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生
我有一位湖南的鼻炎患者,他今年70多歲了,患鼻炎都幾十年了,反復發作,吃了不少藥也沒根治。后來他開始收集食療偏方,希望通過飲食慢慢調理身體。結果,自從他用了一些偏方后,鼻炎復發的頻率降低了很多。因此,我為大家推薦兩種食療粥,并對其機理進行分析。
偏方一: 參芪粥 黨參、黃芪各15克,生姜10克,白芷6克,大米100克。將黨參、黃芪、生姜、白芷浸泡30分鐘,然后水煎取汁,加入大米煮成粥。該粥主要適用于肺氣虛弱證的患者,主要表現為鼻塞、噴嚏、多黏膿性涕、嗅覺減退,稍遇風寒刺激癥狀就加重。
分析 中醫認為“肺主一身之氣,主宣發肅降,主通調水道”,肺在外合皮毛。肺氣充沛與否,功能正常與否都和人整個呼吸通道的健康息息相關。如果肺氣虧虛,則皮毛腠理疏松,易招致外邪入侵,反復感冒。重要的是感受外邪之后,要采取散外邪的辦法來治療,不能見熱清熱,導致“閉門留寇”,形成鼻炎、慢支、哮喘等慢性病癥。補肺包括飲食、鍛煉、西醫緩解癥狀、中藥調理等多個環節。
參芪粥適用于病程長、病情遷延的病人。肺氣虛弱證的鼻炎病人,病程長,這類人通常體弱,身體抵抗力差,黨參重在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虛弱,有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等表現的病人。黃芪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的病人。白芷可發散風寒,且有止痛、通鼻竅等作用。
偏方二:扁豆芡實山藥粥 扁豆、山藥、芡實各30克,大米60克,同煮后食用。主要適用于鼻炎脾胃虛弱證的患者,表現為鼻塞、多膿性涕、嗅覺減退、乏力、食少、腹脹、面色蒼白、便溏等。
分析 扁豆芡實山藥粥以祛濕為主,適用于濕重的鼻炎病人,這類病人除了有鼻塞、多膿性涕、嗅覺減退癥狀外,還有明顯的體內濕重表現,如食少、乏力、面色蒼白、便溏等。此粥可以補氣血、祛濕利水、健脾胃。其中,山藥滋精固腎從容有力,芡實不但止精,亦能生精,因此,山藥芡實搭配是補益腎精的最佳選擇。中醫認為扁豆能利濕和中,香薷化濕利小便,常用于濕濁阻滯、脾胃不和、嘔吐腹瀉的濕重患者。
當然,這兩味食療方里都沒有提到最重要的治療鼻炎的三味藥:辛夷、細辛、蒼耳子。尤其是辛夷專通鼻竅,非常具有針對性,善治鼻淵、鼻鼽、鼻窒、鼻瘡及痘后鼻瘡。它能收縮鼻黏膜血管,為治鼻淵頭痛、鼻塞不通、不聞香臭、常流濁涕癥的要藥,多與細辛、蒼耳子搭配,主治慢性鼻炎。因此,建議這兩個食療方里,都適當地加這三味藥,以增強療效。
天氣變化或空調房間內外的溫差變化,都可能導致鼻炎反復發作。因此除食療外,鼻炎病人還應該多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作者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西醫結合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