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鋒
宋衛平變了。以前只關注做大平層和別墅的宋衛平,開始更關心主流階層的居住需求,綠城也由此走向一條調整產品線的道路,并非不走高端路線,而是不僅僅關注頂尖需求。
他偶爾還會去曾經建設過的社區走走看看,還會遇上熟人跟他打招呼,在他經歷的任何一次風波中,客戶幾乎都支持他,這讓他覺得溫暖。也讓他希望綠城從造建筑到造生活,“由美麗建筑的開發商,變成美好生活的推動者、引領者、組織者”。
宋衛平其實沒變,他只是回歸初心,正如他之前提及,在房地產的路上不知怎么做著做著就只關心起如何建好大房子,而忘了更本質的東西。如今,他將本質的內核重新找回。
遺忘年輕人將會被抱怨
綠城有輝煌的過去,也有充實的現在,在經歷風風雨雨之后,綠城背靠中交,還有望迎來更有作為的未來,不過,骨子里狂傲的宋衛平并不是一個輕易表露內心聲音的人,在他看來,過去和今天綠城的成就都“微不足道”。
最初,綠城的銷售策略是以高品質打動高凈值人群,而宋衛平更是一個將房子視為藝術品的完美主義者。此前綠城都是大戶型、高總價的代名詞,在杭州、北京、上海,甚至在一些三四線城市,綠城也都會做大戶型產品。
為了完成高品質的目標,綠城在土地成本和建安成本的投入上從不吝嗇,這也導致綠城多次遭遇巔峰和谷底。
如今,宋衛平坦言,大房子現在賣得很差,各個城市都是,只有北京和上海可能好一點,“但北京和上海也是90平米和130平米的房子最好賣。”
這并不是今年才有的變化,宋衛平身邊的人發現,他變了,他不再滿口法式古典或者大平層設計,而是更青睞簡約的事物,強調綠城要調整,要關注主流階層。
市場的變化無可阻擋,以前綠城的主要客群是企業家、高凈值人群,如今客群正在發生變化,實力中產階層的購買力,比綠城原先的豪宅客戶更有保證。
坦言已經“受到懲罰”的宋衛平認為,一定要善待這些年輕的群體,“因為未來一定是他們的,現在不能服務好他們,將來一定會被他們抱怨”。
今年,綠城在杭州推出了“FOREVER YOUNG”系列,共5個新項目,主抓35—45歲人群。其中,不同項目匹配不同的客群。楊柳郡項目主攻年輕白領,被宋衛平寄望于打造“城市白領住宅中的世界級水平”。
這也是宋衛平要綠城YOUNG起來的原因。他認為,如今城市里的白領階層、知識分子將是城市的未來和希望,也是房地產行業即將或正在面對的群體。
為此,綠城的變革力度可謂前所未有,綠城正在推動形成橄欖型的產品格局,高端產品線、高性價比和安置保障房的比例模型為2:6:2。
但在宋衛平眼中,這些改變不意味著綠城的品質會有下降,而是從單純為富人建好房子,回歸到為主流人群建好房子。
升級“家人思維”
在久經風雨之后,宋衛平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清醒。如今,他的觀點是,建筑、室內、景觀規劃設計等都很容易做到,但要營造好社區生活和社區文化,難度要大得多。
宋衛平認為,房地產已經過了做“殼子”的時代,以前就是把房子造好,于是摳產品、摳細節,老是想著如何把房子造得更奢華、更尊貴、更高端,后來才弄明白,不管你怎樣折騰,這還只是一個殼,“更重要的是,我們往殼里面要裝什么東西”。
在此背景下,綠城提出了向“生活服務商”轉型的定位。綠城于2007年推出了第二代服務產品——“園區生活服務體系”,其整合了健康醫療、文化教育、居家生活等三方面的園區服務。
此前,綠城推出“海豚計劃”,旨在讓綠城業主的下一代學會生存必需的游泳技能;四點半學校,讓忙于工作的業主不再擔心孩子下課后的生活;綠城物業還提出,要關懷社區的空巢老人,讓遠在海外的子女能夠更加放心。
2015年,綠城進一步打造第三代服務產品——智慧園區服務體系,結合互聯網手段,為業主度身定制了集合基礎物業服務、園區生活服務、周邊商圈服務和鄰里社交服務的一站式園區生活服務平臺。
在如今綠城的園區服務體系領域,各大項目不僅配套酒店、醫院,甚至還有公開教室和社區禪堂、教堂,服務項目涵蓋了業主所需的醫、食、住、行各個層面。藍城的農業系統,也能提供業主所需要的各種有機食品。
以至于宋衛平常開玩笑說,“我們早就超越了用戶思維,升級為家人思維了”。
也因為如此,綠城在新推的項目中,都非常注重生活服務的提供,如在桃李春風項目中,綠城把孜孜探索的頤樂學院全盤裝入;在楊柳郡中,將年輕人喜歡的智能化設施、社交性空間植入。
宋衛平寄望甚深的養老地產,是其實現對房地產美好愿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近,綠城就發布了一項“長者服務”體系,這些針對長者提供的服務相當細致入微,例如藥箱整理、管道檢查、代辦郵寄、衣物送洗、家電保養……
房地產行業對于宋衛平來說,向來不是冰冷的蓋房子和賣房子,他曾很溫情地形容自己的愿景,“房產本身是一個有生命價值的行業。以我對這個行業的理解,生命價值就應該轉換成園區里老人健康快樂的場所,小孩們茁壯成長的園地,花兒綻放、鄰里和睦……”
在社區生活越來越被重視,幾乎每個大房企都爭相轉向“服務商”的今天,宋衛平甚至反思,綠城在這件事情上做遲了,“如果早15年意識到這樣做,現在的綠城無疑會好很多”,但他也坦言,綠城的服務體系“仍在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