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楊
摘 要:概述了明式家具的定義,分析了影響明式家具造型美形成的主要背景。從社會經濟,思想文化及理論指導方面來闡述明式家具造型美形成原因。重點論述明式家具造型美,從外在表現與內在表現兩個角度進行分析。最后,總結明式家具的設計風格,它的造型美,對當代家具設計的影響,并對明式家具未來的發展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明式家具;造型美
中國古代家具制造業,以造型優美、做工精良等特點著稱世界。其中,明式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上獨樹一幟,是中國古代家具的典型代表。江南地區的明式家具以選材優良、工藝精巧、造型優美、獨具匠心及經久耐用等特點在中國家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為后期家具制造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借鑒。明式家具的造型美給現代設計以新的啟示。
一、明式家具簡介
(一)明式家具簡述
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葉以來,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等進口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明朝,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傳統的手工作坊的進步,江南一帶與印度,緬甸,東南亞一帶交易增多,許多質地堅硬,紋理優美的硬木流入中國。江南的能工巧匠利用自己的聰明智慧,選用質地堅硬木材為原料,運用榫卯結構,打磨或精雕細琢家具表面,從而形成獨特審美趣味的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用材考究、造型簡潔、結構合理、古樸自然,在世界家具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式家具的造型美傳達出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及“外圓內方”的處世觀。明式家具既有造型美,又有思想美,實現了物質與精神的完美統一。
(二)明式家具造型美形成背景
1.社會經濟
明代初期,我國南方地區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生產力的發展,家具也得到很大發展。傳統的以家庭為單位的小手工業作坊逐漸壯大,并形成一定規模。明朝中葉,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小手工業者和自由商人逐漸增加,促進了家具的發展,種類越來越多,款式更加新穎,尤其根據住房的大小和位置,制作出更加適合房子戶型的家具,實現家具配置與建筑的緊密結合。
人們對家具的追求,對其用材和工藝要求不斷提高,能工巧匠便不斷提高工藝技術。豐富家具種類,來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這一時期明式家具實現了快速發展。
2.思想文化
明式家具造型折射出深厚的文化涵養,主要體現為儒道思想。明代中期后,大量文人雅士開始對家具及審美有了新的追求,家具除了基本的使用功能,還成了重要的玩賞物品。文人的參與,使明式家具造型上深深地留下了儒學及道家文化的烙印。明式家具始終追求和遵循自然美與藝術美。造型上遵循“天圓地方”“淳樸敦厚”“天人合一”等儒道理念,結合木材天然紋理并適當加以雕刻修飾,將自然美與藝術美融為一體。
3.理論指導
明末,計成所著的我國第一部建造園林著作一《園冶》的出現,推動了江南園林建筑業的迅速發展,建筑外觀的美化使得人們對園林室內配套設施要求更高。家具作為室內主要陳設,在設計種類與技法上更加多樣化。這樣的需求及發展,造就了明式家具的鼎盛期。
這一時期,人們開始注重房屋與家具的配套化,講究協調統一的美。明式家具不論何種選材,都遵循線條簡潔、比例適合、自然質樸、結構嚴密的獨特風格。這一時期,家具專業書籍的出現,使得家具制造理論不斷完善,極大地推動了明式家具的發展。如午榮等人編著的《魯班經》,文震享編著的《長物志》等。
二、明式家具造型美的體現
(一)外在美
明式家具的造型美有其獨特性,下面我們結合家具實例,對明式家具的造型美進行剖析:
1.造型簡練、以曲線為主
明式家具的典型特點就是造型簡練,質樸典雅,線條流暢。明式家具十分注重線條的使用和搭配,在家具的制作過程中采用直線和弧形及曲線的結合,這一工藝是中國家具設計史上新穎、獨特的進步。如錦地龍紋圈椅,椅子靠背到地面高約1500mm,座面尺寸500×700mm,線條流暢,造型別致。椅子上部設計為慢彎半弧形,中間靠背設計成一塊寬約150mm的下凸上凹的彎曲前板面,依據人體坐時脊柱彎曲形狀設計, 中間坐面采用傳統的方形設計。造型上,以曲線為主,配以直線,形成了特殊的美感。圈椅的靠背板呈半弧形,椅子兩側鐮把棍與彎曲的弧形扶手相應成趣。下部4根椅腿直線流暢,中間橫撐巧妙將其聯成一體。這把圈椅,形成了點線面的穿插相連,整體造型與各個組成部分,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有很強的韻律美。
2.木材堅硬,紋理優美
明式家具使用的木材,大多數為黃花梨、紫檀、松木等硬木,硬木木材質地堅硬,紋理清晰,加上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制作出來的家具,既堅固耐用,又優美大氣,氣派莊重,深受當時人們的喜愛。
上海博物館陳列的莊氏捐贈的名為“明式家具,黃花梨木展腿式半桌”的展品,保留木材天然紋理,表面刷清漆。整個家具以木材本色為主,給人以溫潤細膩,自然的美感。這種講究自然美的做法,將木材本身色彩及紋理感發揮的淋漓盡致。那清晰的紋理記載著木頭的生長,讓人體驗歲月的流逝,那深深的懷舊感,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趣味。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明式家具以簡潔大氣著稱,注重細節裝飾,講究裝飾美。細部裝飾根據家具整體造型來定,宜簡宜煩。除此之外,明式家具還注重雕飾與結構的一致性,他們無論進行何種雕刻,都會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不能破壞家具構件的強度,保證家具的牢固性。當時常用的雕刻手法主要為淺刻、深雕、透雕、立雕等。雕刻時,構圖講究對稱美或均衡美。雕刻題材多采用傳統文化中帶有圖騰或吉祥寓意的動物形象,例如龍、鳳、麒麟、鹿、獅等;采用的植物紋樣有牡丹、竹、梅、靈芝、卷草等,另外,幾何紋樣也常出現。雕飾的部位多在家具的正面或突出位置。從造型效果看,多起畫龍點睛作用。
以揚州何園書房中的明式書桌椅為例,書桌外立面運用立雕手法,以圓潤的刀法,雕刻出了線條柔美的卷草圖案。書桌隔板,采用透雕手法,雕刻簡單幾何紋樣,書桌的踏腳板也使用深雕技法,使整個板面形成凹凸不平的肌理感。整套家具各個部位裝飾有繁有簡,疏密協調,家具層次感強烈。
4.實用美觀的金屬飾件
黃銅或鐵制的金屬構件,在明式家具中十分常見。這些金屬構件,首先滿足實用功能,如裝在柜門上的鐵拉手,起便于開啟的作用,裝在柜子邊角處的金屬,起到保護柜子的作用。其次,這些構件還具有裝飾美,有的雕刻簡潔幾何紋樣,體現抽象美。在箱、柜、櫥,及交椅、屏風、炕桌等家具上運用較多。也有些金屬構件雕刻具像圖樣,如帶有吉祥寓意的蝙蝠,魚等。總之,明式家具金屬構件,輪廓變化多樣,雕刻紋樣細膩精美,實現了實用與美觀的統一。
5.結構嚴謹,構造合理
明代家具的榫卯結構,體現出當時制造家具的高超技法,科學的構造方法也成為了中國傳統家具制造中的精華。
傳統工匠在家具制作過程中,采取不用釘子少用膠的方法,制作上采用攢邊等做法。對于圓弧形的家具,在其跨度較大的部位,運用牙板、圈口、卡子花等,這種隱藏于家具內部的穿插構件,保證了明式家具外在美觀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家具的牢固性。
查閱明式家具中的榫卯結構圖解,我們可以看到幾種常用的榫卯穿插技法。如明式官帽椅中的扶手連接處和靠背上端的橫桿處都運用管門釘很好地連接在一起。在臺案等家具中使用走馬銷、栽銷、釘銷等技法,把家具各個構成部分巧妙銜接在一起。這種嚴密的工藝技法,保證了家具的牢固性,從造型上看,整個家具渾然天成,銜接自然。
(二)內在美
1.文化品位高。明式家具是傳統文化代表,也是現代中式設計中的主要運用元素。明式家具中,講求材質的天然,注重運用材質本身的紋理與色澤,認為自然的事物才是美的。這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尊重自然的思想。
明式坐具中,有許多方形設計,這是古人所追求的方方正正做人的傳統觀念的體現。許多 圈椅采用直線與弧線相結合的手法,椅子扶手及靠背為圓弧形,支腳則采用直線條,上面的圓形代表著天,支腳則代表地,符合傳統文化中的“天圓地方”的天地觀。直到今天,明式家具依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濃厚的文化品位。
2.特殊的符號象征。明式家具改變了“楚式”家具低矮的造型,將“漢式”家具高直造型發揚光大。明式家具作為當時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它造型體現的是當時人們追求自然、簡單、平和的生活態度。“明式家具”作為當時人們生活狀態及處世方法的物化形態,對今天重新審視明代歷史及我國家具發展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明式家具蘊含豐富的為人處世之道。方形和圓形以及方圓的組合,成為家具形式典型的設計理念。例如人們根據圓形的豐滿圓潤,象征著團結和諧,制作出圓形的餐桌,使人們在吃飯時,環繞一周,形成團結一致,其樂融融的和諧場面。凳子一般制作成圓形或上圓下方的形狀,無論人們在工作還是休息,坐在上面時,無形中提示人們謹遵“外圓內方”的處世之道。總之,明式家具是當時人們生活狀態,思想觀念及制作工藝的體現,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
在現代家具設計時,我們應注重符號內涵的使用。只有飽含文化思想的設計,加之外在造型的舒適與美感,才能使家具富有永恒生命力。
三、結語
明式家具造型優美,結構科學,做工精良。以曲線為主,自然質樸,端莊大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明式家具中的材質美,裝飾美,色彩美等外在美結合其內涵美,形成了明式家具獨特的美的特征。明式家具無論外在造型還是制作加工技法都達到了中國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在世界家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今天,我們應重新審視明式家具,取其精華,并使用新的設計手法對其存在問題進行改進,使其煥發新的生命。
參考文獻:
[1]羅軍.明式家具品賞[J].中國美術教育,2000,(04):17.
[2]羅碧娟.明式家具藝術美淺析[I] .中國科技信息,2007,(19):73.
[3]胡晨初,戴向.東家具設計概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
[4]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賞[M].北京:中國文物出版社,2003.
[5]王念祥.明式家具雕刻藝術[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湖南株洲市天元區湖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