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淑燕
【摘要】本文依據信念的動態發展理論,研究英語職前教師實習前后教學信念的發展情況,主要從英語學習、語法、教師、學生、英語教學以及教學法六個層面進行了探討。本研究以新疆伊寧市一所大學的英語專業大四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訪談的方式對比了他們實習前后的教學信念。結果表明他們實習前后的教學信念存在變化并且類型不同。通過訪談了解到實習過程中的教學條件、指導教師、學校和家長的壓力以及學生背景等因素導致了教學信念的變化。基于此研究,意識到教學信念的可發展性,教育實習作為重要的影響因素,給予職前教師更多實踐的機會去及時適應以免引起更多信念上的沖突。
【關鍵詞】教學信念 英語職前教師 教育實習 發展
一、研究背景
教學信念是一個比較復雜且難界定的名詞,觀念,理念等詞都與之有相似之處。但總體而言,主要是指教師對于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相關因素的觀點態度以及心理傾向等。英語作為一門比較特殊的課程,具有自己獨特的教學特點。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下,英語教師所持的教學信念對于他們的教學計劃以及教學行為都有重要影響。
教育實習與信念的關系也被許多學者通過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過。郭(2009)通過個案研究探討了教育實習在塑造以及影響職前教師教學信念所扮演的角色。此研究發現職前教師的信念經歷了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
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英語專業大四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他們實習前后所持有的教學信念將是本研究的重點。教育實習作為他們第一次把個人知識轉變成公共知識的嘗試將會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產生重要影響。那么教育實習是如何影響他們的教學信念以及原因也值得研究。同時他們信念變化的類型也將會在本文當中提到。
二、研究設計
1.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探討職前英語教師實習前后教學信念的發展過程。為了能夠更深入研究他們行為背后所持有的信念,本研究將主要采取問卷調查以及訪談等方式追尋他們信念的發展軌跡,是否發生了變化,是哪種形式的變化以及發生變化的原因都將是本文研究的重點。總體而言,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首先從整體上呈現英語職前教師所持有的教學信念,其次將主要討論他們實習過后的信念發生了何種類型的變化以及影響因素。
2.研究對象。本研究選擇的研究對象是新疆一所高校英語專業大四的學生。超過100名職前教師參與了此項研究,其中對10名研究對象進行了深入訪談。所有的研究對象基本上具有相同的英語學習經驗。他們的實習學校都是由學校統一分配的,所以教學水平,學校環境等都是隨機的。
3.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的是問卷調查和訪談工具去搜集數據。同樣的問卷在研究對象參加教育實習前后分別發放,之后通過軟件將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抽取的10個研究對象也分別在實習前后進行了訪談以探究實習對他們教學信念產生的影響。
三、研究結果
1.本研究采用的問卷主要包括教學信念的六個方面,分別是英語學習、語法、教師、學習者、英語教學法以及英語教學。通過SPSS軟件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發現這六個方面都或多或少發生了變化。首先是英語學習方面,有四道題目是指向此方面信念的,只有一道題目顯示了重要變化,涉及的是英語學習過程方面的內容,其他三道題目并沒有顯示明顯變化。對于語法方面,四道題目其中有三道都顯示了明顯變化,涉及語法的重要性,語法教學方法以及語法糾錯等方面。關于教師方面,主要涉及的是教師任務、教師角色以及與學生的關系等方面,只有一個題目顯示了重要變化。關于學習者方面,涉及了學習者的才能,與教師的關系以及學習者的角色等方面,只有一項題目顯示了重要變化。再有英語教學法方面,涉及了其重要性等方面,但是結果顯示實習前后對于此項內容沒有發生重大的信念上的變化。最后一項是關于英語教學信念方面的內容,主要涉及了教學目標以及內容等方面,結果顯示只有一項題目發生了重要變化。
總結以上問卷調查的分析結果我們可以發現,總共有7個問題的結果顯示了重要變化,而其他13道題目均未顯示出重要變化。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出教育實習作為影響職前教師教學信念的一種因素,確實對他們信念的發展變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通過問卷,我們只能從總體上概括出一個大概的結論,至于哪些方面的變化更大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正如Cabaroglu(2000)提到的,群組研究往往會掩蓋住個體信念上發生的改變,因為他們的變化在群組研究中互相抵消了。因此,本研究選取了10個研究對象進行進一步的訪談,訪談被安排在教育實習前后各一次,在教育實習的過程當中,作者也找機會到課堂當中進行了觀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數據。
2.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職前英語教師的教學信念發展變化,因此個體身上所發生的變化是本研究的重點,鑒于群組研究的缺陷,作者采取的實習前后兩次訪談,通過錄音,轉寫,編碼以及比較等手段分析數據,總結歸納了信念變化的六種類型。
首先第一種變化是對之前信念的進一步認同。也就是對之前所持有的信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表示更加認同。通過教育實習,他們第一次把書本知識轉化到實際工作中去,這使得他們有機會去進一步證實自己的信念正確與否。例如有一位研究對象就談到,經過教育實習,我更加認為語法對于英語學習來說是最重要的。
第二種變化事實上可以叫做一種重新命名。例如有一位訪談者談到我以前就知道在課堂上教授完新內容或者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一些任務的方式讓他們學習或者是鞏固知識。現在我更清楚的認識到這叫任務型教學法。事實上這種變化是因為通過在實習過程中與導師以及同事的接觸和學習,他們更進一步了解了關于教學的相關術語,因此此種變化應該被認為是重命名的過程,而不是真正的變化。
第三種變化可以被總結為新知識的增加。這種變化的本質就是他們在實習過程當中發現了一些新的有用的知識,通過運用等方式構建到自己的信念當中。例如對于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好的英語老師,經過實習,更多新的標準會被提及。
第四種變化實質上叫做信念的重新排序。顧名思義,就是對于事物的重要與否,先后順序等有了新的觀點。例如,實習之前,有些人認為知識比教學方法更重要,而通過教育實習,有些人對于兩者的排序發生了變化,認為教學方法有時比知識更重要。總之,此種變化是對先前信念的一種重新排序,要么弱化,要么強化。
第五種變化是比較極端的一種變化,是對先前信念的完全否定。實習前,他們所掌握的知識都是比較理想化的,書本上比較刻板的知識。他們對實際的課堂還是充滿了想象的。可是經過現實的實習以后,他們會變的更加現實,更加會全面地,有針對性的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以前一些理想化的信念也就被否定了。例如對于語法的重要性,實習前后,很多研究對象的信念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很多是對先前信念的一種完全否定。
最后一種變化我們叫做無變化。從表面上看,從數據上看,似乎有些信念是基本上沒有發生變化,但是信念作為一種比較復雜以及內隱的東西,單從數據上我們不能斷言一點變化沒有發生,也許只是程度比較輕的變化從數據上無法顯示。
總而言之,通過分析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各種各樣的變化,無論變化的形式是什么樣的,無論變化的程度是深是淺,我們可以斷定的是教育實習一定會對職前英語教師信念的變化產生影響,這個影響在某些方面是巨大的。
3.基于以上的研究結果,我們還應總結在實習過程中,是什么因素導致了個體間存在不同的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等。其中包括實習學校環境的不同,不同導師的影響,家長以及學校的要求以及學生的不同背景等。
郭新婕提到職前期是教師職業生涯的第一期,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初始階段。職前教師需要在課堂上接受專業知識的學習,但同時他們也需要課堂實踐去將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個人實踐,從而將公共知識轉化為個人知識。教育實習作為職前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前一段非常重要的經歷,將對他們的教學信念產生深遠影響。經過研究調查,發現實習前后他們的教學信念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教學信念處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當中。例如在實習前,認為合作學習是非常理想的教學模式并且一定會運用到將來自己的課堂當中,可是經過實習可能會發現由于班級人數過多等原因無法實施,進而這種教學信念就會慢慢產生變化,以前的教學信念甚至會被否定。有些教學信念經過實習后也會得到加強,變的更加牢固。總之,教育實習作為師范生的必修課,對他們的教學信念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外界環境對于職前英語教師的影響是巨大的,外部能夠影響他們教學信念的因素多種多樣。在本研究中,主要研究的是教育實習過程中職前英語教師的教學信念。信念沖突是在教育實習過程中影響他們教學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有些教師可以堅持自己原先的信念,有些則因為環境或者客觀事實的需要改變了教學行為,但是背后的信念是否真的發生了改變是需要研究的問題。學校的教育制度,社會的壓力以及學生的自身條件都可以作為影響信念沖突的因素進而影響職前教師的教學信念。
四、教育啟示
通過以上談到的教育實習對職前英語教師教學信念的影響不難看出,職前期是教學信念發展的關鍵期,師范教育課程,教育實習等對他們教學信念的發展都產生了很重要的影響。教師教育者應該認識到這些因素的重要性。在開展師范教育課程過程當中,應考慮如何更科學安排時間和開展課程,在教育實習過程當中也要及時觀察給予指導。教學信念對于教師的教學行為無疑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甚至可以說有什么樣的信念就有什么樣的行為。鑒于影響職前英語教師教學信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要創造和諧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師個人素質的提高,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學習機會。只有協調好外部和內部的關系,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教師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郭曉娜.教師教學信念研究的現狀.意義及趨勢[J].外國教育研究.2008.(10).
[2]郭新婕.王薔.教育實習與職前英語教師專業發展關系探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3:28-33.
[3]覃成強.論英語教師的教學信念與課堂教學實踐的關系[J].外語教學.2008.(5).
[4]Cabarroglu & Roberts.Development in student teachers.pre-existing beliefs during a 1-year PGCE programme.System.(2000)28:387-402.
[5]Pittard.M.Developing identity:the transition from student to teacher.Paper presented at the.Conference Name.Retrieved Access Date from URL.2003.
[6]Simon Borg.Teacher Cogn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M].London:Library of Congress.2006.
【項目來源】伊犁師范學院一般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3YSYB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