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
2014年12月13日,在第七屆“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競賽總決賽上,來自湖南師大附中的譚澤睿一路過關斬將,一舉奪得這項全球數學比賽的金獎,并因此獲得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國際知名學府的優先申請權。他之所以能在全球數學比賽中奪魁,這源于母親的“放養教育”。
一切遵循孩子興趣
1998年,譚澤睿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的一個干部家庭,父母都是當地路橋系統的工程師,因工作需要,他們常年在野外勘測,還要對各個路段進行養護。母親陳紅無奈之下將兒子譚澤睿送到自己的姐姐家寄宿。
譚澤睿一天天長大,上幼兒園后,陳紅和很多家長一樣,也給兒子報了多個興趣班。從那以后,小澤睿每天放學后,要先上一個小時的繪畫班,再去手工班,周六周日也不閑著,還有珠心算班與游泳班。
被“圈”起來的小澤睿沒有了玩耍的時間,每天趕場似的出了這個培訓班再進那個培訓班,節奏一下子緊張起來,他受不了了。姐姐不止一次地向陳紅告狀,說小外甥一聽說要去上興趣班,不是肚子痛就是頭痛。開始,陳紅還不相信。有一個周末,她剛好有時間,就從外地趕回家,然后親自送兒子去上興趣班。
哪料到,譚澤睿一聽說要去上興趣班,連站都站不起來了!陳紅嚇了一跳,連忙把孩子送到醫院,一番檢查后,并沒有發現什么問題。因為看病,譚澤睿一整天沒去上興趣班,回到家后癥狀自然消失了。百思不得其解的陳紅上網查資料找答案,并在網上咨詢了專家。專家告訴她:“孩子不喜歡上興趣班,你卻強迫他上,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傷害。想想看,如果讓你整天干一件你特別討厭的事情,你能愿意嗎?心里能高興嗎?”專家的話讓陳紅愧疚不已。
于是,陳紅找兒子認真談了一次。“兒子,你老實告訴媽媽,是不是不想上興趣班了?”譚澤睿囁嚅半天,才說:“繪畫、手工還有游泳,我都不喜歡,我只對珠心算感興趣。”聽兒子這么說,陳紅的心里有了底,只要兒子不是什么都不喜歡就行。她說:“既然這樣,那么媽媽以后不強迫你了。除珠心算外,其他的興趣班你都可以不去。”小澤睿聽完,當即高興得蹦起來,然后叫嚷著跑出去撒歡了。
看兒子這么高興,陳紅一方面感到自責,另一方面更加堅定了內心的想法,她決心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逼迫兒子成為全才,而是放權給兒子,讓他自己挑選感興趣的事情去做。丈夫對她的做法不理解,尤其是各種興趣班的費用都已經交了,孩子不去學,人家也不可能退費。對此,陳紅解釋說:“經濟上受點損失沒什么,如果兒子因為咱們逼迫他上各種興趣班,小小年紀就活得非常沉重,進而喪失了童年的快樂和學習的興趣,就麻煩了。”
從那以后,陳紅開始對兒子進行“放養教育”。不過她清楚,“放養”不是不管,更不是放任。“放養教育”的關鍵,是在玩耍中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有的放矢地引導、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既然兒子喜歡珠心算,陳紅叮囑姐姐、姐夫,讓他們在這方面多幫助、輔導孩子。陳紅的姐夫是中學數學教師,在他的幫助下,譚澤睿的珠心算水平提高很快。
一次,譚澤睿參加了一個小型珠心算比賽。賽場上,他因為緊張只取得了第四名。這個結果,讓譚澤睿感到沮喪。放假回家的陳紅發現兒子情緒低落,弄清楚原因后,安慰孩子說:“人的一生要遭遇很多次失敗,失敗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敗打趴下了。”此后,陳紅有意讓譚澤睿多參加競賽,并鼓勵兒子放開手腳,大膽嘗試,成功了固然好,失敗了也沒損失什么,反而鍛煉了心理素質,提高了抗挫折能力。
開心學習最重要
2008年年初,陳紅夫婦回到常德工作。與兒子朝夕相處,陳紅的喜悅之情無以言表。就在那時,她發現了兒子獨特的數學天賦。
一次,譚澤睿在陳紅的工具書里發現了一張卡片,卡片上印著一道數學趣味題。譚澤睿三下五除二便算出了答案。兒子做出題后,陳紅當時并未在意。幾天后,她整理工具書時發現,這道題竟然是幾年前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六年級決賽題,不禁吃了一驚。譚澤睿當時才上小學三年級。為驗證兒子不是蒙的,陳紅又找來一道六年級的奧數題,沒想到同樣沒有難倒譚澤睿。發現兒子有數學天賦后,陳紅很高興,馬上找來一些數學趣味題,每天讓孩子做上幾道。譚澤睿屢戰屢勝,他很快不再滿足于這些小打小鬧了。
這年暑假,譚澤睿對陳紅說:“媽媽,你能不能幫我借一本計算機編程的書?”陳紅領著兒子來到市圖書館,借了兩本厚厚的有關編程知識的專業書。這一次,陳紅更驚訝了。兒子不僅看得懂,還一發而不可收,兩本編程書看完,他根據需要,開始自購各種編程教材。
2010年,譚澤睿已經自學完復變函數等專業課程,這是大學本科生的必修課,他甚至還購買了一套全英文版的數學書籍,以期在原版教材中汲取更多的營養。
2012年,譚澤睿憑借超強的數學能力,進入學校的數學競賽小組,專攻數學奧林匹克比賽。陳紅對兒子充滿信心,她認為譚澤睿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獲得國內名牌大學的青睞。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那年寒假,奧賽小組布置了大量習題,且題型相似,這讓譚澤睿感到枯燥無比。假期快結束時,他再也忍不住,直截了當地對陳紅說:“媽媽,我不喜歡這種每天做題的日子,沒有一點樂趣,我喜歡安安靜靜地研究數學,我要退出奧數班!”
這一想法嚴重挑戰了陳紅的底線。陳紅生氣地說:“不行,你必須待在奧數班里。這一次,不能再由著你!”譚澤睿不服氣地與陳紅爭執起來,母子倆第一次不歡而散。
不過當天晚上,譚澤睿就主動找到陳紅,避重就輕地承認了錯誤:“媽媽,你看我不玩手機,也沒有微信,QQ號也只是用來聯系幾個數學愛好者。我不是討厭數學,而是不想上這個奧數班而已。”
兒子的話提醒了陳紅。她想:這么多年,自己一直對兒子實行的是“放養教育”,所以,兒子的興趣才能得到充分發展,數學才學得這樣好,現在自己為什么要橫加干涉呢?要是自己粗暴干涉的話,情況會不會像兒子小時候那樣適得其反呢?想到這里,陳紅說:“好吧,既然你不喜歡去,就不去好了。媽媽想通了,不管你將來有沒有成就,對學習保持興趣和激情才是最重要的。”面對媽媽的理解,譚澤睿伸手與母親擊掌,母子倆再次達成一致意見。
摘得數學金獎
2013年,陳紅將譚澤睿轉至湖南師大附中國際課程中心,這是個沒有高考與奧賽壓力的地方,兒子可以潛心研究自己喜歡的數論。
2014年4月,譚澤睿無意間進入“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的官方網站。他發現,“丘成桐中學科學獎”鼓勵創新,采用的比賽形式是開放式比賽,學生可以自行選題參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報名參加了比賽。
5月,“丘成桐中學科學獎”開始在全國海選,該獎項由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數學教授丘成桐先生命名,是針對科學學科,以英語為參賽語言的一種全球性學術比賽。“丘成桐中學科學獎”要求參賽學生全程使用英語,對當前科學領域的前沿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并完成相應的研究報告。
海選后,譚澤睿順利進入這次數學大賽的最后沖刺階段。按照賽事組委會要求,參賽選手每人需要準備一篇全新論文。經過近一個月的準備,他完成了題為《在平移素數數列中的無平方因子數》的論文。論文中,他全面闡述了通過對整數的觀察發現問題并論證與探索的過程。這一論文在賽區脫穎而出,獲得了參加全球決賽的資格。
2014年12月3日,譚澤睿帶著論文來到清華大學,進入比賽的最后答辯階段。
12月13日,進入決賽的各支團隊與評委們,進行了兩天封閉式面對面地交流與答辯。最終,譚澤睿一路過關斬將,獲得了“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全球唯一的金獎。
譚澤睿載譽歸來,接受采訪時,他表示15萬元的獎金將用于購買數論方面的書籍與實驗器具,同時他表達了對媽媽的感謝:“我之所以能在這次比賽中奪魁,不是因為我是天才,而是因為我有一個好媽媽,是她成全了我,讓我始終自由地發展我的興趣和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