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棗陽市財政局在惠農補貼兌現的過程中,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基層,開出了一系列經濟、實惠、管用的“小處方”,破解了惠農補貼監管“大難題”。
“昔日虛報冒領時而出現,如今上訪案件從未見面”。幾年來,棗陽市惠農補貼信訪案件呈現出明顯的“前熱后冷”現象:“熱”,就是對 2011 年上報的作為 2012 年補貼依據的數據,群眾舉報案件集中“井噴”,比上年猛增 40%;“冷”,就是 2012 年及以后統計的補貼數據,市紀檢監察及財政等部門沒有收到一件反映屬實的群眾信訪件。
“小合同”明確“大責任”。為了讓財政干部明白應履行的責任、義務,各鄉鎮財政所討論制定了“財政專管員崗位責任制(小合同)”,并分別與財政專管員簽訂了“合同書”,進一步細化、量化責任和義務。近年來,該市先后與350余名財政專管員簽訂了“惠農補貼監管小合同”。
“小名片”突破“老大難”。該市統一鄉鎮財政專管員名片樣式和內容,名片包含姓名、工作單位、通訊地址、聯系電話、投訴電話等專管員個人基本信息。財政專管員親自入戶做好名片發放工作,針對外出農戶,采取信函、電話、短信等形式,實現轄區所有農戶名片全覆蓋。目前,全市350名專管員深入578個行政村(社區)發放名片18萬份, 確保惠農政策兌現不走樣。此舉便于聯系農民,切實做好惠農政策落實,及時解決農民群眾提出的事項,服務更加零距離,徹底解決惠農補貼監管中的“老大難”問題。
“小本本”宣傳“大政策”。 該市財政局大力加強強農惠農政策公開力度,在公開方式上堅持傳統媒介與數字媒體相結合,除借助財政與編制政務公開網、農民補貼信息網等現代信息平臺進行公開外,創新實施了《“一戶見全組”制度》、《惠農政策“明白袋”制度》和《鄉鎮財政專管員“雙選雙諾”制度》,還印發《強農惠農政策小本本》一書,將過去分散的政策信息集于一本,收集了財政、民政、農業、林業、計生、文化、教育、畜牧、社保等多個部門面向農村的各項惠農大政策18項,詳細介紹了每項惠農政策的準入條件、補助標準、申請辦理程序等,該書已發放到全市18個鎮(辦、區、場)18萬農戶手中,促進了政策的“陽光化”。
“小服務”搭建“大橋梁”。 全市開通24個服務熱線,實施上門服務、主動報務,全方位接受社會監督;開通48個監督熱線,利用政府網站、財政公開網,向社會公布行風、政風熱線,廣收民意,廣積民智,認真落實好政府監督網等惠農補貼方面的建議、意見,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快答復;開通32個惠農熱線,大力宣傳財政支農惠農政策,解答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為群眾解疑釋惑,對來訪群眾堅持做到一張笑臉迎人、一把椅子讓人、一杯開水敬人、一句好話暖人、一顆誠心感人,架起了“連心橋”。
(湖北省棗陽市財政局趙介友供稿)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