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
在央行雙降背景下,不少網貸平臺收益率也跟著下滑,對一直以“高收益”著稱的P2P網貸行業產生多方面影響。一方面大量銀行儲戶有望轉投P2P領域,使網貸理財用戶數量會迎來新一輪增長,另一方面網貸行業的關注點則會從收益率轉向安全保障。在這一背景下,P2P在優質資產端的競爭也將加劇。
“雙降”壓縮網貸利差空間
10月下旬,中國人民銀行下調了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均下降0.25個百分點,其他各檔次做相應調整。同時,對商業銀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對符合標準的金融機構額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繼今年3月以來,央行第五次降息降準。
這給網貸行業帶來的最直接影響便是收益率下降,據網貸之家聯合盈燦咨詢發布的《中國P2P網貸行業2015年10月月報》顯示,10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12.38%,環比9月下降了25個基點(1基點=0.01%),刷新近期綜合收益率新低。
從整個P2P行業來看,收益率下調既順應監管政策和行業調整的需要,也是行業發展回歸理性必然結果。今年以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多項政策文件陸續頒布,加強了對P2P行業的監督指導,重申了行業踐行普惠金融的責任。同時,隨著經濟形勢下行,以及央行接連降息降準,社會融資成本降低,低成本融資渠道增多,網貸平臺利差空間將必然會被壓縮,下調收益也是理性的解決方案。中融民信董事長付東海表示,“P2P平臺的收益很少直接參照基準利率,降息很難對收益率產生直接影響,但如果市場整體收益率在下降,P2P平臺也會通過降低收益來尋找更穩健的資產來應對風險。”
此前,“高收益”是P2P行業最顯著的特征,在2013年以前,整個P2P行業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不過 24%左右,但自2013年下半年開始,由于惡性競爭的加劇,很多網貸平臺年息動輒達到30%,有的甚至突破了40%。為了最大程度爭奪用戶,網貸平臺通過壓縮已有利潤空間來攬客,以返利、獎勵的形式提升投資者的收益率。但看似高額的放貸收益,其實除去運營成本等等環節的支出,平臺盈利空間其實并不大。
根據某行業機構針對國內300家網貸平臺的調查結果顯示,平臺實現盈虧平衡點需要達到約4800萬的月成交額,57600萬元的年成交額,然而整個行業處于盈虧平衡點的企業也僅有42家,也就意味著90%以上的P2P平臺其實是不賺錢的。因此當社會整體融資成本在下降,對于P2P企業來說,下調收益率也是必然趨勢。
網貸平臺人氣不降反增
市場資金面的寬松帶來的是借款人融資成本與壞賬率的下降,資產質量隨之提高,投資風險也會變小。因此在業內人士看來,網貸平臺收益率下滑,會帶來很多積極影響。中國網時事評論員余豐慧認為,網貸平臺收益率利率雙降是一個好現象,將促使整個社會融資成本的降低,減輕企業負擔。
同時,網貸平臺收益率下降也是網貸平臺風險開始釋放和理性回歸的象征。從2015年以來各月問題平臺數量走勢來看,9月問題平臺數量下降到55家,問題平臺發生率下降到今年來的低位,為2.22%,成為網貸行業健康發展的好征兆。業內普遍認為,從今年P2P行業的收益率下滑趨勢來看,未來8%至10%左右的年化投資收益率將是比較合理的范圍。
盡管目前P2P的綜合收益率已跌到歷史最低點,但與其他投資理財方式相比,12.38%綜合回報遠超多數理財產品,仍具較強競爭力。最新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已跌破5%、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各種“寶寶類”理財產品則長期徘徊在3%上下,這讓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尋找新的理財渠道,P2P理財平臺或許會繼續成為他們的最佳理財選擇。
此次“雙降”之后,按照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1.5%來測算,如果將10萬元存在銀行一年,可獲得的本息收入為101500元。如果投資銀行的定期理財產品,按照目前各銀行一年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來看,一年期后的本息收入約在105100元到106800元之間。但若將這筆錢投入P2P平臺,以宜人貸宜定盈12月期理財產品為例,預期年化收益率為9.3%,5000元起投,投資10萬元的預期年化收益便能達到9300元。
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P2P行業10月投資人數達到了247.34萬人,環比上月增長了2.88%;借款人數達到了58.09萬人,環比上月增長了2.07%。繼9月歷史首次單月突破千億成交量大關后,行業整體成交量達到了1196.49億元,環比9月上升了3.87%。由此可見,降息之后,網貸平臺的人氣不降反升,未來或許會迎來更大規模的投資熱潮。
“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投資者理性認知。”網貸行業專家秦峰表示,隨著投資者對網貸行業的了解,他們在選擇平臺時,收益率已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開始更多地關心平臺的安全性、穩定性,并普遍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過高的風險”。況且P2P收益再降也不會低過銀行利息。另一方面,平臺的品牌優勢開始凸顯。從近兩個月數據來看,部分平臺在運營趨于穩定并形成一定規模優勢的情況下,開始意識到運營成本和風險控制,從主打“高收益”轉向了在保障資金安全的基礎上實現“合理收益”,更吻合投資者對網貸行業的心理預期。
但他也表示,盡管P2P理財仍處于風頭正勁,被熱捧的階段,但短時間內并不會成為理財市場的絕對主導產品,畢竟雖然網貸平臺的安全性不斷提升,但一些對資金安全較為敏感的用戶會繼續選擇把前留在銀行。而與余額寶等能夠隨存隨取的寶寶類理財產品相比,P2P則顯得靈活性不足。
競爭加劇加快上市步伐
由于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因此央行接連“雙降”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進一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這意味著銀行會加大放款力度,吸引更多的優質資產,會使網貸行業的競爭格局從早期的流量競爭步入對優質資產的競爭。接下來更多的優質資產會集中在銀行,加大了網貸行業與銀行以及各平臺間的競爭。隨著監管政策的落地,行業競爭加劇,未來將會有大量的平臺被淘汰。一些信譽良好,規模較大的網貸平臺紛紛宣布開始從海外吸引優質資產,并加緊上市步伐。
11月18日,宜人貸在美國正式遞交首次公開招股(IPO)文件,擬向公眾公開募集最高1億美元。一旦申請獲通過,最快將于12月登陸美國紐交所,宜人貸將成為中國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網貸平臺。 有消息稱,自2014年第四季度以來,宜人貸就開始積極備戰上市,投行、律所、審計正式進場。但與此次正式遞交招股文件不同時的,當時宜人貸選擇的上市目的地是聚集了大量互聯網、科技類公司的納斯達克。對此,有內部人士表示,由于全球第一家P2P網貸平臺LendingClub已經在紐交所上市,考慮到宜人貸模式與LendingClub較為相似,在紐交所上市比較容易被接受。
相對于宜人貸,平安集團旗下的陸金所一直被視為網貸行業上市“第一股”。自今年3月以來,陸金所先后完成了剝離P2P業務、轉型平臺模式、拿下基金牌照、調整組織架構、更改域名等系列動作。而在宣布剝離P2P業務之前,陸金所便已超過LendingClub,成為全球最大的線上財富管理平臺。在調整自身業務架構和發展戰略之后,陸金所加快了上市的時間表,從此前的“最快2017年”調整為“爭取2016年”,而陸金所控股將成為最終的上市主體。拍拍貸CEO張俊今年也曾表示,拍拍貸計劃于2016年推進海外上市。在完成C輪融資后,上市計劃又更進一步。
目前很多網貸企業首選上市地都是海外,秦峰表示,國家目前還沒有制定P2P監管方面的法律法規,券商、律師無法確定以何種標準判定其經營的合規性,使P2P企業要想在中小板、創業板直接上市有很大困難,因此企業多選擇在海外上市,或者在國內借殼上市。而除了政策、資本環境等外部因素,P2P自身的規范與盈利也是上市的阻礙,根據長江證券最新報告分析,就現階段來看,P2P行業要實現盈利很難。除了出現壞賬,在推廣階段的大量補貼也降低了收入。至于P2P未來的發展之路,業內人士分析,在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額突破萬億大關之后,行業發展格局將進入重塑階段,強強聯合也許會成為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