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平社會調查史料/梅佳選編
內容提要:受國都南遷影響,北平市面日趨蕭條。為繁榮北平、維持和提倡工商業,1930年,北平特別市社會局對北平的工商實業狀況進行社會調查,并編印了《社會匯刊》。本組史料主要是社會局進行社會調查中形成的材料,包括毯業、玉器行、飯莊行、布行、靴鞋行、古玩行、茶行概況,本市工會統計圖,本市失職人員籍貫性別及能否離平統計表等。史料反映了1928年下半年至1930年上半年北平城市工商業及社會各方面的狀況。
1931年北平市市立通俗教育館編訂《濟南慘案血痕》陳列明恥樓史料一組/梅佳選編
內容提要:1928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派兵侵入中國政府所設的山東交涉署,將交涉員蔡公時及交涉署職員16名殺害,并在濟南城內肆意焚掠屠殺,造成駭人聽聞的濟南慘案(又稱五三慘案)。1931年,時任北平市市立通俗教育館館長的靳謙鑒于通俗教育館明恥樓陳列簡單,游人登樓不足以引起愛國雪恥之感想,而且有關濟南慘案內容尚付闕如,故特將以往搜集的照片、圖片分類編排,輔以說明,編成《濟南慘案血痕》一冊,呈請在館內放大陳列。本組史料即反映這一經過情形。
1933年古北口、通縣、三河郵局損失及古北口郵局郵務恢復史料/鹿璐選編
內容提要:1933年3月12日,古北口被侵華日軍占領,5月9日密云淪陷。隨之,古北口郵局業務也被迫停頓。在日軍侵略過程中,古北口、通縣、三河等郵局亦遭受了票款、郵件、家具等損失。不僅如此,日軍對郵局信差進行人身傷害。6月,戰事漸平,北平郵務管理局著手恢復古北口郵局事務,但是遭到日軍重重阻礙。本組史料主要反映了古北口、通縣、三河郵局因日軍侵略造成損失的情況,郵局信差被日軍傷害的經過以及古北口郵局的恢復過程。
20世紀三四十年代革新婚喪禮俗史料/王海燕選編
內容提要:民國時期,隨著思想觀念的革新,傳統的禮俗習慣,如婚禮、葬禮等,在民間已經出現自發的簡化或革新傾向。這種變革,不僅體現在簡化傳統儀式、摒除封建迷信思想等方面,而且還引入了西式禮儀習慣,如追悼會、殯儀館、公墓、火葬場的出現,使喪禮更為社會化、文明化。為變革舊式婚喪禮俗中的種種陋習,當時官方也做出多方面努力,公布了一系列相關法令規則,試圖引導社會風氣的轉變。本組史料即反映了當時婚喪禮俗的革新。
1945年10月至1946年5月北平市政府施政報告/孫剛選編
內容提要:抗戰勝利后,從1945年10月至1948年8月,北平市政府分段系統編制了北平市政府施政報告,全面反映戰后北平市市政建設情況。本組史料包括1945年10月至12月和1946年1月至5月的兩份施政報告,內容是從社會、財政、警察、教育、工務、衛生、公用、地政等方面敘述北平市的施政情況。
1948年北平市衛生機構沿革調查史料/王海燕選編
內容提要:1948年5月,國民政府衛生部訓令各地方衛生主管部門進行各省、市、縣衛生主管機關及附屬機關的沿革調查。北平市衛生局依令轉飭下屬各醫院、衛生所等填報調查表上報,并根據各院、所提交的調查表,制成總表向衛生部匯報。本組史料包括北平市部分醫院、衛生所向北平市衛生局呈報的機構沿革調查表和北平市衛生局報送衛生部的匯總表。
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市林木保護史料/王永芬選編
內容提要:由于歷史戰亂和都城建設等原因,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的森林幾乎損失殆盡,覆蓋率只有1.3%。呈現的是林木稀少,風沙肆慮,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人為亂砍濫伐的狀況。北京亟待解決植樹造林的生態建設。為徹底改變這種狀況,自20世紀50年代起,北京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私有林木、公有林木保護暫行規則,北京市郊區林木保護暫行辦法以及北京市城市綠地樹木保護辦法等法規以及其他相關的政策、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北京林業事業的發展。
1955年北京市財貿工作史料/王永芬選編
內容提要:中共北京市委財經貿易部于1955年1月成立,同年7月改稱市委財政貿易部。它在市委領導下管理財貿系統的干部工作并負責對商業工作的檢查。本組史料包括市委財政貿易部關于進一步改進工作建立正常秩序的意見、1955年工作情況以及北京市國營商業系統工作檢查報告等。
此外,本輯還選登了三篇論文,分別是章永俊、王勇則、雍賾所著的《清代北京地區的農業生產及其成就》《中共地下黨員孫寶莊抗戰事跡考》《抗日殺奸團團員馮運修生平事跡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