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


摘 要:文章以科技投入為研究對象,探討我市科技投入現狀,構建科技投入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對寧波與省內其他地市科技投入績效進行實證分析,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科技投入;績效評價;研究
科技投入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和前提,科技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不僅取決于科技投入的總量,更取決于科技投入的產出效率。分析科技投入總量及績效,使有限的投入發揮最大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1 科技投入績效的內涵
1.1 科技投入的基本概念
科技投入是從事科技活動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基礎,增加科技投入是加快科技發展、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增強綜合實力的一項重要戰略性措施。廣義的科技投入是從全社會科技投入的角度,滲透在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的經費、人力、政策、管理等各種資源的配置;狹義的科技投入僅指科技活動中的經費投入。文章采用狹義的科技投入概念。
1.2 科技投入績效的界定
績效是指組織、個體在一定時間和條件下完成某項任務取得的業績、效率和效益,是衡量人們實踐活動所產生的、與勞動消耗有對比關系的、可以度量的、對社會有益的結果。科技投入績效是指科技投入主體在一定時期內所進行的科技投資的效益和效率。
2 科技投入績效體系構建
2.1 科技投入績效的構成要素
科技活動是一個多投入、多產出的系統,其績效主要由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三方面要素構成。
(1)經濟性。科技投入的經濟性表現為科技投入主體的科技經費投入水平。
(2)效率性。科技投入的效率反映科技投入的配置效率,可以用產出和投入的比率表示。
(3)效益性。科技投入的效益不僅包括科技投入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間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包括科技投入的滯后性、累積性等所帶來的滯后效益。
2.2 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框架體系
2.2.1 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
科技投入績效評價要選用合適的指標和方法對科技投入的績效進行比較和分析,文章從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三方面來構建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詳情見表1)。
(2)指數綜合
指數綜合采用加權平均法,對三個分類進行平均賦權,再對分類內指標平均賦權。將i地區第k個評價指標經無量綱處理后的數值rik乘以其權數,即得到這一評價指標的單項指數。將i地區某領域中各單項指數相加即可得到該地區這一領域的指數,將各領域指數相加即可得到該地區的總指數。
3 寧波市科技投入實證分析
根據科技投入績效評方法計算隸屬度函數,將評價結果按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及總體評價匯總,如表2。
3.1 經濟性績效分析
經濟性指標用于評價項目投入期的投資使用情況,強調投入指標、過程指標的相互比較。寧波市經濟性績效指數0.55,落后于杭州和嘉興。寧波市經濟性指標中位于全省前3的有“人均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全省第1)、“人均科普活動經費”(全省第2),寧波市政府對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的力度較大、對科學知識普及較為重視。“本級財政科技撥款占本級財政經常性支出比重”為6.7%,位于全省第4位,寧波市地方政府對科技活動的支持力度較大。“R&D經費內部支出增長率”17.01%,為全省第7,比杭州高7.92個百分點,但由于杭州基數較大,R&D經費內部支出跟杭州相比有差距擴大趨勢,“R&D經費內部支出占GDP的比重”比杭州低0.77個百分點。“研發人員人均研發人員人均R&D經費內部支出”22.35萬元/人年,為全省第9位,寧波市人均研發經費投入量較低。
3.2 效率性績效分析
效率性指標反映的是與投入相比較后的產出情況。寧波市效率性績效指數0.71,為全省第2,略落后于杭州(0.73)。其中,“萬人專利授權指數”、“每萬人R&D項目數”、“企業研發機構設置率”為全省第1;“萬人發明專利授權量”、“萬人擁有R&D活動人員”、“每千個國家標準中為主或參與制修訂指數”為全省第2,且均落后于杭州;“信息化應用水平”為全省第3,位于金華和杭州之后;“品牌創建水平”全省倒數第1。從效率性指標來看,寧波市總體科技投入利用效率較高,專利產出、項目開發、研發機構設置等方面較為領先,但在品牌建設、名牌商標創建方面較為落后,自主知識產權創建意識有待提高。
3.3 效益性績效分析
效益性指標反映計劃實施達到預期目標或效果的程度,即與投入相比較厚的科技產出的效果如何。寧波市效益性績效指數0.56,為全省第3,且明顯落后于杭州(0.80)。其中,“高新園區(開發區)單位土地產出強度”、“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均位于全省前3,表明寧波市高新園區(開發區)園區(開發區)規模經濟的總體發展狀態較好、土地使用效率較高,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整體創新能力較強。“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36.07%,比杭州低4.22個百分點,為全省第5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7.3%,比杭州低1.71個百分點,為全省第7位,“限上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占限上服務業比重”16.27%,比杭州低31.2個百分點,為全省第10位,寧波市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國際競爭力水平方面尚待加強。
4 影響寧波市科技投入績效的因素分析
4.1 R&D投入強度較低
近年來,寧波市研發投入逐年增長,但是投入強度仍然偏低。2014年,寧波市R&D經費內部支出占GDP的比重2.21%,雖然與杭州的差距逐年縮小,但強度仍然較低。R&D經費內部支出總量穩步增大,但發展勢頭不足,R&D經費內部支出增速從2010年的33.61%,下降到2013年的17.01%,呈逐年下降趨勢。R&D投入強度偏低,增速放緩,影響了科技投入績效的有效提升。
4.2 科技投入區域和行業間差距較大
寧波市科技投入在區域間存在明顯差異。從科技投入績效來看,鄞州、北侖、慈溪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指數均在0.5以上,處于較高水平;象山、寧海、奉化績效水平較低,在0.3到0.32之間。
科技投入在行業間差異也較顯著。規上工業中有5個行業R&D經費內部支出超過10億元,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最高,為28.0億元,其次為汽車制造業17.4億元,通用設備制造業16.8億元,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12.6億元,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12.3億元,此五行業占全部規上工業R&D經費內部支出的61.3%。
4.3 政府科技投入引導作用發揮不夠
政府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對全社會的科技投入有引導和示范作用,對企業存在帶動效應。2013年寧波市本級財政科技撥款為10.32億元,同比增長10.97%,增幅為全省第7;本級財政科技撥款占本級財政經常性支出的比重為6.7%,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規上工業企業R&D經費內部支出以企業自籌資金為主,來自政府部門的資金為1.8億元,僅占1.3%,政府科技投入對企業的引導效應仍較大的提升空間。
4.4 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協同度不高
在科技投入三大主體中,高校以基礎研究為主、科研院所以應用研究為主、企業以試驗發展為主。2013年寧波市高校R&D經費內部支出2.66億元,占全社會R&D經費內部支出的1.7%;科研院所R&D經費內部支出5.71億元,占全社會R&D經費內部支出的3.6%;企業R&D經費內部支出148.96億元,占全社會R&D經費內部支出的92.6%。我市研發主體以企業為主,多為實驗發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較少,源頭性創新缺失,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協同度不高。
5 提高寧波市科技投入績效的對策建議
5.1 推進科技經費投入結構的優化
科技經費投入對科技投入績效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調整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實驗發展三大類型的投入比例,在支持企業開展實驗發展的同時,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投入力度,在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間根據各自特點合理配置科技經費。
5.2 充分發揮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導作用
明確政府在引導社會化供給機制形成的主導地位,以財政投入為引導,吸引社會資金促進科技進步;采取創立科技風險資金投資市場、創新發展基金等多種籌資渠道以促進社會資金對科技的投入。
5.3 構建多層次的科技投入融資平臺
進一步拓展以銀行信貸為主的資金來源渠道,使信貸政策向科技傾斜,鼓勵和支持銀行對高新技術企業貸款實行財政貼息政策,簡化貸款審批環節和手續,積極推進地方性商業金融機構及其金融資源的整合,推進風險投資環境優化,建立完善的風險投資體系。
參考文獻
[1]樊宏,李虎.基于DEA方法的廣東省科技投入產出相對效率的評價[J].科學學研究,2009(2).
[2]洪亮.基于DEA模型的黑龍江省科技投入績效評價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6).
[3]苗立峰.北京地區R&D活動投入產出效率分析-基于論文和專利產出的視角[J].調研世界,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