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歐露
在文字聊天中,如果沒有表情符號怎么辦?很多人難以想象。
由騰訊社交用戶體驗設計中心發布的2014年《中國網民表情報告》顯示,去年QQ全年表情發送量超過5338億次。在8億QQ網民中,超過90%的人在聊天時會使用表情。
這一年,網友們“發怒”了8億次,“親親”了7億次,而位居榜首的,是那張齜著牙的笑臉。
無獨有偶,全球著名輸入法開發商Swiftkey最近針對16個國家或語言區發送的超過10億個表情進行了分析,囊括了Android和iOS用戶的表情符號使用習慣。研究顯示“笑臉”是全世界人民都愛的“語言”,它的發送量占表情符號總發送量的近半數。
表情世界中,一不小心就真相了,“文如其人”這句話正在表情符號上應驗。
世界人民眼中一貫“又黃又暴力”的美國人竟在表情世界中不敵加拿大,后者才是最愛使用暴力、金錢等表情的國家;浪漫的法國人比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更青睞“愛心”;而“戰斗民族”俄羅斯發送飛吻、情書等浪漫表情的頻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兩倍。
表情符號似乎還在挑戰文字權威:有網友用表情轉譯了碧昂絲的《Drunk in Love》,而表情符號版的赫爾曼·麥爾維爾的著作《白鯨》已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法律專家正在討論以表情符號發出的死亡威脅是否可以作為呈堂證供;宅男關注的技術則是,如何全程45分鐘只用表情符號聊天,并約姑娘出去吃大餐……
表情符號在不同環境,對不同人,傳達著不同的心境。所以基本上,那個“傻子”的表情適用于任何人。
努力與文字并駕齊驅的同時,表情符號也在擴充自己的隊伍。今年2月,蘋果發布的iOS8.3測試版中增加了300個新表情。為避免種族歧視,每一種頭像和手勢都涵蓋了六種膚色,圣誕老人可以是黑皮膚的,家庭版還增加了同性伴侶、丁克一族。
美國著名婚戀網站“Match.com”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使用聊天表情的人比單純使用文字的人更容易“脫單”,主導研究的HelenFisher博士指出,那些表情能夠賦予文字更多人性。
除了能夠少說廢話,那些難以“get”的隱秘心情,表情似乎都能傳達,那些說出來矯情不說又憋屈的話,“呲呲牙”、“摳摳鼻子”,就都妥妥兒的了。
(謝焦薦自《博客天下》)
責編:我不是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