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碩
劉洛汐和劉富華萬萬沒想到,自己會這么快被《我們15個》淘汰出局。
在這檔生活實驗節目中,15個各具特長又性格迥異的素人在只有水、電、雞、牛、5000元初始資金和一部非智能手機的有限資源條件下,放下一切,在平頂共同生活一年。同時,對他們的生活,互聯網會進行365天24小時無休在線直播。
在這15個人中,劉洛汐和劉富華都不是小角色。劉洛汐是平頂上人緣最好的,被淘汰后,有四個成員同時申請退出平頂,與劉洛汐共進退。而“老劉”劉富華雖然只是名吊車司機,卻是所有居民中網絡人氣最高的,淘汰前他在騰訊視頻獲得網友贈送的能量瓶數量遠超其他居民。
劉富華是個典型的東北爺們,不善于表達情感,脾氣還有點火爆,但當不得不離開平頂時,他落淚了。“無論我怎么走出平頂,都會舍不得。平頂像我一個夢似的,有一些憧憬。我這么走了,心里非常不好受,我好像辜負了自己的平頂之夢,也辜負了很多人。”劉富華坦言,當真正踏出平頂之后,不舍、悲傷和幸福感沉淀下來以后,留下來的是感情牽掛。
和劉富華不同,劉洛汐牽掛的不止友情,還有朦朦朧朧的愛情。在平頂之上,劉洛汐和后進入的居民韋澤華互生好感,韋澤華成為她不舍情感加劇的重要因素。
按照節目規則,淘汰先由原居民面對面記名投票產生三位淘汰候選人,再在網友票選出的兩名新居民進入平頂4天后,原居民選出留下的幸運者,這位幸運的新人再從三個候選人中挑出淘汰人選。
7月22日,首個由網友和平頂居民票選產生的新人陳憲一將劉洛汐淘汰出局,爆出平頂之上的最大冷門。接著,劉洛汐的淘汰又引發一系列超出預想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四位男居民愿與劉洛汐一同離開,劉富華因被易秋控訴作弊而暴怒、違規自愿退出。
7月29日下午,這兩位憾別平頂的人氣居民和媒體記者暢談了他們這段新鮮奇妙又感受豐富的平頂生活。
淘汰機制下的人性展示
90后劉洛汐在進入平頂之前做過模特、演員,經營兩家屬于自己的公司,主持過活動,是個時尚達人,年收入20萬元。進入平頂之后,她成了一個“女漢子”,素面朝天,暴曬雨淋,耕地種菜、喂牛、擠牛奶、清理化糞池,甚至徒手撿牛糞,承擔了不少重體力活。平頂資金有限,劉洛汐曾因奶牛生病崩潰大哭,為了幾十塊錢極力與奶牛哥和賣菜大姐砍價。為了打開平頂的收入渠道,劉洛汐更努力拉攏賣菜大姐,讓其幫忙讓自己在這里開辦培訓班掙錢。
劉富華的網絡人氣能處于絕對領先優勢,要歸功于他的實干。在百廢待興的平頂之上,他被網友贊為“一個人壟斷了種植業,深度滲透了養殖業,對手工業也頗多涉獵,專注生活技能的劉大叔,仿佛讓我們每個人都看到了身邊某個默默無聞的埋頭實干者的影子。”
然而,劉富華又是個爆脾氣,和易秋、劉洛汐、陳憲一、丘子健全都吵過架。被易秋揭發作弊,劉富華毫無懸念地暴怒,繼而發生激烈沖突,因違規受到節目組嚴重警告。深思熟慮之后,他認為自己的心態已經不合適參加節目,自愿離開平頂。
第一次居民互投時,劉洛汐、劉富華和上海阿姨譚利敏一起進入淘汰危險區。這一次投票讓平頂居民們互相當面表達對于彼此的真實看法和態度,也使得暗流涌動的內部“幫派”紛爭和矛盾徹底激化。這樣的設計在此類真人秀中向來有之,通過互投淘汰賽制營造戲劇化情境,加速情節進展,凸顯人物性格。而且,這還是一個窺探人性的窗口,因而說淘汰機制是此類真人秀的核心賣點之一,也不為過。
關于淘汰規則,一直是爭議焦點。《我們15個》等非職業技能或才藝競技真人秀本不具備明晰且統一的標準,對于他人的好惡和是否適合平頂生活的判斷,成了居民取舍的考量因素,絕對的公正似乎奢求,但這場實驗玩的正是這種未知感和不可控性。淘汰劉洛汐,就是讓多數人意外的結局。“任何人投任何一票都有私心,比如為了保誰、把誰干掉,或者讓團隊有新的改變,總有目的性。我舍不得別人走,自己上PK臺沒關系,除了自己誰走我都會難過。”劉洛汐坦言。
領導者之爭
“我們更多是站在自己私人感情上投票,如果真的站在團隊角度去考慮,也許我跟劉大哥都不會上PK臺。” 劉洛汐對團隊未能做到理智投票表示遺憾。
劉富華也有同感。談到15個人的問題,他的表述是,“太過于彰顯自我的個性,自我意識還是很強,包括我個人。沒有真正感悟到平頂像我的家一樣,像我思念媳婦孩子那種感覺。”
15個人組成的集體中,除了個人的生存技能和態度外,團隊精神自然也是大家選擇成員的重要依據。從進入平頂,由誰擔任15人中的領導角色,成為居民們為之困惑并引發爭端的“動機”。
真人秀的人物選擇和配置,往往左右著整個故事的走向和節目的呈現效果。在最受關注的領導者類型方面,較為年長且擁有豐富戶外領隊經驗的“老鬼”聶江偉和個性張揚、處事干練強悍的“女漢子”劉洛汐,從一開始就是最有力的競爭人選。
劉洛汐在團隊首次見面時就表現出不俗領導力,平頂大會上,她數次試圖成為會議流程的控制者,但仍以一票之差輸給鬼哥。不過,成為領導的“老鬼”并沒有得到所有居民的擁戴,甚至不是大多數。劉洛汐憑借在年輕人圈子中的號召力,迅速建立起包含宋鴿、劉志軒、鄧碧瑩等人在內的小圈子,并樹立威信。隨著新人韋澤華的加入,汐哥的強勢地位更加鞏固。
離開平頂后,劉洛汐一方面因有幾個好兄弟愿意用一同離開的實際行動表明對自己的支持態度、收獲友誼而覺得“很值”,另一方面,她不斷聲明“我沒有特意搞小團體”,但也坦承“我對這個集體產生過負面影響”。
而劉富華對于平頂領導者這一核心人物的態度是,“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所謂的核心是這15個人,真正為了一個目標在爭取奮斗。所謂靈魂人物,不單純指一個人,要看他在平頂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和方法能否真正給大家帶來積極性,并把每個人的創造力發揮出來。”
素人秀的未來空間
《我們15個》玩的不是放大普通人的家長里短、生死離別,而是平實聚焦他們的一點一滴、喜怒哀樂。只不過,在此基礎上加了個情境前提——帶著有限的資源,在荒蕪的平頂之上生活一年。招募令一出,戶外生存技能突出、熱愛挑戰、想逃離都市生活的人全來了,最后節目選擇了技能、性格、背景各異的15個人。
對于素人真人秀而言,參與者普遍缺乏被攝像機包圍、在屏幕前自我表現的經驗,大多更易于把自己立體化真實呈現,從而避免了真人秀中可能存在的“演”。和電視、娛樂圈毫無交集的劉富華直言,“其實我并沒有感受到有那么多的攝像機,每個上平頂的人在乎的不是多少麥克風或攝像頭。如果他不是真誠的、實實在在的人,那么他會懼怕這些東西。無論你干什么,沒有死角,自己的一切都會真實地展現給所有人。”
因有演藝經驗,劉洛汐在這方面遭到部分網友質疑,劉洛汐的回應很坦率,“第一天我還繃了一下,繃得很正常,知道是做節目,就忍了一下,后來發現繃不住了。我只有三個時候會意識到有攝像頭——換衣服、洗澡、上廁所,其他時候忙得沒時間顧這些,我還是挺真實的。我不想幾個月后大家覺得,剛開始是這樣,后來變成另外一個人,太假了,我覺得沒意思。”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針對野蠻生長的真人秀發文調控,尤其是明星主導、有過度娛樂化傾向的真人秀。業界紛紛猜測,素人真人秀將迎來春天,貼近生活、挖掘思想文化內涵更成為電視從業者的創作方向。在新政制約下,電視圈有望再度洗牌,有業內人士表示,《我們15個》這類以普通人生活為創作來源,在真實記錄中反映社會建設與人際交往、傳播正能量的節目,有望贏得更多關注。
身處平頂之上,是一場勇敢者的游戲,既考驗在有限條件下的生存技能,也考驗與陌生人和諧共處的人際交往能力。這場素人秀就是現實的縮影,生活中的各類人、社會中的各種挑戰、交際中的和諧與沖突,在《我們15個》中均有所體現,節目中呈現的所有內容也都無法脫離現實而存在。
從社會學角度分析,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認為,“雖然不可能脫離社會已經形成的結構,但是節目的確體現了一種實驗意義。15個沒有關系的人要建立起一種新關系,在共同生活的一年時間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小社會如何形成,如何組織,會發生什么問題,促使我們對社會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所感悟,有所認知,有所反思。”正是節目蘊藏的這些豐富內涵,使得觀眾和居民間形成奇妙的隱形互動,并引發共鳴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