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就是人們常說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主要癥狀為長時間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難,可進一步發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見慢性疾病。肺臟在呼吸過程中,氣體通過氣道進出,如果吸煙、感染、空氣污染等因素損傷氣道,氣道就會出現慢性炎癥,時間一長會造成氣道管腔狹窄,使呼吸時氣流受阻,導致肺功能障礙。這個結果是不可逆的,并呈進行性發展,導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漸下降。
藏在身休里的“慢刀子”
慢性咳嗽常為慢阻肺患者最早出現的癥狀,隨
咳或排痰。當氣道嚴重阻塞,通常僅有呼吸困難而病程發展可終身不愈,常晨間咳嗽明顯,夜間有陣 不表現出咳嗽。咳痰一般為白色黏液或漿液性泡沫痰,偶可帶血絲,清晨排痰較多。急性發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膿性痰。
患者早期在勞累時出現氣短或呼吸困難,后逐漸加重,以致在日常生活甚至休息時也感到氣短。部分患者特別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時,會出現的喘息、胸悶、疲乏、消瘦、焦慮等。但由于個體差異常,有些患者疾狀并不典型。
慢阻肺就像一把藏在身體里的“慢刀子”,具有高致病、高致殘、高致死等特點,不僅累及肺臟,也可引起全身的不良效應,顯著增加其他疾病患病風險。慢阻肺常見的合并癥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礙、代謝綜合征、骨質疏松、抑郁和肺癌。一旦患病,患者及其家庭都面臨身體健康、精神狀態和醫療開銷的多重打擊。
危險因素有“內”有“外”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氣腫發生有關的因素,都可能參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病。已經發現的危險因素大致可以分為外因(即環境因素)與內因(即個體易患因素)兩類。
外因包括吸煙、粉塵和化學物質的吸入、空氣污染、呼吸道感染等,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群,可能與室內和室外空氣污染、居室擁擠、營養較差等因素有關。內因包括遺傳,氣道反應性增高,在懷孕期、新生兒期、嬰兒期或兒童期由各種原因導致肺發育或生長不良。
氣道高反應性可能與基因和環境因素有關。大氣中直徑2.5~10微米的顆粒物,即PM2.5和PM10可能與慢阻肺的發生有一定關系。接觸某些特殊物質、刺激性物質、生物燃料煙霧、有機粉塵及過敏原也可使氣道反應性增加。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發病和加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病毒和細菌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常見原因。低體重指數也與慢阻肺的發病有關,體重指數越低,慢阻肺的患病率越高。
“5個忽視”要不得
慢阻肺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控制疾病進展速度,能減緩呼吸困難的進展和健康狀況的惡化。
然而,早期的咳、痰、喘癥狀易被患者忽視,八成以上的慢阻肺患者都是到了疾病中晚期才到醫院就診;同時,人們對慢阻肺認識不足,不能堅持治療,也是導致慢阻肺急性加重、病情反復的重要原因,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防治慢阻肺,尤其要做到不能有“5個忽視”:
1.忽視氣短、憋氣、胸悶
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活動能力下降是慢阻肺的主要癥狀。早期僅在慢阻肺患者進行活動后出現,因此常常被誤認為是身體不適、缺乏鍛煉的表現;許多老年患者,覺得呼吸困難是伴隨衰老而來的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癥狀不可以被改變,從而消極治療;還有的患者一運動就覺得呼吸困難,難以耐受,認為是自己不適合運動,應該靜養。
慢阻肺的癥狀是不斷遞進的,從咳嗽、咳痰到氣短、呼吸困難,再到憋氣和胸悶,最后引起全身性疾病。晚期慢阻肺患者最典型的癥狀就是喘不上氣,即使坐著或躺著不動也不行,有患者描述“透不過氣來”、“憋氣的感覺就像被土埋了半截”,非常痛苦。很多大型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越差,病情越重,發生急性加重的可能性越大。
慢阻肺分為“穩定期”和“急性加重期”。在疾病穩定期的時候,氣促、咳痰等癥狀不明顯;而進入“急性加重期”,連咳嗽、穿衣都會覺得氣不夠用。如果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活動能力下降等疾病晚期才出現的癥狀時,往往便是患者即將進入相對頻繁發生急性加重階段的預警信號。因此,早期出現氣短、憋氣、胸悶等癥狀不可忽視,應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有效的治療,可以讓慢阻肺患者控制病情發展,生活質量更高。
2.忽視“特效藥”——戒煙
吸煙是引發慢阻肺最重要的外因之一。吸煙者的肺功能異常率較高,吸煙者死于慢阻肺的人數多于非吸煙者。被動吸煙也可能導致呼吸道癥狀及慢阻肺的發生。孕婦吸煙可能會影響胎兒肺臟的生長及其在子宮內的發育,并對胎兒的免疫系統功能有一定影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慢阻肺的發生以及發病程度與肺內累積的煙量有關。吸煙早期可能無任何癥狀,但長此以往勢必導致支氣管阻塞和肺臟結構破壞。有數據顯示,近七成慢阻肺患者跟吸煙有關,吸煙者患慢阻肺概率比非吸煙者高5~6倍。究其原因,是煙草煙霧含有的焦油、尼古丁等化學物質,可直接損傷氣道上皮細胞,使肺功能受損。肺部支氣管內表面有精細的結構,當這種微細結構遭到損壞,就有可能導致慢阻肺。
預防慢阻肺首要的工作是戒煙。臨床上所有藥物都不能減緩慢阻肺導致肺功能下降的速率,但戒煙能使下降的速率減緩,改善慢阻肺的臨床癥狀,而且立竿見影。可以說,戒煙是慢阻肺治療的“特效藥”。研究已表明,有60%~70%的患者能堅持遠離煙草,可以避免患慢阻肺。因此,在醫生指導下,患者可以在戒煙的同時使用減輕戒斷癥狀的尼古丁替代療法,如服用尼古丁口香糖、吸入劑、鼻噴霧劑、經皮貼片、舌下含片、糖塊等,從而提高戒煙的成功率。
3.忽視“馬拉松”式用藥
有些患者并不知道慢阻肺病情惡化會導致急性加重乃至死亡,對治療并不上心;或者認為只有病情嚴重時才需要藥物治療,因此“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用藥。也有人認為即使堅持治療,也只能改善癥狀,并不能根治,因此自暴自棄;還有患者因擔心長期用藥會對身體有副作用,從而自行停藥。
然而,臨床上患者治療目標的關鍵就是堅持“馬拉松式”長期規范治療,絕不能停下治療的腳步。這是因為,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損傷具有進行性下降、不可逆性進展的特征,受損的肺功能將很難恢復到正常水平。臨床表現為長期反復咳嗽、咳痰、呼吸困難,久而久之還有可能演變成肺心病。因此,一旦中斷治療,很可能會引發病情的反復,或者急性加重,進而給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患者要與醫生長期地溝通與合作,規范用藥。家人要督促患者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堅持長期的規范治療,不可隨意停藥換藥,做到合理控制病情。
對慢阻肺患者而言,預防急性發作極為重要。預防急性發作,就像治理洪水一樣,水來土擋、病來用藥的策略行不通。只有在急性發作之前,就開始疏通水道,長期用藥,才能將疾病洪流輕松控制。因此,處于穩定期的慢阻肺患者,不可見好就收,如果能長期堅持用藥,可延緩急性加重的發生、顯著降低急性加重以及因急性加重而住院的風險。
4.忽視“吹口氣”檢查
肺通氣功能是判斷慢阻肺的“金標準”,但往往被患者忽視。肺通氣功能檢查是指通過肺功能儀來檢測肺臟吸入和呼出的氣體量(肺容量)及速度(肺流量),了解被測者呼吸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種方法。
該檢查操作方法簡單、快捷,而且沒有創傷。患者不需要進行特殊準備,只需按照醫生指示,用力向儀器中快速吹盡一口氣即可,一般重復2次,選擇儀器顯示的最佳曲線值進行計算,幫助患者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理想效果。
煙民、家里有慢阻肺患者、兒童時期反復得呼吸道感染的,都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這3類人的發病率很高,應該去醫院做肺功能檢測。沒癥狀的人,但如果從事粉塵作業,或在污染環境下工作、長期吸煙,也應該主動到醫院做肺功能檢查。
另外,患者可這樣自測:1.是否經常咳嗽?2.是否經常咳出黏痰?3.在爬樓梯、逛街購物等日常活動時,是否比同齡人更容易出現呼吸困難?4.年齡是否超過40歲?5.是否吸煙或曾經吸煙?如果有3個或3個以上的答案是肯定的,就需向醫生咨詢,并做肺通氣功能檢查。
5.忽視配“合腳的鞋”
慢阻肺患者的長期治療過程好比“馬拉松”,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找到“一雙合腳的鞋”,這雙“鞋”就是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
慢阻肺治療的核心藥物是支氣管擴張劑,如噻托溴銨,可以持續有效擴張氣道,副作用較小,能顯著改善呼吸困難癥狀,穩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可通過堅持長期使用來預防急性加重。不同疾病程度,可以考慮加入不同的其他藥物。對于重度和極重度、并伴有頻發急性加重的慢阻肺患者,如果不能用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完全控制,才推薦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
臨床上,現有的治療慢阻肺的常見方式主要有口服、注射、吸入等方法,口服和注射都會先將藥物送到血液再到靶器官肺部,這樣往往效率較低,不能及時起效。而吸入治療則直達肺部,從而被中國慢阻肺診治指南推薦為首選方法。吸入治療時,局部的藥物濃度高,起效更快,療效更佳,同時也能避免或減少全身用藥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慢阻肺的分級治療
慢阻肺的治療耗時長久,不同于一般疾病的治療。一旦患上此病,首先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樂觀精神,要對醫生提供的預防措施有良好的依從性,并掌握常用藥物的用法及不良反應,達到減輕癥狀、阻止病情發展、緩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活動能力的治療目的。
慢阻肺按病情嚴重程度可分為A、B、C、D4級:A級基本沒有癥狀;B級經常咳嗽或有痰;C級肺功能下降或伴有咳嗽、咳痰但很少住院;D級肺功能差并經常住院。A、B級的患者控制病情只需1種藥物,但若控制不好發生急性加重,病情會向C、D級轉化,這時候就要2種藥,甚至3種藥物才能控制。
現有藥物治療可以減少或消除患者的癥狀、提高活動耐力、減少急性發作次數和嚴重程度以改善健康狀態。穩定期可多采用戒煙、運動、心理調適或肺康復訓練,配合理療、高壓負離子氧療等康復治療。如有呼吸衰竭建議長期低流量吸氧,每天超過15小時。
急性加重時患者搶救一般都要進重癥監護室。對于急性加重風險較高的患者,推薦聯合吸入長效支氣管舒張劑與激素,因為吸入治療的藥物可直達肺部,藥物用量較少,全身副作用少。如果患者因擔心長期使用激素會有副作用而拒絕用藥,反而會提高急性加重的發生風險。呼吸困難加重、痰量增多、咳膿痰并有其他癥狀,或者需要機械通氣的患者,考慮加入抗感染藥物。但切記勿隨意在外購買或郵寄藥物,此類藥物常含有大劑量激素。
預防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關鍵就是長期堅持規范化治療。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預防接種,有基礎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癌等患者,可按種一些與呼吸道傳染病相關的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免疫功能差的人,要注意增強體質,在醫生的診斷下調理體質。
預防慢阻肺,須重視生活細節
1.遠離粉塵,定期檢查。從事接觸職業粉塵的人群,如棉紡織業、煤礦、金屬礦、化工及某些機械加工等從業者,工作中要做好職業防護和勞動保護;減少空氣污染,保持居室空氣流動,盡量避免在通風不良的空間里燒柴做飯、生爐火取暖、被動吸煙。另外,每年都要做心臟、肺臟普查,測一下肺活量,看一下疾病的進展。
2.積極預防,適度鍛煉。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來臨時注射流感疫苗,預防上感。慢阻肺患者隨著肺功能逐漸下降,運動能力也相應降低。但是,患者不可因此放棄運動,仍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鍛煉,可按病情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運動量應從小強度開始,循序漸進,并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如慢跑、散步、游泳、爬樓梯、爬山、打太極拳等,做呼吸操、呼吸瑜伽、吹口哨可鍛煉呼吸功能,碰上霧霾天氣晚一些出門或者做好防護再出去,冬天出門還要注意保暖。耐寒鍛煉可從夏季洗冷水臉開始,堅持戶外活動等都可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呼吸操很簡單,就是吸氣時鼓肚子,呼氣時癟肚子,深呼吸。
3.保持居室通風和合適的濕度。因為感到呼吸困難就躲在家里,這對身體和精神都不好。在不勉強的前提下,應盡量保持和生病前相同的生活方式。當您外出超過1天時,一定要準備好足夠的需要在旅途期間服用的藥物。每天應至少早晚開窗通風兩次,且室內溫度不宜太高,保持在人體健康最理想的溫度,18℃左右即可。另外,也可選用加濕器或向地面灑水來增加屋內空氣濕度。
4.飲食清淡、營養豐富。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飽、過成;戒煙酒,慎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用海鮮魚蝦及油煎品,以免刺激氣道,引起咳嗽,使氣促加重。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吃肉、魚、雞蛋、牛奶、豆類、蕎麥。吃飯時少說話,呼吸費力吃得慢些。胖的要減肥,瘦的要加強營養,少食多餐。如果一次不能進食較多食物,1天中可以分4~5次進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