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個地方都有其盛產的地方材料,對這些材料的利用往往能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環境空間,材料的種類、質感等,直接關系到景觀的藝術表現力。不論是古代園林景觀還是現代城市景觀,其藝術形式都是遵循特定的文化脈絡而創造出來的,地方的特色材料在其中承載著獨特的風土人情。在地域性景觀的設計當中,對地方材料的合理運用則是突出地域特色的重點。雖然科技飛速發展,材料和技術日新月異,但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材料和傳統材料在表現地方風情、弘揚傳統文化的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景觀;材料;地域性;藝術表現
一、地方材料在地域性景觀中的重要性
在景觀設計當中,材料作為表達設計概念的基本單元和主要物質基礎,與設計本身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材料的種類、質感等,直接關系到景觀的藝術表現力,適當材料運用能突出設計的特點,增強景觀的氛圍。每個地方都有其盛產的地方材料,對這些材料的利用往往能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環境空間。不論是古代園林景觀還是現代城市景觀,其藝術形式都是遵循特定的文化脈絡而創造出來的,地方的特色材料在其中承載著獨特的風土人情。在我國傳統的建筑文化和景觀設計中,就有“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體現了地方材料在地域性建筑、景觀當中的重要性,也體現了與自然和諧的傳統精神。
二、地域性景觀中常見的地方材料
(一)植物在地域性景觀中的應用
說到地域性景觀,最容易讓人想起的就是構成景觀的地方植物,不同的地區,因其氣候、土壤等地理環境不同,植物的生長和分布也不同。這些在某一地區自然分布生長的植物被稱作鄉土植物,不同的鄉土植物往往表現著不同的地域特點,有很強的景觀氛圍感。比如,當提到椰子和榕樹,人們會想到東南沿海的南國風情;蒼郁的松樹林則讓人想起東北地區;而胡楊是西北邊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設計當中,合理的運用這些鄉土植物,往往是最便捷最節約成本的構成景觀、體現地域特色的一種方法,也是與當地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一種表現。
在進行地域性景觀的規劃和設計時,場地內及周邊的植物就代表著場地特有的品質,反映了植物對當地氣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條件長期適應的結果,是該地景觀深層次的體現。對這些植物的保留和一定程度的利用,能最快的形成地域性景觀也是對當地自然環境和城市文化的尊重。四川的都江堰因其著名的水利工程聞名中外,逐漸發展成為熱點旅游城市,其城市景觀的規劃也隨之發展起來。該城市常見楠木、銀杏、水杉和柳樹等樹種,均為自然本部的鄉土植物,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基本保留和利用這些樹種作為景觀構成的一部分。都江堰的公園、城市廣場、街道,都可以看到這些樹木形成的植物景觀,如玉壘公園(現都江堰景區)中的楠木林,便是對天然楠木的保存而形成一處景點。又有街道“楊柳河”,因河岸兩邊都是柳樹而得名,街道兩邊多為茶館、小吃店,垂柳、河岸、復古的建筑和喝茶聊天的人,共同形成了具有川西地區休閑特色的城市風景。而每到秋天銀杏金黃之時,都江堰的街道都被染上一抹熱烈的色彩,也是一道頗具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觀。
植物材料的應用還能帶來別樣的鄉土田園景觀。東北大米一直是公認的優質大米類型,出產這種大米的水稻也是東北地區具有特色的鄉土植物。沈陽建筑大學便利用這樣的鄉土植物材料,建造了稻田校園。校園所在地原來是一片農田,土地肥沃,盛產東北大米。設計師俞孔堅在保留稻田的基礎上,與當地的鄉土野生植物結合,規劃了極具農業和地方特色的新型校園。水稻等鄉土植物不僅具有景觀觀賞功能,也有著生產功能,同時還為莘莘學子提供了學習和戶外活動的場所。出產的稻米也由此被稱為“建大金米”。
與建大的水稻一樣,很多鄉土植物不僅能形成地域性景觀,具有觀賞作用,還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如西南地區的油菜田,是極具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觀,開花時節顏色鮮艷,引得許多人游玩觀賞、拍照留念;而到了收獲的季節,不論是作為蔬菜上市還是提煉菜籽油,都受到當地居民的喜愛。同樣,四川龍泉驛盛產桃樹,春天桃花開遍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觀,而龍泉產的水蜜桃也是相當有名。
(二)石材在地域性景觀中的應用
石材屬于一種很傳統的自然材料,天然的石材具有自然的親和力。石材是人類最早用于建造的材料之一,因此不同的石材往往代表著不同地區的建筑風格和地域特性。我國浙江、貴州、福建和西南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對石材的利用都很充分。
石材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最典型的要數太湖石。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由石灰巖遭到長時間侵蝕后形成,因盛產于太湖地區而聞名。南方尤其是江南的古代園林,大多用太湖石疊石為假山,在園林中塑造風格各異的石質景觀,喚起觀賞者對崇山峻嶺的聯想,仿佛置身在大自然的懷抱當中。因為其大多出產于江浙一帶,特點鮮明又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太湖石幾乎成為江南園林的一種象征,由太湖石構成的景觀往往有濃郁的江南水鄉風情,地域特點十分突出。而在北方園林當中,同樣使用石材,但更多使用北方盛產的北太湖石和青石一類,這也是不同石材在不同地域景觀中應用的表現。
在我國西南的羌族地區,山高水險,民風淳樸,在建造房屋時大多就地取材,用當地山中的石片堆砌成平房和碉樓。平房用于居住,碉樓用于貯藏糧食和防御外敵,作用不同,但其石材的質感賦予兩種建筑同樣的美感和文化氣息,與當地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隨著經濟發展,在這些地區也出現許多現代城市景觀,但城市中的文化廣場和紀念性建筑,依然使用當地天然的石材,以保持少數民族地區原有的質樸感和弘揚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
(三)磚、瓦材料在地域性景觀中的應用
古語有云,秦磚漢瓦,磚和瓦應該是除石材、木材外,在建筑和景觀當中應用歷史最為悠久的兩種材料。磚瓦都要經過燒制而成,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燒制技術,因此,景觀和建筑中的磚瓦本身就代表著時代和地域的特點。而在現代的建筑和景觀設計中,對廢舊磚瓦的再利用是一種既環保又新穎的手法。比如國美象山校區的設計師王澍在設計中喜歡使用“瓦爿墻”,均利用回收的舊磚瓦制成。在他的作品中,不同性能的材料摻雜在一起,廢舊的青磚、青瓦、混凝土多孔磚等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建筑。這些磚瓦有著不同的歷史痕跡,不同的質感和色彩,共同調和成了全新的建筑色彩。這樣的建筑和周邊環境構成獨特的景觀,既富有時代特征又蘊含地域氣息。
在景觀設計中,瓦片除了構成屋頂,還能用于景墻和地面鋪裝,許多地方將廢舊的瓦片作為傳統文化的特征,作為填充物用于景觀墻體的裝飾和地面鋪裝當中,能增加豐富的光影和色彩效果。由于這些瓦片大多來自于當地的傳統民居,因此也是非常富有地域特色的一種裝飾。
三、結語
好的景觀規劃和設計往往需要考慮到地理、技術、人文等因素,而構成景觀的材料的選擇跟這些因素都息息相關。在地域性景觀的設計當中,對地方材料的合理運用則是突出地域特色的重點。雖然科技飛速發展,材料和技術日新月異,但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材料和傳統材料在表現特色風情、弘揚傳統文化的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從事設計的時候,應該對這些材料引起重視,在新的時代下發揮出其獨特的表現力。
參考文獻:
[1]黃柯,申曉輝.中國傳統材料的現代地域性表現[J].城市建設,2010,(22)
[2]王立科.地方材料與現代園林[J].廣東園林.2009,(07)
[3]陳成鋼,趙明月.由材料的選擇看地域性景觀的營造[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06).
作者簡介:
馬疏影,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