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 鄧素媛
摘要:本文結合國內檔案工作者職業倫理研究的現狀,探討該領域存在的問題,并就此提出深入探討、擴大研究面,倫理研究與實踐進一步結合,倫理創新、突出特色,在教材中適當增加檔案工作者職業倫理內容等建議。
關鍵詞:檔案管理檔案工作者職業倫理
職業倫理是專業團體對其職業特性發展而來的道德價值觀與行為規范,是為專業人員遇到倫理道德問題做出正確抉擇的依據。專業人士在處理倫理道德問題時,應該遵循專業倫理所涵蓋的道德價值觀與行為規范。基于此,筆者認為檔案工作者職業倫理是指圍繞檔案管理活動而形成的道德價值觀和行為規范,主要以社會倫理為切入點來確立檔案職業的價值觀及其倫理規范問題。
一、檔案職業倫理的研究現狀
2015年9月18日,筆者在中國知網(CNKI)上以“檔案職業”組合“倫理”進行主題和關鍵詞檢索,分別獲得檢索結果13條和1條。經篩選去重后僅剩12條結果,其中碩士論文1篇:童蘭玲《檔案職業群體研究》;期刊11篇:蔣冠、洪海《檔案職業倫理芻議》,陳祖芬《檔案職業倫理問題研究》,秦鍵《論檔案職業倫理體系的構建》,佚名《檔案職業的基本倫理原則》(2篇),韓振英、沈光亮《檔案用戶隱私的道德維護》,劉安石《試論儒家“誠”論對現代檔案職業倫理的培育作用》,麻新純《加強檔案館職業倫理建設》,麻新純、徐辛酉《檔案館與圖書館職業倫理比較》,劉斌《檔案工作的倫理涵義探析》,趙愛國、謝明園《近十年我國檔案職業理論研究綜述與分析(2002-2011)》。此外,我國有關檔案職業倫理的教程屈指可數,僅在不同版本的《檔案學概論》《檔案學基礎》《檔案管理學》等系列教材中出現,且涉及檔案工作者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較少。
(一)檔案職業倫理基本原則
在《檔案職業倫理芻議》中,蔣冠、洪海對檔案工作者職業倫理的基本原則進行分析,認為檔案職業以及檔案活動本身對檔案工作者的職業倫理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提出檔案職業倫理建設的根本任務在于確立和完善職業倫理原則和精神。建設檔案職業的倫理體系應從加強教育培訓,完善倫理體系,重視倫理宣傳等方面入手。[1]
(二)構建檔案職業倫理建設體系
第一,完善的檔案工作者職業倫理體系,建立其職業道德建設的依據;第二,逐步加大對檔案工作者的社會教育和培訓,注重培養職業倫理;第三,各部門應該通力合作高度重視檔案工作者職業倫理的宣傳,并接受輿論監督。[2]秦鍵認為檔案工作者職業倫理體系的內容應囊括其職業紀律、責任、理想、良心、態度、技能、榮譽以及聲望八個方面。只有同時具備這八個要素的檔案職業倫理體系,才可以稱為合理和完善的體系。[3]
(三)構建檔案職業倫理的途徑
秦鍵明確提出構建檔案職業倫理的基本途徑以及方法,如逐步建立健全檔案法律和規章制度,完善檔案管理制度體系;加強檔案工作者職業倫理教育和培訓;重視培養和提高檔案工作者道德修養;建立行為準則激勵誘導機制;明確檔案工作者在社會上的地位,保障其權利;加強宣傳檔案工作倫理,同時接受輿論監督。[4]李建立、王琳娜通過對檔案法律與檔案職業道德的比較研究,指出兩者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的,認為檔案法律及其規章制度是人們進行檔案工作者職業道德傳播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而檔案職業道德則是檔案行業進行檔案法律評價的標準以及推動力量,并強調法律和道德在檔案職業發展中的不同角色定位和重要作用。[5]
(四)“誠”思想衍生的倫理
劉安石以儒家“誠”的理論為切入點探尋如何培養現代檔案工作者的職業倫理。他認為儒家思想中體現出來的“誠”理論明確了檔案工作者職業倫理準則之根本所在;是業界執行其現代職業倫理準則的必要基礎和前提;更是檔案工作者進行自我完善以及進行社會教育和培訓的基本要求。他以儒家傳統思想為視角,將儒家思想“誠實不欺”中的“誠”思想作為貫徹現代檔案職業道德的基礎,強調“誠實、真誠”思想在檔案職業倫理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檔案工作者職業倫理準則與儒家“誠”理論中的“主客觀統一”“天人合一”是相通的,它們都認為人應該從各方面進行自我約束、做到事事以誠、事人以敬。儒家思想中所體現的“誠”理論是業界執行其現代職業倫理準則的思想基礎。[6]
二、存在的不足
(一)重復研究較多,深度不夠
近10年來,我國檔案倫理研究側重于檔案信息倫理方面,而檔案職業倫理方面的研究很少,且多為重復研究。此外,檔案工作者職業倫理的研究主要集中探討檔案職業倫理的失范現象,且解決方法較為相似。同時,大多研究在倫理探討中缺乏具有說服力的數據支撐,使文章的可參考價值大打折扣。如丁楓在《信息倫理原則研究》一文中指出:“就目前研究的狀況而言,信息倫理學作為科學哲學與倫理學的邊緣學科,尚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倫理意識模糊、倫理原則沖突、道德規范缺位、道德行為失控等一系列問題,綜合性研究的論著或論述較少”。[7]關于信息倫理的研究尚且如此,檔案信息倫理的相關研究則更少。
(二)集中于理論研究,缺乏實踐探索
相關研究多集中于對檔案職業倫理理論的探討,而與檔案工作實踐結合得較少。上述提到的檔案職業倫理基本原則,構建檔案職業倫理建設體系應從加強教育培訓、完善其倫理體系、重視倫理宣傳等方面入手,構建檔案職業倫理的途徑等相關研究成果更側重于理論探索,沒有提出更具體的實施方法。檔案職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筆者認為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的理論研究,能夠更好地指導檔案實踐工作。
(三)相關研究缺乏專業特色
我國檔案倫理方面的研究缺乏專業色彩,倫理創新研究有待加強。就職業倫理的研究而言,更多的是參考信息倫理、職業道德等進行相關性研究,或是套用政治素養、專業素養、知識素養等具有廣泛適用性的概念進行研究,缺乏專業色彩。蔣冠、洪海在《檔案職業倫理芻議》中提出主動服務、尊重效益是檔案職業倫理的基本原則。筆者認為這兩個原則具有廣泛的適用范圍,其他領域也同樣適用,專業特色并不明顯。
(四)教材很少涉及具體的倫理介紹
就我國而言,相關的檔案學教材中很少涉及具體的檔案職業倫理介紹。筆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除了臺灣檔案學者薛理桂編著的《檔案學導論》論述了檔案工作者專業倫理外,大陸出版的檔案學教材中很少涉及該方面的內容,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用較少篇幅來介紹檔案職業道德或者檔案職業素養,并未上升到倫理層次。如馮惠玲等主編的《檔案學概論》僅在第七章中用一個小節來介紹檔案職業道德,其內容主要涉及檔案職業道德的特點、涵義以及修養。[8]
三、建議
(一)深入探討,擴大研究范圍
檔案界應繼續加強和深入探討檔案職業倫理的相關問題,為我國檔案工作提供理論依據。網絡時代,除了對紙質環境下檔案工作者的職業倫理進行探討外,還需結合檔案實踐工作中的案例,尋求檔案工作者職業倫理建設的新途徑,以期實現檔案職業倫理及檔案法律的共同構建。同時,將檔案職業倫理與檔案法相結合研究,及時回應時代提出的新課題,對不斷發展變化環境下產生的新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開拓檔案職業倫理的研究空間。
(二)理論研究與實踐進一步結合
一是結合我國目前檔案職業的現狀,研究其對檔案工作者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策略。二是根據具體檔案實踐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研究檔案工作者的需求,并提出解決策略,使檔案工作者認識到檔案職業本身的崇高性,增強其職業倫理意識。三是在檔案職業倫理的指導下構建檔案館人力資源激勵機制,激勵檔案工作者更好地投身檔案事業。
(三)倫理創新,突出特色
一是重視檔案職業倫理同諸如情報倫理等相鄰或者交叉學科之間的研究。通過比較分析各學科倫理研究之間的優點和缺點,制訂符合檔案職業發展的倫理研究計劃。如借鑒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職業倫理來強化檔案館進行社會化服務必須具備的職業倫理意識。二是加強對檔案、檔案職業本質等倫理研究,突出檔案實踐工作的特色,如研究公共性的檔案信息資源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倫理職責以及相應的職業倫理關系等。
(四)在教材中適當增加檔案工作者職業倫理的內容
職業倫理作為檔案工作者必備的素質應納入教材,并占有適當的篇幅。在課時允許的情況下,還應在高校教學或職業培訓中開設專門的檔案倫理課程,培養檔案工作者的檔案倫理意識,以避免檔案工作中的倫理失范現象。
參考文獻:
[1][2]蔣冠,洪海.檔案職業倫理芻議[J].山西檔案,2007(2):14-17.
[3][4]秦鍵.論檔案職業倫理體系的構建[J].檔案與建設,2008(11):21-22.
[5]李建立,王琳娜.檔案法律與檔案職業道德比較研究[J].檔案管理,2002(4): 24-25.
[6]劉安石.試論儒家“誠”論對現代檔案職業倫理的培育作用[J].云南檔案,2008(10): 24-25.
[7]丁楓.信息倫理原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6.
[8]馮惠玲,張輯哲.檔案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59-168.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