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大軍
在這個創意先行的“境遇劇”時代,販賣名詞比比皆是。
“境遇劇”來自存在主義哲學大師薩特提出的戲劇理念,其劇作不按傳統戲劇的原則處理環境與人物的關系,而是給人物提供一定的環境,強調人物在環境中選擇自己的行動,造就自己的本質,表現自己的性格和命運。雖然上世紀80年代薩特和存在主義哲學曾在內地風靡一時,但“境遇劇”的戲劇觀念卻沒有在我們的電視劇上有多少運用。近年來,隨著家庭倫理劇的扎堆兒風行,“境遇劇”成為編劇主流思維,并花樣不斷翻新,且屢屢造成轟動效應。
近年來的國產電視劇,尤其是家庭倫理劇已經進入類型化時代,具體做法就是找到獨特且狗血的劇情,之后再給這個劇情加上一個類型且醒目的標簽。
最突出的標簽是時差和反差。家庭倫理劇多數都在家長里短的小院兒里打轉,已經鮮有突破點,而像電視劇《婚姻時差》的出現,則無疑憑借“時差”二字打破僵局,同時這“倒時差”也將成為家庭倫理劇“新經濟增長點”。其實電視劇《下一站婚姻》也是展現了一種時差概念,從《下一站婚姻》到“下一站幸福”,情境已經框定好,就看演員怎么契合進來了。
電視連續劇《虎媽貓爸》熱播,除了得益于重回熒屏的趙薇,最大賣點應該是《虎媽貓爸》這個片名所規定出的反差效果。電視劇《虎媽貓爸》熱播并引發熱議,跟生活劇類型有關,也跟該劇揭示的幼教現狀有關,但這二者都不算新鮮,并不足以成為該劇的收視保證。如果沒有融合家庭情感倫理劇的慣用套路,如第三者引爆感情危機等情節,《虎媽貓爸》則必將淪為“畫虎不成反類貓”。
“境遇劇”中還常用到“暖男”這時髦標簽。“暖男”在生活中常被讀解成貶義詞,有面、軟、甜、膩的意味。但把“暖男”搬入“境遇劇”后,則會取得“正能量滿滿”的效果。《嘿,老頭》中的黃磊是“暖男”,《虎媽貓爸》中的佟大為也是,連電視劇《劇場》中的孫淳都被很多觀眾稱為“80年代的暖男”。如今看來,“暖男”大有過剩、直至泛濫的趨勢。
“顏值”是一個時髦的詞匯,同時也是“境遇劇”時代的好標簽。在這個娛樂低齡化、觀眾裝嫩的時代,因為顏值而受關注,對于很多演員來說,絕對是他的幸運,當然也是他的不幸,因為會抹殺演技和努力。在如今顏值至上的娛樂圈,選擇在顏值中爆發的人居多,選擇先人工創造顏值然后再爆發的人更多,而相對選擇在顏值中沉默的人很少。當然,事關顏值,急赤白臉、厚顏無恥的人很多,而心態平和、甚至樂觀淡然的人更少。
“虐心”是一個如今常被運用的詞,特別是用在電視劇上。“虐心”既是“境遇劇”愛用的標簽,也是妄圖達到的效果。《婚姻時差》《虎媽貓爸》《下一站婚姻》《嘿,老頭》等等無不“虐心”,尤其是放在“婚姻經營不善”“霸道總裁”“姐弟戀”等劇情設定上就會產生既定的效果。
說到底,“虐心”往往就是“糟心”,在這個創意先行的“境遇劇”時代,看電視劇就是一個體味“糟心”的歷程。
入伙涂鴉
十字路口
曾幾何時,明星學校為中國的娛樂圈輸出了不少明星——趙薇、范冰冰、李晨……但這些明星都是在2000年前涌現出來的。近幾年,新冒出的“鮮肉鮮花”要么來自傳統的造星工廠北電、中戲,要么就是從選秀節目中冒頭,再鮮有明星學校制造出來的明星了。面對崎嶇的藝考之路,明星藝校能給做明星夢的學子們一個什么樣的承諾?
原宿映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