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要寫好作文,素材的積累是基礎。本刊推出一系列經典作文素材,為即將走向考場的莘莘學子加油加分。
“問文哪得妙如許,惟有素材活水來。”愿廣大考生厚積薄發,活學活用,以期文思如泉涌,揮筆若行云。用生花妙筆,繪錦繡前程。
長角鹿的錯過
□程 剛
挪威布特森山林地區有一種長角鹿,每到冰雪即將消融的季節,他們踩著布森河厚厚的冰過到對岸,再遷徙到另一個地方生活。
它們橫跨布森河的時候,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成群的長角鹿都過去了,但總有一小部分留在對岸。原來,這些鹿來得晚,而此時河水已經消融,它們無法過河。見無法過河,這些長角鹿很快便顯得異常狂躁,它們瘋狂地往回跑,見樹撞樹,見石頭撞石頭,直到把自己的頭撞得血淋淋的,再沒力氣站起來。這一撞,也傷了它們的元氣,很多長角鹿要經過一個星期或是半個月的休養,才能恢復健康,可即使它們恢復了,也只能死在這里。
這一帶還有一種野羚,它們和長角鹿一樣,也要在布森河解凍前橫跨過去。它們也有一部分來晚的,河水已開始消融,無法過河。但這部分野羚卻不像長角鹿那樣狂躁,它們靜靜地呆在河邊,白天黑夜都在河岸附近活動,幾天后,你會漸漸發現,這部分野羚數量在急劇減少,它們都過河了。它們是怎么過河的呢?原來,雖然布森河融化了,但因為剛解凍,時不時就會有大塊的冰塊飄移過來,野羚看準機會,跳上一個大的冰塊,然后再伺機跳上另一塊,最終得以過河。
長角鹿其實也有野羚這種過河的機會,只不過是它們的壞脾氣讓它們錯過了。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如果錯過太陽時你流淚了,那么你也要錯過群星了。”人類千萬不能犯這樣的錯誤,當我們失去一個機會后,懊悔、哭泣都不是第一位的,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冷靜下來看看還有沒有別的機會。
(令狐薇薦自《思維與智慧》)
適用話題:時機、冷靜、等待
自愿“減產”的派克公司
□王青鳳
派克鋼筆作為全球高質量書寫工具的領導者,一直以它的高檔名貴、品質優良聞名世界。
然而,20世紀中葉派克鋼筆曾瀕臨破產的邊緣。當時來自匈牙利的貝羅兄弟發明的圓珠筆,憑借比派克鋼筆“實用、方便、廉價”的三大優勢,受到廣大顧客的歡迎,擠占了派克鋼筆大部分市場。
面對嚴峻的挑戰,派克公司的總經理馬科利苦思冥想,試圖使派克鋼筆比圓珠筆更實用、更方便、更低廉。他派人搞市場調查,召開公司高層會議研究對策,請人出謀劃策,但都徒勞無功。
無計可施的馬科利寫信給他的一位大學老師,訴說心中的苦悶。老師在回信中講了一個故事:在一條大街上,有一家經銷器皿的商家,商品物美價廉,很快把整條大街的同行都擠走了。不久,一位老人要在這家商店的隔壁開器皿店,大家都勸阻他。這位老人卻胸有成竹地說,我經銷的是古董,古董不需要物美價廉!
馬科利大受啟發,當即宣布兩項重大決定:大幅提高派克鋼筆的價格,同時大幅削減派克鋼筆的產量。不出所料,派克鋼筆以他的名貴稀有成為顧客競相購買的對象,更為名望貴族的所青睞。
1960年,派克公司獲準成為英國皇室書寫用具的獨家供應商,派克鋼筆成了伊麗莎白二世的御用筆。這件事被廣為宣傳,派克鋼筆身價倍增,逐漸成為高貴身份的象征。此后,派克公司沿襲著高檔名貴的營銷路線,不僅沒有在圓珠筆的沖擊下萎縮消亡,反而走出了屬于自己的嶄新道路,成為聞名世界的品牌。
很多時候,當身處絕境時,不要盲目跟從,以自身優勢,抬高自己的身價,會絕處逢生。
(莫管儀薦自《山東青年》)
適用話題:智慧、商機、絕處逢生
你不過是其中的一匹馬
□郝金紅
法國人皮諾開了一家服裝店,開業的第一個月,生意很不錯。但隨后不久,街上又陸續新開了好幾家服裝店。皮諾為此憂心忡忡,他擔心同行會搶走自己的生意,就決定去找自己的鄰居、大作家拉伯雷,請作家為自己想想辦法。
一見到拉伯雷,皮諾顯得異常激憤:“拉伯雷先生,現在有人要搶我的生意,你說我該怎么辦?”拉伯雷給激動的皮諾倒了一杯水,然后說:“皮諾,你請坐。我經常看見你牽著馬兒去水塘喝水,有沒有這回事?”“是的,拉伯雷先生,可是……”皮諾不明白拉伯雷為何要說到他的馬兒。“你有沒有注意到馬兒喝水時,總是踩到水中后才喝水?”拉伯雷繼續問道。“有啊,當然注意到了。”皮諾回答。
“好,那我就告訴你馬兒為什么要把馬蹄踩在水中。”拉伯雷說,“馬兒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它并不知道那個倒影其實就是它自己,它以為有另外一匹馬也在喝水。這匹馬害怕沒有足夠的水讓它們倆喝,所以試圖用踩踏的方式把另外那匹馬趕走。”“可是,水塘里有足夠的水讓它們倆喝呀,它大可不必這么做的。”皮諾不禁為馬兒的做法感到好笑。
“既然水塘里有足夠的水,你不過是其中的一匹馬,為什么不能讓別的馬兒也喝到水呢?”拉伯雷反問皮諾。
皮諾恍然大悟,明白了拉伯雷話中的深意。煩惱被趕跑了,皮諾高興地拜謝而去。
羅曼·羅蘭曾說:“當你能接納別人的時候,你就不會感到自己和別人站在敵對的位置上。”其實,人心就像一口水塘,我們常常會自尋煩惱,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在水塘里為別人留下一個喝水的位置而已。
(西門雪薦自《當代青年》)
適用話題:包容、接納別人
巨人的較量
□王繼軍
1940年夏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燃燒到了北非沙漠。這一場為期兩年零八個月的拉鋸戰,與兩位戰爭巨人密不可分,他們就是素有“沙漠之狐”之稱的德軍統帥隆美爾和英國第八集團軍司令蒙哥馬利。
面對沙漠的特殊地貌,這兩位戰爭巨人展開了多方面的較量。
隆美爾擅長閃電戰,常以急行軍突襲敵軍。可是在沙漠中作戰,部隊推進越快,后勤補給也就越難跟上,這時閃電戰反倒成了劣勢。而蒙哥馬利則謹慎持重,更擅長穩步推進,更注重訓練部隊在沙漠中的生存能力。這一著“棋”看似緩慢,但是穩扎穩打,在北非荒漠卻是再適合不過了。
如果說戰術較量上的蒙哥馬利已勝隆美爾一籌,那么注重細節的較量則是他的制勝法寶。
為了適應沙漠的晝夜強烈溫差尤其白天高達60℃的氣溫,蒙哥馬利命令,新到北非作戰的英軍士兵必須于進入沙漠前,在尼羅河三角洲地區適應一段時期。而隆美爾的德軍,盡管也在意大利或巴爾干進行適應性訓練,但氣候條件相差很大,效果不佳。
沙漠的炎熱環境,導致糞便和尸體吸引了大量的蒼蠅,蒼蠅再停在食物上,會導致痢疾的流行。英軍戰術手冊對士兵個人衛生有詳細和嚴格的規定,蒙哥馬利巨細無遺地執行衛生規定,對糞便一律深埋處理。而德意聯軍由于推進過于迅速,沒有足夠的時間注意衛生保潔,骯臟的環境導致德意聯軍染病官兵比例是英軍的三倍,連隆美爾本人也感染了腸胃道傳染疾病,中途不得不回到德國養病,第二次阿拉曼戰役初期的前線指揮都不能親自參加。
高溫氣候下,食物容易腐敗,軍糧問題極為重要。隆美爾率領的德軍,軍糧由意大利供給,主食為黑面包,還有被士兵戲稱為“墨索里尼的屁股”的肉罐頭,這些食物口味平淡,營養貧乏,導致許多士兵因缺乏維生素而免疫力低下。蒙哥馬利則一再強調,食物供應須口味好,品種多,營養豐富。比如1942年12月的蘇格蘭高地,部隊官兵在沙漠中還能享受到圣誕布丁。
荒漠中的穿著影響著士兵的一舉一動。隆美爾的士兵軍裝由亞麻布制成,防熱和防冷性差,顏色為深綠褐色,不利于在沙漠中偽裝。特別是他們的高筒靴,式樣美觀,但是在高溫下不利于腿部血液循環,當士兵負傷后,靴子難以脫下,無疑延誤了救治時間。蒙哥馬利注重實用,軍士們穿的是土黃色的毛料軍服,在沙漠中更加舒適,也更易偽裝。另外,部隊統一配備的長筒襪、綁腿、厚膠底軍鞋也更利于在沙漠中行走。
“適者生存”,從這兩位戰爭巨人的較量中不難發現,大局的決定有時候取決于對細節的關注。”
(潘光賢摘自《中國國門時報》)
適用話題:細節決定成敗、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