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武 周宇 孟祥華
創業既是當代大學生實現夢想、展現價值的途徑,同時也是青年人勇于擔當責任、造福社會的重要體現。創業教育已作為一門公共課程被納入了大學教學,本門課程順應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用以解決一些共性問題。目前世界經濟正處在由管理型經濟模式向創業型經濟模式發展,這對高校教育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課題。創新必將成為中華民族是否擁有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因此加強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融合,是當下最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不斷提升學生創業創新意識已刻不容緩,這不僅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上關于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方面需要改革與完善,同時也要加強大學生創業所需的創新能力與強大的專業學習能力培養。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是聯合與相互支撐,專業教育很大程度起到引導學生選擇創業的業務與發展方向的作用,創業教育同時又促進專業教育發展與完善。
一 創新創業和高校人才培養
在習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包含基礎設施建設或者體制機制創新,有利于改善區域內和有關國家的營商環境。在這其中創新已成為推進其發展的關鍵要素,并且也是最為根本的內生要素。不能單純地將“創新”等同于“發明”“創造”“革新”等社會經濟行為。創新動力主要來源于大批擁有企業家精神的創業者,他們已成為創新過程的主體。創業則是一種突破現有資源的束縛,尋求機遇并且加以實現的過程。大學生既是無資金、無經驗、無技能的最清貧的創業者,同時大學生也是有青春、有專業、有團隊的最富有的創業者,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身特點,在校園學習期間加以引導和培養。我國正大力實施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培養創新型人才,培育創新型企業,大力推進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這不僅促進我國自身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而且將為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更多更好的機遇。為此需要建立一個創業教育的系統體系,不僅在大學生當中培養創新創業思維,同時要在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創業文化,樹立起正確的創業觀。
創業其實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是有高風險,容易失敗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創業不僅在于創造財富,更在于其能夠創新。創新的范疇包含了推動經濟發展的所有組織的、技術的、系統的、方法的變革和最終價值實現的過程,而創業是為了推進創新的實現,由一批擁有企業家精神的創業者進行的動態過程。創業和創新相比更加強調愿景形成和價值實現的有機結合,創業要求人們必須擁有把創新精神、創新意識與創造力轉變為成功的社會實踐過程。因此這不僅要包含個人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人們具備發現變革趨勢并且把握機會的能力、組建高效的創業團隊并且整合各方面資源的能力、制定可持續的創業計劃的能力和抵御風險、解決問題的能力。總的說來,創新是更為宏觀的、更注重系統分析,而創業則是更加注重個體性、實踐性、多樣性的過程。
目前高校教育目的不單單僅是教給學生相關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已經開始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大學生能夠深刻理解當今的世界,同時怎樣運用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去改變世界,來實現自我價值并為社會的經濟發展奉獻力量。從培養創新人才與創新能力方面看,高校創業教育是目前實現這一目的的行之有效方法。高校的創業教育本質就是以更具個體性、實踐性、多樣性的方法實現創新人才培養。高校創業教育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二 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關系分析
1 專業教育是創業教育的基礎和前提
創業教育并不是創建企業的速成教育,而是不斷激發人們內在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這才是創業教育的核心價值所在。創新精神、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是隱性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無法直接傳授,只有在講授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過程中,用其所包含的文化精神來加以熏陶的模式,潛移默化傳授給學生,而這些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都是內含于專業教育當之中的。專業教育不僅能讓學生領會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技能與知識,而且可以傳承其專業精神文化。自此可以看出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只能依靠相關的專業教育。不然創業教育就是空中樓閣、無本之木,無法實施。創業教育只有服從專業教育的相關規律,把創業技能與創業意識融入到各專業教育的課程當中,逐步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并且開展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構建適合其專業發展方向的創業所必需的相關能力結構體系,使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相輔相成互相支撐。
2 應用創業教育來引導和促進專業教育的發展
高校專業教育的價值主要在于培養本專業、本行業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目前由于高等教育的專業化人才培養模式,只關注其自身專業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技術,這必將造成各學科之間、每個學科其內部專業之間的關聯被人為阻隔。使得培養出的人才是只具有單一知識結構的人才,該模式必將嚴重制約高校對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從人才培養的過程來說,“教育必須首先是人類的,然后才是專業的”。創業教育作為素質教育在處理理論與實踐、基礎和專業、課內與課外等關系各方面,可以規避教學內容偏窄、偏專、偏深的教學傾向,實現教學內容的專業性與綜合性的相融與統一,通過創業教育可以使專業教育逐步回歸到育人與訓技的統一上來。創業教育十分注重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幫助大學生建立有機且關聯的知識。通過這些相關聯的知識,使大學生們學會思考、比較、推理與辨析,提高其選擇、洞察、整合與創新能力。專業教育只有順應發展的要求與大學生日益增多的創業需求,這就是創業教育對專業教育的調控與引導。總之,創業教育可以不斷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與創造能力,并且能使高校的專業教育與學生創業精神、創業能力培育相互統一在一起。
三 推動兩種教育發展的建議
結合各高校的自身特點,建立適合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專業教育教學體系,并搭建多層次全方位的高校創業教育機制,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提升創業教育的教育質量,為此提出促進教育改革的幾點意見:
一是,高等教育教學要由剛性到柔性的改革,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實現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教育。原有剛性教育在教學管理方面主要采用壓制手段來強化學生的創業意識,但這樣一來造成學生創業思維拓展性不強,多為被動跟隨創業。柔性教育可以不斷激發學生的個人潛力與創新能力,進而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因此,當前高校創業教育要由剛性教育向柔性教育轉變,這對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的全面協調發展有很大幫助。
二是,高校人才培養要由統一到個性化轉變,不斷激發每個學生的創業潛力,點燃其創業的熱情。目前由于大學生人數多針對每個人的特點進行教學很難實現,經常出現千人一面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每個人自己的個性行為與個性思維的形成,不利于其日后的自身發展,為此高校教育應向啟發性教學方向轉變,提升學生個性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而帶動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是,開展管理、人文類方向的教學活動。高校要開設人文、經濟管理類選修課,并經常進行專業讀書、經管知識普及等相關活動,逐步開拓大學生的視野,增加創業的靈感產生機會,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對未來發展有幫助的知識。創業要求大學生擁有極高的綜合能力,單方面的專業教育是不夠的,創業者的人格魅力、廣闊的胸懷和抱,也是必須的需要不斷的學習和鍛煉。
四是,條件充裕的高校可以實施項目型創業教學模式。創業是以項目為基礎的,一個好的項目是創業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因此高校創業教育要讓更多的大學生接觸科研項目的研究和生產轉化,實現理論和生產實踐的結合,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業意識,能更好推進創業活動的廣泛開展。
總之,面對當今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全新形勢,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面臨著諸多挑戰和難題,要求我們不斷繼續探索。要想推動高校創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增強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之間的融合,實現兩者之間的聯合與相互支撐,重視創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課程的銜接,提高專業教師在創業教育的內源作用,同時建立一套推進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融合的機制。
參考文獻
[1]黃兆信,王志強.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2]董顯輝,程卿. 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思考[J].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14(3):62-66.
[3]張景勝,儲旭東.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3-4.
[4]周曉鶯,全秋燕,羅永紅.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創業教育的教學改革探討[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19):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