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艷
在面對困難時,有些人選擇了退縮;而我則是和另一些人一樣,選擇的是堅持。
夏日的一個午后,大地被太陽曬得快冒煙了,四處的花花草草也低下了頭,我頂著滿頭的汗珠獨自一人騎著自行車朝補習班奔去。
剛到橋就上坡了。我用力地踩著腳踏板,腳下卻傳來“喀噔”一聲,而且車把也開始搖擺起來。剎車一看,原來是鏈條壞了。看看手表,快3點半了,“還有半小時就要上課了。怎么辦?我不會弄鏈條啊!”我焦急地看了看四周,前方小街道倒是有兩家修理鋪,可惜都是修汽車的。“在家里,沒學過修車的爸爸和哥哥都會弄鏈條,修汽車的就更會修了吧……”想到這里,我快步走向第一家店。
“叔叔,您可不可以幫我弄一下自行車鏈條?”我滿懷希望地問道。叔叔正在修汽車,頭抬也沒抬地回答道:“我是修汽車的,你去找修自行車的吧!”聽了這番話,我大失所望:怎么可以這樣呢?看到生意小沒錢賺就不理人了?再說,就當幫個忙也可以嘛?
我一邊忿忿地想,一邊失望地扶著自行車向下一家走去。但心中卻有些忐忑:到底要不要進去問呢?萬一人家又說不會修怎么辦?萬一這一路都沒有修自行車的人呢?那可怎么辦呀?還是問一問吧,興許這家能行呢……可走進去一問,結果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頭上的太陽越來越熱,可我卻感覺自己已不是在夏天,而是來到了冬天。“是打道回府?還是繼續去找修自行車的?或者是推著自行車去上課呢?”正當我糾結的時候,發現前面居然還有一家修汽車的。一個哥哥正弓著腰,低著頭在修汽車,短袖T恤和長褲子上都是機油。這是最后的希望了,要不要去呢?萬一還是同樣的答復怎么辦?可不問就沒有希望,問了興許還有點可能……
我停下自行車,戰戰兢兢地走上前,弱弱地問了一句:“哥哥,我的自行車鏈條掉了,你可不可以幫我弄回去?”他抬起頭,滿臉幾乎都是機油。“沒問題!”哥哥還沒看我的自行車,就爽快的答應了。說完,他停下手中活,走到一個放工具的地方,拿起一些工具就過來了。只是三下兩下,就幫我把鏈條弄好了。
自行車修好了,我不禁松了口氣。打開錢袋,發現是空空的,我這才想起是昨天買吃的用完了,于是有點吞吞吐吐地對他說:“謝謝哥哥,我……我……今天沒有帶錢,明天……明天給你好不好?”那位哥哥卻笑著說:“舉手之勞而已,用什么錢,沒事了,快走吧!”說完轉身繼續修車去了。我看了看手表,已經快遲到了, 我匆匆地說了一句“再見”,就急急地騎上自行車走了。
路上,我一邊騎車一邊想:與其說是哥哥幫了我的忙,還不如說是我自己幫了自己。如果不堅持問下去,我現在肯定還是在烈日下推著自行車找修自行車的呢……
(指導教師:鐘華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