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梅
摘 要:通過對質量監督的思維方式和方式方法的探究,逐步提高發軍貿航空產品研制過程質量監督水平,確保了軍貿航空產品研制質量。希望能夠對相關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軍貿航空產品;黑箱;白箱;灰箱;質量監督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上升,中航工業積極推進國際化開拓,軍貿航空產品的業務大幅攀升,銷售的產品也從過去的二代戰機向三代戰機過渡,從過去的單一有人固定翼飛機向有人固定翼和旋翼機及無人機過渡。隨著中國在國際上政治、軍事、外交和經濟地位的不斷上升,軍貿航空業務面臨巨大發展機遇,但同時也應看到,國際市場競爭激烈,軍貿產品的質量將直接危及中國航空工業品牌的聲譽和未來國際市場的拓展。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博士曾經指出:“約有80%的質量問題可以在設計階段予以消除”,從對多年來的武器裝備研制、生產和使用中暴露出的問題分析看,有許多問題與設計質量有關。因此,怎樣提高軍貿航空產品研制過程質量監督水平,確保研制質量是當前從事軍貿航空產品質量監督人員需要思考的。
1 質量監督的目的
軍貿航空產品研制過程質量監督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實施必要的監督,促進承制單位加強型號研制質量監督管理,強化過程控制,使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偏差及時得到預防,確保研制的武器裝備質量滿足型號總要求及合同(技術協議)的要求。
2 質量監督的思維方式
2.1 黑箱方法
黑箱方法是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的輸入、輸出及其動態過程,來定量或定性地認識質量系統的功能特性行為的方法。黑箱系統大致有兩類:一種是無法打開進行研究,一旦打開不僅無法工作,還可能產生不安全的因素,比如在高溫、高壓或密封系統中進行反應的化工系統,燈泡等一次性使用產品。另一種是雖然能打開,但打開了也無法認識的系統。比如飛機的雷達系統,雖能將雷達的所有元件一一拆開,但難于通過對每個元件的一一鑒別來確定雷達質量的好壞。因為雷達工作的好壞還與其元件的耦合、交聯、匹配、焊點、布線方式等有著密切的關系。
采用黑箱方法的基本步驟是先用相對封閉的原則,確認所研究對象為“黑箱”;再把所研究的“黑箱”從復雜的外部環境(系統、體系、產品)中“分離”出來;然后通過隨機觀察和主動試驗來考察質量黑箱,綜合整理分析質量黑箱的輸入和輸出數據,建立起闡明質量黑箱的物理、數學或功能的模型。在實際生產中,產品裝前試驗、系統測試等都是黑箱方法的一種應用。
2.2 白箱方法
白箱方法是研究質量系統的可觀性和可檢查性而達到對質量系統進行監督的方法。現代科學不斷為測量質量創造條件。新的測量手段和測量工具,如色譜儀、超聲波探傷儀、紅外測溫儀以及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使以前無法觀察的質量黑箱逐步轉化為可觀察的系統。質量管理體系各階段評審的定量指標考核也使質量管理體系相對透明化。在可觀性的基礎上去研究尋找相應的控制方法,從而使質量系統到達可控的目的。飛機發動機初次組裝后經磨合試車,然后分解檢查其磨損情況就是一種白箱方法。
2.3 灰箱方法
事實上我們面臨的質量系統大都是介乎于黑箱、白箱之間的灰箱系統,只不過有些近乎黑箱,有些近乎白箱。灰箱方法綜合吸收了白箱、黑箱兩種方法的優點,把狀態和行為、結構和功能聯系起來,有助于任命深入對質量系統的認識。灰箱理論既為我們實施全過程質量監督和質量管理指明了方向,也為堅持對產品進行檢驗驗收提供了理論依據。另一方面,不放棄對產品進行檢驗驗收的監督手段,通過質量系統的輸入一一輸出特性了解質量系統的功能特性。我們應針對不同的控制系統,采取不同的方法,實施有效的質量監督。
3 質量監督的方式方法
3.1 驗證
通過提供客觀證據規定要求已得到滿足的認定。認定可包括的活動有:變換方法進行計算;將新設計規范與已證實的類似設計規范進行比較;進行試驗和演示;文件發布前的評審。驗證是質量監督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產品實現的不同階段、驗證方式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符合性驗證。對產品性能和可靠性指標,或者對承制單位提交為合格的產品實施驗證,證實產品質量與技術要求的符合性;產品質量狀態與承制單位的合格結論的符合性,從而對產品質量做出正確、真實的判斷,稱為產品的符合性驗證。(2)可行性驗證。在產品研制過程中,有些準備采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或者準備采用的新的設計方案時,需要經過驗證才能確認、判定其是否可行和能否采用,稱為可驗證性試驗。這種試驗是一種預先的是否可行的驗證,主要用于研制階段中判斷設計思想、設計方案、設計結構的可行性、正確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等,是考驗新產品試制的新設計和新工藝、新材料是否可行的一種求證。(3)再現性驗證。當產品失效或出現故障以后,經過機理分析,并通過試驗驗證,使故障再現;或者采取措施證實排故方案有效,稱為再現性驗證。
3.2 控制
借用質量控制術語,質量控制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滿足質量要求。在實施質量監督過程中,通過對某些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采取制約手段的辦法,使產品質量在給定條件下達到預定的目的,這就是質量監督中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1)軟件控制:如對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工作標準、生產程序、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方法的控制。(2)硬件控制:如對材料、不合格品、生產試驗設備、測量儀器、工裝設備、標準樣件的控制等。
控制方式中常用的手段主要有:(1)審批:如對承制單位提出的不合格品審理人員資格、產品規范、工程更改、器材代用、有效大影響的圖樣資料更改等進行審查批準。(2)會簽:如對承制單位編制的質量保證文件、各種實驗和鑒定報告、結論、大綱、規范等實施會簽。(3)確認:如對產品圖樣的更改、承制單位開展的質量改進活動予以確認等。(4)復核:如對落實質量改進措施,對檢驗工作質量等進行復核。(5)校正:如對違反技術要求、工藝紀律和質量管理的行為,對違反制度、規定、加工方法、工作活動、補救措施等提出意見并給以糾正。(6)否決:如對不合格處理意見、某些方案、結論、方式等進行否決。
3.3 檢查分析
檢查與分析是管理工作最常見的工作方式,與驗證方式、控制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檢查分析包括有兩個最基本的概念,即檢查和分析兩種活動,檢查與分析可以聯系在一起,也可以成為單獨活動方式。有以下幾種類型:(1)完整性檢查:例如各類質量法規是否齊全,各項質量保證措施是否周密,質量保證能力是否健全等。(2)溯源性檢查:發現質量問題后進行溯本求源,追查質量問題的原始起因。(3)有效性檢查:檢查為改進質量提出的措施是否有效果,能否達到預期目的。(4)落實性檢查:為改善產品質量狀態和改進質量管理而提出的要求、計劃、制定的法規制度是否得到落實、貫徹和認真執行,反饋的質量問題是否得到及時處理或回復。
4 結束語
質量監督是一種工程行為,不僅需要理解質量監督的基本原理,還應注重方式方法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質量監督中動機和效果的統一,才能生動、有效、科學地開展質量監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