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宏
黃土村土地貧瘠,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大片的土地便成了荒地,只有一些老輩人在這里種一些口糧過生活,不圖賺錢。誰知,最近村口運沙車的出現,竟在村民中掀起了一股“賣地”的熱情。
原來,村里的小王外出三五年,成了個包工頭。建筑工地用沙量大,是項不小的開支。小王想到黃土村原來是黃河河道,便找來采沙工人一看:土層下20公分就是細膩的沙粒,正合用沙標準。于是,他和村民一商量,一畝地給3000塊,沙子任挖。
且不說那些荒地空著,就是種上糧食,留足口糧,一年也賺不到3000塊。如此買賣,誰不樂意?
正當各家各戶爭著同小王簽協議的時候,李大爺不僅不賣自己田里的沙,還當著小王的面,奉勸村民安心種田,敲起了對堂鼓。小王知道,李大爺是個退伍軍人,獨居多年,脾氣倔,所以沒搭理他。
隨著一輛輛運沙車開進開出,小王拿了不少回扣,可黃土村卻因此滿地開花,地面沉降了好幾米。
這天,小王來到李大爺家門口,嘲諷道:“喲!李大爺,還一門心思想著環保呢?”
李大爺冷冷道:“且不說環保,按你這么挖沙,村里好多年都種不了糧了,你這是在斷子孫的生路啊!”
小王抱起7歲的兒子寶子,笑道:“寶子的路我已經給鋪好了,以后他在城里念書,不種田!”
李大爺一時語塞。小王打開手機功放,轉身跟著哼了起來:“天空下著沙,也在笑你太傻。”他唱的是游鴻明的《下沙》,只是把“我太傻”改成了“你太傻”。
轉眼大半年過去,黃土村的沙子消耗殆盡。小王又把目光盯上了西北邊幾個毗鄰的村子。盡管李大爺總跟著采沙隊進行“反宣傳”,卻絲毫阻擋不了村民們的熱情。
冬天一到,由于黃土村西北邊大片沙地裸露出來,風沙刮了一陣又一陣。小王也知道這是挖沙的后果,可他卻沒當回事,他心想,大不了多買幾個口罩!
開春,李大爺沒有播種。他把買種子和化肥的錢用來買了幾百株楊樹苗,沿著原先的田間阡陌種了起來。村民們對此都很不解。
李大爺的幾百株樹苗種到小王家附近就告罄了。他找到村支書申請撥款買行道樹苗,卻被村支書拒絕了,理由是經費不足。村支書說,村口軋壞了的公路還沒補,錢要用在修路上,他要力爭搶在7月省領導視察工作前修好。
李大爺無奈之下,又厚著臉皮找到小王借錢,也被小王一口回絕了!種不成樹,李大爺只好每天給之前種的樹澆水。幾場大雨一下,九成的樹苗都活了。
7月,村口的路也修好了,承包人正是小王。他隨著村支書,給領導們介紹黃土村的建設情況。
但省領導感興趣的不是村口的柏油路,也不是闊氣的村中廣場,而是李大爺那一排排楊樹。
“楊樹怎么都種到小路上去了?”一個領導問道。
這時,人群里一個低沉的聲音回答道:“楊樹是拿來指路的。”
村支書一看,說話的人正是李大爺,他頓時嚇出一身冷汗,生怕捅出婁子。他正要轉移話題,小王的妻子哭著跑到了眾人面前:“寶子和村里另外三個孩子陷進沙坑里,被天收了……”
“這是怎么一回事?沙坑還能吃人?”領導指著村支書責問道。
李大爺搖搖頭:“當年我隨部隊在大西北墾荒,那時候戰士們不懂環保,能種的地必開,能燒的柴必砍,風沙一刮常常埋了路,結果好幾個戰友都陷進了沙坑。打那以后,我們就在小路上種楊樹指路!如今村里又因賣沙變成這樣,我怕出事,所以買了樹苗種下,可惜錢不夠,還有一半地方沒種……”
小王聽后,內心一震,當時他要是借錢給李大爺買樹苗該多好!
這時,不知誰的手機鈴聲響了,正是那首《下沙》。小王聽著聽著,突然哭了起來:“天空下著沙,也在笑我太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