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年義務初中英語教材突出了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和語言的交際功能,要求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英語,而不是僅僅懂得一點英語知識。這就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教學質量提高上去呢?下面就三個方面做些探討。
【關鍵詞】樂觀 會學 直觀教學
一、樂學成功的催化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使難變易,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興趣的培養貫穿于教學全程。首先,學生喜愛某科必須從喜愛這科老師開始。所以我們要主動接近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用教師的人格魄力吸引感染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語言親切,柔和,簡潔,生動,教的自然。我們要樹立起這樣的教育信念:永遠滿面春風給學生上課。親其師而后樂其教。其次,興趣要持久還必須經常得到強化和鞏固。青少年喜歡新奇,對變化的對象敏感性強,所以,我們要經常變化教學方法,是每節課都能上出新意,力避千篇一律。同時對每節課的上課時間要進行合理分配。心理學認為,對靜止對象的注意時間,成年人十分鐘左右,少兒五分鐘左右。因此,課堂教學應該分環節進行,每個環節既有聯系又有側重。一般來說,一節英語課分6—8環節為宜,每個環節最多不超過10分鐘。第三,教學中要注意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讓他們都能嘗到“跳一跳,能摘到”的樂趣。盡量減少課堂上隱形時間的浪費,既讓優生“吃得飽”又要讓差生“吃得了”。第四,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自編自導英語短劇,單詞接龍賽,答卡游戲,啞劇詞迷等,都會使學生興趣盎然。
二、會學成功的金鑰匙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的法子也就是教會學生學的法子。教是為了不教,這些話從不同角度說明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例如英語教學中最令師生頭疼的莫過于記單詞了,怎樣避免死記硬背呢?我們可以教會學生以下十種方法:
1.讀音法,由于英語是拼音文字,結合讀音記單詞會事半功倍。
2.卡片法,將單詞、音標、詞性、漢義分四列書寫在硬紙上制成卡片方便運用。
3.分散時間法。實踐證明,時間一定的情況下分段使用比集中使用效果好。
4.及時鞏固法。心理學表明,記憶材料開始階段忘得較快——艾賓浩斯。
5.多感官并用法。眼耳口手腦并用記憶效果好。
6.嘗試再現法。讓記憶材料經常在腦中再現比眼睛不離書記憶效果好。
7.循環抄默法。將若干單詞循環抄默數遍比將單詞逐個連續抄默數遍記憶效果好。
8.造句法。把單詞放在句子或情意中會記得牢。
9.象形法。eye象眼睛。Volly-ball中手(v)球(o)網住(ll)眼(ey)都很象形。
10.擬聲法。throw投擲聲,blow刮風聲,knovk敲門聲,又如catch,hit等動詞都有擬聲效果。
11.諧音法。policeman警察怕力士們,face臉上起了痱子,hand手里出了汗。
12.對比法。同義對比、反義對比、歸類對比,教會學生綜合運用以上諸法,等于把單詞寶庫的“金鑰匙”交給了學生。
總之,“學會”不如“會學”,英語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懂得“學什么”更要使學生懂得“怎樣學”。
三、直觀教學教學成功的法寶
實踐證明,初中學生對于直觀形象的事物特別容易接受而且印象特別深刻。英語教學可采用如下直觀手段:1.語言直觀。英語課是實踐課,而不僅僅是知識課,應盡力避免過多的抽象的語法講解,防止“英語文言文”現象。語法難點的傳授宜采用歸納法,既通過大量真實的語言實踐讓學生自己“悟”出其“法”來,關鍵之處“點到為止”。2.圖畫直觀,教學中適時呈現教學掛圖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還可以自制、搜集一些圖片分門別類,方便使用。3.實物直觀。眼前的實物(如教室內外實物,學生用品等)和可以帶進教室的實物無不可以作為教具或“道具”來使用。讓實物表象和英語在大腦皮層中直接建立聯系,從而扔掉漢語這根“拐棍”。4.動作直觀。教動詞時教師表演動作并讓學生邊模仿動作邊讀詞,讓動覺表象與單詞的音、形、義直接建立聯系,學生學得快、記得牢。5.手勢直觀。手勢直觀是動作直觀的一種,但手勢在英語教學中運用特別廣泛,表現力極為豐富,有很多啞語手勢也可以借用到教學中來。6.表情直觀。運用表情教學sorry,happy,sad ,glad,worried等詞。7.情景直觀。為了營造盡量真實的語言情景,我們要引導學生不僅能夠“扎”進書本里去,更要能“鉆”出書本中來。把書本“當”“劇本”,在模擬的act效果。8.聲音直觀。英語中一部分單詞有擬聲效果,如throw ,catch ,knock ,hit ,jump 等。教學時描其形,繪其聲,學生耳濡目染,印象鮮明。
直觀手段的運用不是孤立的,教學中綜合運用多種直觀手段,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動覺、觸覺等,讓語言信息在大腦里建立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廣泛的聯系,避免了“學得快、忘得快”現象。另外,直觀教具和掛圖的呈現要注意抓住最佳時機。時機不當反而會擾亂學生的思緒,分散其注意力,把其引到無關的聯想上去。從而影響了課題學習,造成“喧賓奪主”現象。
英語教學不是教師單方面的“灌輸”,而是師生雙方的“共鳴”。英語教師課堂上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皆可產生教學效果。英語教師既要會“導”也要會“演”。要努力創造英語環境,盡量多使用英語,讓學生在語言的海洋里遨游。
作者簡介:施娟,女,(1977-),漢族,江蘇泗洪人,本科,中一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