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國文化歷史,天高地遠、汪洋浩瀚,構筑了不計其數的精美建筑,形成中華民族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氣度。每一個經典建筑背后,無不薈萃一個時代的人文思想,其底色,正是對于人與建筑,人與自然的宏大思考。
在城市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有必要用最虔誠的態度去重新審視土地,審視潛藏于土地之下的文脈,以及構筑于土地之上的建筑。
地脈文化,是可以觸摸的。也許是一個群落、一組建筑,也許是組合的街區甚至一座城市形態的聚合,成為形體和色彩的和諧之美。土地和建筑背后所承載的,是延綿不絕的歷史、哲學、文學、科學和藝術。
中國地域太遼闊,建筑太復雜,歷史太悠久,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建筑文脈。無論是北京的皇宮和四合院、上海的石庫門,還是徽州的民居、客家的承啟樓以及陜北的窯洞,我們都能深刻體味歲月風霜背后的文化底蘊。
這些富于詩畫的韻律和意境,藏風聚氣地把崇山、異石、叢林、洞橋、道路與建筑和諧融合,而這些高度融合的極致,已經成為所在地域的風景。如拙政園,其形制為一代才子文徵明傾盡自己畢生所學營造成而成,“廣袤二百余畝,茂樹曲池,勝甲吳下”,成為江南名勝。
在北京這個充滿皇家氣魄與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更是有無數經典的建筑,不但有頤和園和圓明園等皇家園林,成為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象征,更有無數經典建筑與風景相依相傍,構筑出城市的無邊風月。
燕京八景,享譽天下。那是在清乾隆十六年,乾隆所御定: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當時均刻石立碑并有小序、詩文。自從燕京八景出現之后,民間后世廣為借鑒,推動了園林建設的發展。
這些經典風景或建筑的命名與締造,都足以說明,但凡建筑者能合理捕捉地脈,不但能成為一地的建筑經典,也有可能成為一個區域甚至一個城市的風景象征。
北京的西山,就在群山逶迤之間,聚斂著地氣,抒寫著京城地脈的神韻,流淌著東方古國的的文明。在西山這塊土地上,自然也出現了經典的高端物業樣本,至今仍然是住宅領域仰止的經典之作。
本期《高端物業樣本》所收錄的八個項目,正是當下尊重地脈,以極致匠心打造的人居生活樣本。
相信這些建筑必然能成為這個城市與時代的新風景,故而本次以“新燕京八景”為主線,樹一代標桿之作,為京城甚至全國高端物業樣本。也希望后來者,也能如此從本土的天地意識和生命情懷出發,來構筑更多經典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