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富豪的傳奇發跡史
在2014年的胡潤百富榜上排名第74位的郭文貴家族,財富總值為155億元。作為老家人眼中的“大富豪”,郭文貴于1965年2月2日出生于山東聊城莘縣。郭家共有八個兄弟,郭文貴排行第七。在當地,人們稱他“郭七”。初中未畢業,“郭七”就出門謀生了。
莘縣人對20歲之前的郭文貴知之甚少,除了他曾經坐過牢這件事。發跡前的郭文貴在“混社會”時曾經入獄——但這卻成為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當地有傳言稱,郭在牢里遇見了人生的第一位“貴人”。正是在此人的引薦下,郭文貴才認識了生意上的首位合伙人。
那就是港商夏平。郭文貴毫不避諱自己的發家史與被稱為“富婆”的夏平有關。一直在幫郭文貴打理生意的胞兄郭文存,將夏稱為郭文貴人生里最重要的“四個好大姐”之一,也是第一位。另外三位“好大姐”均在要職部門擔任職務。
1993年,28歲的郭文貴以旗下鄭州偉仁貿易有限公司,與夏平所在的香港愛蓮國際集團合資成立鄭州裕達置業公司(后改名為河南裕達置業)。這是他的第一個公司,860萬元注冊資本金中,他出資840萬元。
1966年,31歲時,他建成鄭州市第一高樓裕達國貿,但拖欠工行開發貸款,直至貸款被調整為不良,被指在兩度掛牌轉讓無人問津后低價回購,“省下”貸款本息超6億元;1998年,他北上在北京黃金地段低價拿到兩宗土地,一塊開發成金泉家園項目,在與保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過招中勝出。另一塊地毗鄰國家體育場鳥巢,令北京首創集團在土地歸屬之爭中抱憾,建成代表作“盤古大觀”,樓頂龐大的違章建筑群,最后僅以罰款3000余萬元了事;此后進軍證券業,成功“勸退”擁有優先認購權的第二大股東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民族證券。
扳倒副市長的盤古大觀
在這傳奇發跡史中,1998年,對于郭文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一次老鄉會上,郭文貴認識了同為山東籍的小品演員朱時茂,兩人共同成立了北京文茂投資公司,即北京摩根投資公司的前身。但兩人合作一年左右,就分道揚鑣了。
不過,郭文貴則通過朱時茂認識了人生里第二位重要的合伙人,林強。知情人士稱,林強下海前擔任著國務院政法系統的局級干部。林強還將同在政法系統擔任局級干部的兄弟林地,也拉來一起與郭文貴合作。知情人士稱,郭文貴起初在北京的4年堪稱“一事無成”,除了結交了這對在北京官場、尤其是政法領域人脈甚廣的林家兄弟。
2002年,機會來了。在林強的協助下,郭文貴提前得知奧運項目包括了朝陽區大屯鄉的地塊。因此,此時,文茂投資已經變更為摩根投資,后者從大屯鄉手中購買了緊鄰奧運村西邊的地塊,擬建摩根中心。
由于地處重要位置,摩根中心被列為北京市奧運項目“問題工程”,最終國土部門發出通知收回該土地開發權。上述知情人士稱,摩根中心項目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不足,甚至未能夠及時繳納土地出讓金。
然而,據已落馬的時任北京副市長劉志華親口回憶稱,在此期間,2006年5月初的一天早上,自稱摩根中心老板郭文貴的人拿著一個億的支票走進他的辦公室,表示自己公司已經籌到錢了,要求繼續開發該項目。然而劉志華拒絕了,隨后郭文貴離開了。只是,劉未曾料到,僅一個月后,自己會突然被中紀委調查,直至落得無期的牢獄之災。正是郭文貴,偷偷錄制了一份和劉有關的性愛視頻,舉報了他。
就這樣,郭文貴最終如愿拿回了摩根中心地塊,項目開發后更名為盤古大觀,這一項目由三棟公寓和一棟七星酒店相連,連起來形如一條巨龍,內設如今每套價值上億元的“空中四合院”。
此后,盤古大觀實際控制人郭文貴,據此搭建了一個名為“盤古會”的龐大政商網絡。
逐步分崩離析的“盤古會”
多位與郭文貴有過交集的人士稱,在與北大方正集團原CEO李友交惡之前,身為盤古主人,郭文貴差不多每周在此設宴,邀請包括馬建在內的多人聚會。
大約在十年前,馬建與郭文貴相識,有消息稱,兩人經由林強引薦而認識。
除此之外,會出席盤古宴會的還有三位被郭文存稱為“郭文貴的好大姐”,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三位任職于政府部門的人士都是郭文貴在官場的重要朋友。與此同時,上文中自稱參與過劉志華事件的馬建下屬高某,也時常參加盤古宴會。
位在2013年與高某相識的企業家透露,在圈子里,大家把郭文貴的核心關系網絡,形象地稱之為“盤古會”。加入后,除了免費提供盤古為住宿辦公條件外,最誘人的是,高自稱能夠調動全國各地的政法系統為企業家提供相應的服務。
知情人士稱,在郭文貴與方正集團合作較為愉快的時期,方正原CEO李友、原執行總裁余麗也常出現在盤古大觀的飯局上。但最終,因為方正證券董事席位的爭奪戰,雙方反目成仇,“互揭老底”。而這樣的戲碼不僅發生在郭文貴與方正之間,甚至也發生在郭文貴與“盤古會”的官員之間。
據對“盤古會”熟悉的人透露,他們并不是一個很緊密的團體。2009年,林強因郭承諾的股權問題未兌現而與其鬧翻后,逐漸淡出了“盤古會”。除此之外,郭文貴與馬建、高某等人也產生了不信任,逐漸與馬建、高某等人有了分道揚鑣的念頭,至2014年夏天,郭對于馬建、高某的一些指令也并不聽從,甚至多次掛斷了高的電話。
風光一時的“盤古會”,逐步分崩離析。
“孤獨”的“叢林勝利者”
盡管只是初中肄業生,但據一位與其相熟十多年的生意人透露,郭口才非常好,總能快速說服對方。
郭文貴自己也不時會“故作神秘”。大多時候,郭文貴與高爾夫球友們打完球都會拍照留念。自從劉志華事件后,郭文貴不再參與這項活動,以“單位”有紀律和要求為由。在言談中,郭文貴不時透露自己在某神秘部門任職的信息,不能隨意與人拍照。有時候,他還會拿出一些小芯片的物什向身邊人演示,宣稱是定位儀或單線聯系儀器等。那些舊識們都覺得郭文貴在故弄玄虛,開始慢慢遠離。
多位與郭文貴相識多年的人分析稱,在殘酷的商業和政商斗爭中,他選擇信奉了“叢林法則”。他敢于用最后一點資金購入私人飛機“裝點門面”;每次都用極少的資金啟動項目,裕達國貿、盤古大觀,莫不如是;他把金泉廣場抵押給保利以保住盤古大觀,又因盤古大觀銷售不暢,把18億方正證券股權抵押給銀行以換取流動資金。抵押、擔保,郭文貴總是繃緊自己的資金鏈,不斷將資金杠桿推高——他相信自己會是“叢林”里的那個“最終的勝利者”。
由此,郭文貴總能迅速地將曾經的“靠山”拋棄:從最初在鄭州發家時期的富商夏平、權貴王有杰,乃至包括北京的林強,甚至包括相互在金錢上“算計”的官員馬建及高某。
最終,多次事件中,郭文貴往往只能通過利益綁架他人來獲得“自救”。接近他的人士稱,他從未相信別人:“他是一個沒有真正朋友的人。”
(《棱鏡》201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