適當的調整設計,就能夠將這些舊結構件合理的再利用了。當然,這其中涉及到結構力學的計算等一些客觀問題,因為如果選擇的舊結構件的強度無法滿足新標志版面對承載力的要求,就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所以此種再利用的方式需要有嚴謹的力學計算做依據。本著安全的原則在選擇結構件的規格時可以盡量選擇比設計規格更高一級的結構件利用,比如設計要求用Φ406×10mm的立柱,實際利用時我們只要選擇規格大于此要求的立柱即可,如Φ426×10mm。通常情況下,交通標志結構件的力學設計都是考慮了充足的預留量的,所以即使出現“小馬拉大車”的情況,只要不是規格相差太懸殊也不必擔憂,選擇比設計規格更高一級的結構件再利用只是上一個“雙保險”罷了。需要注意的是,公路上各種結構形式的結構件對于標志版面的下沿到路面的高度都是有最低要求的,比如,單懸的標志牌通常要求版面下沿到路面的高度大于5500mm,所以在挑選舊標志再利用時需特別注意此問題。
4 標志版面的重新貼膜
由于所用位置及新老設計的差異,標志牌的內容肯定是有所不同。但舊標志牌上的反光膜清除起來非常困難,如果將新膜直接貼在舊膜上,又會影響版面的平整度和附著力,是最難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文章提出兩種解決方案。
方案一。對于要求不高的道路或臨時設置的標志,可以將舊標志版面清洗干凈、烘干后直接貼上新膜,用此種方法制作的標志牌雖然產品質量不高,但基本能夠滿足使用需求,距離遠的話不影響其美觀性;至于附著力,雖然不如新版面的附著力強,但也不會出現長期使用后反光膜脫落的情況,所以不必擔憂。此種方式最大的優點就是制作方便,節省成本,但和新標志牌相比有一定差距。
方案二。如果是對版面要求較高的項目,就需要將舊標志板上的反光膜清除后再貼新膜。這里,介紹一種去除舊膜的方法,雖然過程相對繁瑣,但效果還算理想,值得嘗試。
步驟1:鏟膜前的預處理。
通常反光膜與鋁板之間有著非常強的粘合力,常溫下要想鏟除十分困難,如果將標志牌面溫度提高至70℃以上,則可以大大提高鏟膜的效率。有兩種比較經濟實用的方法能快速提高標志牌面溫度。
(1)將交通標志牌平放至烈日下暴曬1小時以上。該方法受天氣影響較為明顯,但在天氣較好,氣溫較高的情況下最為方便、快捷,且最為經濟、環保。
(2)將100℃的熱水直接淋到標志牌面上,利用水的流動性,使標志牌面的溫度迅速上升。建議淋水與鏟膜同時進行,效果更好。
步驟2:鏟膜操作。
鏟膜工具:長柄鏟刀、短柄鏟刀。
長柄鏟刀適用于長距離,大版面的鏟膜;短柄鏟適用于近距離、局部版面的鏟膜,使用時逐漸加力前進,而不是多次沖擊式加力。
步驟3:殘膠的去除。
噴灑溶劑,溶劑:乙酸乙酯、汽油、松節油。工具:噴壺。
操作方法:(1)確認反光膜已完全被鏟除,溶劑能直接接觸殘膠;(2)將溶劑裝入噴壺,然后將溶劑噴灑在要去除殘膠的標志版面上;(3)噴灑完后,靜止2~3分鐘,讓溶劑對殘膠進行充分浸潤和溶解。
步驟4:殘膠的收集。
工具:鋼制油灰刀。操作方法:用油灰刀將已溶解的殘膠刮下,并集中收集待處理。
步驟5:版面的清潔。
工具:百潔布、水砂紙。操作方法:用百潔布或水砂紙沾溶劑,對版面進行清潔和打磨。之后,用百潔布沾清水,對版面進行沖洗和清潔,保證溶劑的徹底發揮,清洗完畢后,進行徹底的干燥。就可以進入新標志牌的制作程序了。
5 結束語
以上為作者對交通標志再利用問題的個人見解,雖然交通標志只是作為公路建設的一小部分,卻起著影響道路交通和行車安全的關鍵作用,而且,如果能將舊標志合理再利用,也將節省不小的一筆開支,是值得行業領導者們重視和挖掘問題,希望通過從業者們的共同努力,給我省的交通建設開拓一個新篇章。
參考文獻
[1]韓文元,包左軍.公路工程試驗檢測人員業務考試:交通安全設施及機電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GB5768-200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第2部分:道路交通標志[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3]GB/T23827-2009.道路交通標志板及支撐件[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